王闻倩
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综合治疗科,山东淄博 255067
肝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1],起病隐匿且死亡率高,一般确诊时患者已处于中晚期,以原发性肝癌较为多见;继发性肝癌指全身多个器官起源的恶性肿瘤侵犯至肝脏。肝癌的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如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酒精、肝硬化、多个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等。TACE 术是肝癌的标准姑息治疗方法[2],可中断肿瘤血供,有助于栓塞效果的提高,能够对肿瘤进展进行控制,促使患者的生存期延长。肿瘤的生长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密切相关,而TACE 术能够对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塞,将肿瘤血供阻断,通过使肿瘤缺血、缺氧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3]、促使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的目的。在肝动脉栓塞后由于肿瘤缺血会引发疼痛,加上TACE 术治疗前存在癌性疼痛,患者在术后的疼痛程度可能会加重,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在肝癌患者TACE 围术期实施疼痛护理管理可减轻疼痛感,同时辅以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更好的改善。该文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患者TACE 围术期疼痛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疼痛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活动,也是一种实质性的感受。出现疼痛的患者多伴有精神焦虑以及恐惧情绪。在生理方面,疼痛会导致患者出现生理功能紊乱的情况;在心理方面,会造成心理伤害,出现烦躁、焦虑、痛苦、恐惧甚至绝望等负面情绪。疼痛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在护理干预中,如何消除疼痛是医务人员需要重视的问题。
①肝脏为实质性器官,术中对肝动脉进行栓塞及阻断血管,引起肝脏局部区域缺血、水肿及痉挛,导致靶器官、瘤体周围组织因急性缺血而出现疼痛感。②化疗药物对血管产生刺激,引起痉挛、疼痛。③治疗后肿瘤坏死导致多在器官肿胀、被膜压力增高,加上病灶坏死水肿拉大肿块包膜,且肿瘤组织坏死会释放多种致痛炎性介质,因此会出现疼痛感。④疼痛程度与病灶的血管情况、栓塞程度有关,栓塞的动脉血管越细、血管越多且面积越大,患者出现的疼痛感越强烈。⑤不同年龄、不同承受能力的患者的疼痛程度存在差异,年龄越小、承受力越差的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越高,因此疼痛感更加强烈。⑥肝癌本身引起的癌性疼痛。
建立疼痛管理多学科团队,明确成员的职责和义务。带组医生进行病情观察和评估,根据疼痛程度来制定针对性的疼痛护理管理方案,同疼痛管理多学科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疼痛护理管理方案;护理组长指导护士在患者围术期不定期询问患者的疼痛情况,并进行评估,加强镇痛知识宣教,通过疼痛分级护理提高镇痛效果;临床药师负责麻醉药物的登记并遵医嘱配制镇痛泵;疼痛治疗师的工作在于TACE围术期的疼痛会诊以及评估,同时协助护士完成各项镇痛措施。疼痛管理多学科团队成员在疼痛护理管理方案实施过程中,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进行持续改进。定期对科室医护人员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镇痛知识以及疼痛管理内容,通过发放书面学习材料、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全科医护人员对疼痛护理管理的重视、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定期在科室内实施组织疼痛专科知识培训,要求科室全体护士掌握疼痛的定义、分类、产生机制、诱发及影响因素、危害性以及常用镇痛药物和使用方法等内容,熟练掌握不良反应、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3.3.1 急性疼痛管理模式 安排专人24 h 轮流提供急性疼痛服务,对患者静息、活动状态下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主动同外科医师、护士协作,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镇痛方案;通过加强培训提高科室护士的镇痛技术。护士结合肝癌患者的实际情况(文化程度、理解能力)加强TACE 术相关知识、镇痛知识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到显著缓解[4],且不影响正常活动时,引导其尽早下床进行活动以及功能锻炼,提高疼痛阈值。由疼痛管理多学科团队定期进行监督和持续质量改进。
3.3.2 曼彻斯特疼痛管理模式 该模式包括准备、 评估、干预、康复4 个阶段,准备阶段:掌握患者疼痛经历、疼痛对身心的影响,准备镇痛处理措施;评估阶段:正确运用疼痛评估工具和技巧;干预阶段:从心理、社会等层面加强干预,利用药物镇痛、非药物镇痛方法进行镇痛管理;康复阶段;使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会等层面恢复正常状态。
3.3.3 多模式镇痛管理 ①超前非甾体抗炎药:护士遵医嘱在TACE 术前30 min、术后8 h 予以帕瑞昔布钠2 d静脉滴注;术后2 d 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40 mg/次,2 次/d。②静脉自控镇痛泵:TACE 术前1 d 进行会诊,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200 μg 加入至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进行稀释,再放入到镇痛泵中,体重在60 kg 以下者,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2 μg/h,维持量为1 μg/h;体重≥60 kg 者,盐酸右美托咪啶注射液负荷量为3 μg/h,维持性为 1.5 μg/h。共锁定 10~15 min。在动脉插管前,护士开启镇痛泵并由患者自控镇痛泵;针对经过规范疼痛管理后仍存在剧烈疼痛的患者,由疼痛治疗师进行专业治疗。
3.3.4 无痛病房管理模式 以“消除疼痛为患者的基本权利”为基本理念,在TACE 围术期实施连续的疼痛评估、疼痛教育以及干预,以护士为基础建立主动疼痛管理机制。
3.3.5 疼痛分级护理管理 护士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数字评分法(NRS)、面部表情法等方法评估肝癌患者的疼痛程度,其中 1~3 分表示轻度疼痛,4~6 分、7~10 分表示中度、重度疼痛,0 分、10 分依次表示无痛及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针对轻度疼痛者,加强心理干预,提醒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5];针对中度疼痛者,对患者的腹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结合疼痛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通过多种方法(放松训练、音乐疗法等)缓解患者的疼痛感;针对疼痛严重者,明确疼痛原因,遵医嘱予以药物镇痛或镇痛泵。
在肝癌患者TACE 围术期疼痛护理管理中,药物疼痛护理管理固然重要,非药物性干预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因此还需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减轻,提高疼痛阈值,可作为药物镇痛管理的补充。
肝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受到疾病疼痛、术后疼痛的折磨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负面情绪会加重疼痛程度,因此积极的心理干预十分重要。护士将TACE 的优势、安全性告知患者,并例举治疗成功的同类病例,通过催眠、暗示、松弛训练和生物反馈等加强正性情绪活动等心理疗法来达到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的目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并根据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等予以个性化的心理干预。张伟伟等[6]在《综合护理干预在肝癌患者TACE 围术期疼痛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一文中写道,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在肝癌患者疼痛护理管理中可提高疼痛缓解有效率,降低疼痛程度,表明了此中干预措施的镇痛效果显著。
任何减弱细纤维传入和(或)加强纤维传入的措施均有助于治疗或缓解疼痛,推拿、按摩、针灸、热疗、电疗等物理疗法均能够起到较好的止痛效果。同时指导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进行胸式呼吸,使腹部压力刺激减轻,从而缓解疼痛感[7]。
根据肝癌患者的爱好选择音乐,在早晨、夜间入睡前播放音乐,患者佩戴耳机,闭眼,调节音量大小,促使患者精神放松[8-10];指导患者掌握全身肌肉放松训练、正确深呼吸的方法,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TACE 术治疗期间予以氧气吸入,可使患者在栓塞治疗时因肝动脉缺血缺氧所致的肝区疼痛得到有效改善。
TACE 术,由营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方案,多进食富含纤维素精蛋白质、热量的低脂、清淡食物,防止因腹胀、便秘而引起术后疼痛。
在TACE 围术期疼痛护理管理中联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降低疼痛程度,能够为肝癌TACE 围手术期提供综合疼痛护理管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