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田家寨侍郎庙侍郎身份调查研究

2019-01-17 04:33裴曼曼
锋绘 2019年12期
关键词:侍郎

裴曼曼

摘 要: 湟中县田家寨侍郎庙在西宁市城南四十里处,据有关资料记载此庙最晚建于清朝乾隆时期,但是此庙中所供奉的侍郎是谁,史料中并无记载,所以这篇文章就是想要追溯一下田家寨村的发展历史和考证一下侍郎的身份以及当地民众对于其身份的几种说法从中找出最富有真实性的那种并证明。

关键词: 侍郎;乞塔城;土司制度;村庙

田家寨的侍郎庙,位于湟中县田家寨镇田家寨村北,《西宁府新志》中记载,四郎庙,在田家寨北。此书作者为杨应琚,于乾隆十三年(1748)完成,可知侍郎庙最晚建于乾隆年间,后来在同治年间因为战争被毁,重建于清末时期,据村里老人讲,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粮库用,现在庙里还有当时储存粮食的工具,1983年到至今为止又进行了几次不同程度的维护与修缮,2013年4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 田家寨历史

田家寨乡田家寨村紧靠鲁(鲁沙尔)丹(丹麻 )公路边,有土城墙数段,一段临丹麻河崔岸,残墙垣的长度大概有三十多米,距此向北七、八十米又有土墙墩一座,向西又有约四十多米的残垣,原古城西北角遗址,在南边也有少许破壁残垣,隐约可见。当地老人说这是古乞塔城(汉名乞塔真)遗址,并说城有东西两个城门,城区面积约有300多亩,里面有操场地、粮仓等。但是古城也不知建于什么时候,原本就已塌陷倾颓,破损不堪,再加上最近六、七十年来农民取土填地,扩大宅基地,墙垣绝大部分被挖拆,城门也不复存在了,城的遭迹也因此消失了。

《西宁府续志·古迹》篇载:“乞塔城在西宁东南五十里,有李凌霄及靖远将军李润墓、李问彭、李承唐、李演葵等墓附焉”。李凌霄等是西府李上司高阳伯李文的后裔,李氏在明、清两代任土司,世居南川乞塔真(城)、李家台,繁行众多。民国年间,除士司本支迁去西宁大树巷定居外,族人多印原地务农。 离乞塔城(田家寨村)西北不远的地方,相传是古灵岩寺旧址,因清代同治年间战争,灵岩寺被焚,已无追迹可寻。民国三十年以后,当地群众在其旧址上修建房屋做学堂,解放后的1983年因为旧房屋拆除兴建新屋挖地基时,发现20个园形方底柱基石,多数为青花岗岩,也有红砂岩的,还有些碎瓦当、残雕残片等,这便是传说的灵岩寺遗物。由古寺址向西过小南川河北山根下,传说古时有七座塔,故当地群众亦将乞塔城叫作“七塔”城,灵岩寺附近有“香火台”等地名,1958年平整上地时,曾挖掘出小铜佛、小铜灯、铜净水碗等。

乞塔城在小南川中部丹麻河口处,东北通寄彦柴沟(祁家川)可至平安县,东南经丹麻乡攀曲折山路可通化隆及贵德地界,东通西宁,西南达湟中县城鲁沙尔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清时代西府李土司兵驻此防守,由朝廷供粮。明万历年间明兵曾设伏于此(还有伏羌堡、捏耳朵峡两地),击溃窜扰的蒙古火落赤、真相、瓦刺他卜昂部族。清同治九年,陕西白彦虎、崔三、禹得彦等起事失败后辗转来西宁占据小南川,以此为根据地达三、四年之久。

关于乞塔城的修筑年代和灵岩寺、七个塔是否确有其事,因手头没有史料可以证实,很难肯定的下结论。但据史料记载,公元1227年元太祖成吉思汗至西宁,到公元1253年占领青海东部地区后,在青扩张佛教势力,修建塔、寺,一时佛教兴起的情况也属可能。小南川群塔、丹麻两地尚有严刚寺、丹麻寺的传说,与灵岩寺遗址,它们的建立可能属于同一时代。后在明朝时期因为在西宁建立了堡寨作为军事防御体系,以此稳定河湟地区,堡为官家派兵驻防之地,寨是西宁民间以家族为主的自卫防御系统,以堡为主以寨为辅。遂以此命名为田家寨。

2 侍郎及其身份推测

侍郎庙,全称为显圣侍郎庙,“显圣”的意思是神圣的人死后显灵,而侍郎则很好理解,它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产生于西汉时期,《初学记》中记载,“以其为郎内侍,故曰侍郎”按其表面意思应该是为某一位死掉的侍郎而建的年重塑请到庙里,但是这位侍郎是谁,当地有这么几种说法:

第一种,侍郎庙中有大小两座“显圣侍郎”神轿,大轿子是在1990年重新塑像后请回庙中,小轿子则是在2007年请回庙中。根据田家寨当地村民所讲,这位侍郎是从湖南派遣过来的兵部侍郎,由于常年带兵打仗所以身形魁梧,面色黝黑,因为一次打仗兵败被杀,尸首留在了丹麻乡,后因为丹麻乡香火不足,田家寨村民又把他接了回来,并以其相貌塑像,但在现存史料中并未找到此类事迹,以及符合它的人物,其真实性有待进一步考察。

第二种,这种是今年农历三月二十八田家寨侍郎庙庙会时来此做法事活动的法师们提供的一种参考,他们称侍郎为“兵部尚书显圣侍郎姬元帅”原名姬巨,现存史料中更是查无此人,他们把侍郎身份和周武王姬发联系在一起,这是说不通的,更是为侍郎身份附加了一定的神性。

第三种,前面有提到,田家寨村古代是西宁李家土司的衙门驻地,青海实行土司制度于明朝洪武三年,第一任土司是元朝的淮南右丞陈子明,归附明朝后,被称为土司,后人称为陈土司,世居今互助县的五峰乡陈家台,之后青海各地元朝土官都开始归附明朝,皆被授以官职,封为土司,而西李土司是清初由明代土官李英从子李文后裔所建立的辖土司民的政权形式。李文于明宣德年间因随李英征讨曲先卫有功而官至陕西行都司都指挥事,后因屡立战功而官至右军都督府右都督、大同镇总兵惠 官,并于英宗天顺元年(1457年)以功封爵“高阳伯”。

李文后裔代代世袭明朝土官,听命于朝廷,为维护明在西宁地区的统治忠实效劳。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既 年),李文8世孙李珍品率部归清,被清廷正式授予土司号纸印救,从此正式建衔,领有土兵、土民,管理所辖范围兵、刑、钱、谷等各项事务。因其相对于世居上川口的东李土司(李南哥后裔)一支,故称“西李土司”。西李土司世居西宁南川乞塔城(今湟中县田家寨一带),后移至西宁。辖有西宁临城四门庄、六门庄、九门庄,互助县沙塘川东沟门庄、姚家庄、东沟大庄、窝洛善庄、李尔加庄、觉礼庄、哈喇直沟石头山城,湟中县乞塔城(田家寨)、李家台庄、韭菜岭庄、红水泉庄、洛麻庄、丹麻庄、李家庄、李九庄、上下河湾两庄、柳树庄、李五堡、河湾庄,大通县李家庄、浑水沟庄、十门庄、金冲沟庄、甘家湾庄。共有土民600余户(1930年以前),传18代。

所以笔者猜测,由于土司是当地辖区民族的郡主,有土司衙门,兵,刑钱,等各样式都管,即为王朝对各族的统治工具,且多为武职,官从二品到正七品不等,若史料记载属实,按照年代推算大有可能是为某一位带兵打仗胜利的土司所建的,并且青海历史上曾有过此等例子,比如说在嘉靖二年为奋勇打仗牺牲的李淳而立庙在湟中东关。

3 总结

至今最少有将近三百年历史的显圣侍郎庙,已经成为当地不可或缺的村庙,有着不小的建筑面积,庙中所供奉的侍郎神也是十里八乡都信仰的神明,每年来参加3.28庙会的信众也是人来人往,最重要的是村民们自发成立的组织--庙管会把每项活动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不仅如此,它也充分实现了作为村庙存在的功能,提供了心理慰藉,教化了当地民众的道德素质,传承了当地的民间文化,成为了一个集佛儒道为一体的民间活动场所。

参考文献

[1]劉敏宽,龙赝.西宁卫志.苏铣.西宁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1993.

[2](清)杨应琚.西宁府新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

[3](清)邓伟.西宁府续志.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

[4](清)梁份.秦边纪略.西宁:青海人民出版,1987.

[5]靳育德.老西宁.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12.

[6]崔永红.青海通史.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7]马西沙.中国民间宗教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204,(8).

[8]甘满堂.村庙与社区公共生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侍郎
桃花
疾恶如仇
侍郎湖
从兼任官分析唐代吏部侍郎职能
侍郎湖
吐鲁番文书所见“麹郎某某”试释*
@边边
浅谈古代官职侍郎
纪晓岚与和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