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步递进 静待花开

2019-01-17 06:00杨潇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节奏训练课堂实践音乐

杨潇

摘 要:在音乐中,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乐曲结构的基本素材,可以说节奏就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源泉。每一首音乐作品里都有节奏的存在,没有节奏的音乐不能称之为音乐。而人的音乐节奏感是感受音乐的一种能力,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是创造音乐的前提条件。培养良好的音乐节奏感是学习音乐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过程。

关键词:音乐;乐理知识;节奏训练;课堂实践

一、初识节奏,获取音乐感知

(一)音符“初体验”

遵循节奏各拍子的强弱规律,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便形成节奏型。不同的节奏型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打法。学生在熟悉各种节奏型之前,需要初步了解和学习基本的乐理知识,即音符和休止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进行的符号叫做音符。用以记录不同长短的音的间断的符号叫做休止符(简谱中休止符从四分休止符开始)。构成节奏的一部分是指各音在进行时的长短关系,简单来说就是音符时值。音乐理论中的记谱法分为五线谱和简谱两种,在义务教育教科书中所采用的是简谱教学,并且一个班里大部分学生是没有音乐基础的,所以用简谱形式进行教学对他们来说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如图:

(二)音值组合法

学生通过对各音符的學习,对常见的音符形式、名称和时值都熟记下来,把各音符用不同形式组合在一起,就成了音乐理论中的音值组合法。把所学的音符用时值划分出来,做简单的音值组合法。如图:

金字塔图示

通过金字塔型的图示,学生直观感受到音符个数的变化。把这些音符组合在一起,用简单的音值组合法计算各个音符时值,让学生能够更加理解音符时值的意义。如图:

(三)组合关系的鲜明对比

构成节奏的其中一部分是指各音在进行时的强弱组合,其中包括重音、节拍、拍子、小节等。要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就必须弄清楚节奏中强弱组合之间的关系,即清楚鲜明地区分音乐节奏中的重音、节拍、单位拍、拍子、拍号。

1.重音:在一首音乐作品中,和周围的音相比,在音的强度上比较突出的音,叫做重音。重音分实在的(即物理上存在的,如音符)和想象的(如休止符)两种,重音用记号“>”和小节线“|”来表示。如图:

2.节拍:有重音的及无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段,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节拍是用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的。为了构成节拍而使用的重音,叫做节拍重音,节拍重音多半是有规律地循环出现的,如隔一拍、隔两拍等。如图:

3.单位拍及强弱拍:用来构成节拍的每一时间片段,叫做一个单位拍。有重音的单位拍叫做强拍,无重音的单位拍叫做弱拍。如图:

4.拍子和拍号:在乐曲中,节拍单位用固定的音符来代表,叫做拍子。表示拍子的记号,叫做拍号。如图:

二、条分缕析,感知音乐节奏

(一)肢体语言的律动性

拍一拍:双手击拍(合与分)。用双手击拍来代表音符时值,拍手动作由两部分组成:合起来、再分开。合起来是半拍(一个八分音符),分开来是半拍(一个八分音符),拍一下是一拍(一个四分音符),拍两下是两拍(一个二分音符),拍四下是全音符(一个全音符)。

(二)音乐语言的多样化

唱一唱:唱出音符时值。结合双手击拍,唱出每个音符,用嘴唱“da”或“ta”代表音符,用手击拍代表时值。例如:拍一下唱一个音“da”或“ta”是一拍一个四分音符,拍一下唱两个音“da da”或“ta ta”是一拍两个八分音符,拍一下唱四个音“da da da da”或“ta ta ta ta”是一拍四个十六分音符等。如图:

(三)图形模式的形象感

看一看:看圆圈图形谱打节奏。在第一阶段的教学中,我加入了一种圆圈图形谱表示音符时值,一个圆圈是一拍,双手击拍代替了单位拍,唱出圆圈中所出现的音符,不仅能够感受到节奏上时间的长短、快慢,也能够准确地唱出不同的节奏型。如图:

圆圈图形谱对应的节奏型

(四)节奏组合的规律式

想一想:组合式节奏型。在有固定单位拍的音乐中,每一拍都表示一种节奏型,一拍的单位拍有不同的节奏型,如:一拍一个(X)、一拍两个(XX)、一拍四个( )等,把单位拍里的每个节奏型组合起来,一变二,二变三,循序渐进地递增节奏型,一条节奏就出现了。如:

三、目标明确,转变节奏意识

(一)看谱唱拍的巧妙转换

为了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音乐节奏感,在学习一首歌曲或乐曲之前,我都会让学生把旋律换成节奏,并熟练地用击拍唱拍的方法唱出整首歌曲或乐曲的节奏。例如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片段)。

旋律如下:

节奏如下:(用“da”唱节奏)

(二)引词入拍的灵活运用

在熟练地掌握并打出歌曲的节奏之后,加入歌词,用准确的节奏模式朗读歌词。例如:

(三)由拍成曲的熟练连接

当学生能够跟着节奏读歌词之后,学唱歌曲的过程已经完成了一半,接着反过去再把节奏带入旋律中,然后再加入歌词(学唱过程中手上的击拍不能停),这样就能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型,并能够准确地跟着伴奏或钢琴演唱歌曲了。

通过音乐课堂上的节奏训练,培养良好的音乐节奏,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实践不断地学习和感受。通过节奏训练的音乐课堂实践,用“活动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自参与活动,在“一拍、二唱、三看、四想”的节奏活动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在乐于学的积极情绪中学好节奏,打好节奏基础,更好地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创作能力,为更深一步地学习音乐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又能享受音乐世界中的美妙。

参考文献:

[1]李重光.音乐理论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1.

[2]张浩.节奏训练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节奏训练课堂实践音乐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