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自信时代背景下, 第三版《辞源》的修订具有重要意义。新版《辞源》总的修订原则为“正本清源,修旧增新”,既追溯了传统文化源头,又丰富了传统文化内核,采用数字化出版形式表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自信。
【关 键 词】文化自信;《辞源》;修订;出版
【作者单位】苏天运,黑龙江大学文学院,齐齐哈尔大学文学与历史文化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24.017
习主席在2019年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文化自信的内涵主要包括三点:一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三是对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愿景的自信。文化自信与国家命运休戚与共,文化自信则民族自信,文化兴盛则国运兴盛。《辞源》作为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无疑对坚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辞源》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的古汉语专门工具书,始编于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915年正式出版。《辞源》首创以单字带复词的现代辞书体例,开现代百科辞书多项体式之先河,是中国现代辞书的开山之作。《辞源》的问世,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现代阐释及梳理,乃至整个现代文化教育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辞源》不仅成为中外汉语汉文化学习、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之书,也为现代辞书的编纂提供了科学范式。
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正处于从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伟大变革时期,《辞源》某些内容已显得相当陈旧。同时,《辞源》的读者对象也与往日有别,他们在阅读、研究古典文献时,会有更多疑难问题需要从《辞源》中寻求答案,故《辞源》的修订和适当增补势在必行。在《辞源》出版百年之际,由何九盈、王宁、董琨三位语言学家共同担任主编的第三版《辭源》修订完成并正式出版发行。作为一部有着百年历史的辞书,《辞源》愈修愈精,益订弥新。
一、正本清源,追溯传统文化源头
旧版《辞源》在记录词语来源时有部分词语没有交代清楚,导致“《辞源》无源”一说。此说虽言过其实,但“源”的问题的确尤为重要,也特别复杂,故第三版《辞源》修订的重点便是“正本清源”。
辞书编纂所追溯的“源”,是从实际操作角度提出的相对意义的“源”,即追溯始出,梳理流变,保持原貌。“源”包括字源(包括形源、音源、义源)和语源(包括典源、证源)两类,分属于不同层面。“语源”属于书证层面,实为文化源;“字源”才是真正的语言文字问题[1]。《辞源》此次修订,格外重视对典故源头的追溯。作为文献文化解读词典,《辞源》把对典故词语的收释作为重要内容,把典故词汇化,把词汇典故化。查阅普通词语使用任何工具书都可以,唯独查阅典故词语必须翻阅《辞源》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
典故按照来源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事典,即由引用旧有书面典籍中的历史事件、神话传说或轶闻趣事形成的典故;二是语典,即由引用旧有书面典籍中的名人名言、人物话语或古籍语言等形成的典故;三是制典,即由引用有源头可考的典制形成的典故。追溯典故源头,最难爬梳的便是事典。事典一开始不见于词面,只有在故事被文人雅士当成典运用后才产生典故词语。只要有一个事典,就有一个用例,没有用例,就不能称为典故。故在追溯典故词语的典源时,一定要交代清楚典故词语的音义来源和文献语用的例源,其中,音义来源又包括典源文献内容与典源文献名称两类[2]。如“守株待兔”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典故词语,其音义来源于《韩非子·五蠹》(典源文献名称):“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典源文献内容)。而汉代王充《论衡·宣汉》“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罝之路也。”与《景德传灯录》十七《钦山文邃禅师》“守株待兔,枉用心神。”则是其文献语用的例源。
第三版《辞源》以“正本清源”为总修订原则,通过对词语源头的爬梳,厘清词语发展演进的思路与脉络,追溯词语所承载的文化源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二、修旧增新,丰富传统文化内核
《辞源》是古代汉语阅读和研究的重要工具书,收录了古代汉语中有关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文化的百科条目,问世以来惠及学术界及国内外广大读者。第三版《辞源》的百科条目得到极大增强,真正做到词语、百科并重。门类诸多的古代百科条目,成为《辞源》区别于现今国内其他大型辞书的主要特色之一。
首先,此次修订是“有限修订”,突出学术,控制规模,以修为主,以增为辅。此次修订过程中增、改、修的词语仍是1848年以前传世文献中使用过的词语,也就是传世文献中的本土词语。对原有词目进行修改、订正的内容包括继续关注印刷错误;核对释文中的各项信息,如引文、文献名称、卷数等,改正与典籍不符之处;对原有条目释文逐字逐句推敲后,去除证据不足的内容并改正其中知识性错误;改正辞目、释义与书证矛盾之处,使其相互适应;搜集语词和百科解释有定论的最新知识,替换已被否定的陈旧说法。
其次,此次百科条目修订以增为主,以修为辅。一部分由各门类专家“既修又增”,即既修订原条,又增补新条;一部分“只增不修”,即只在原条基础上增补新条。百科条目的主要增补原则为:适用性原则,即各门类条目未见于第二版《辞源》者,应考虑广大读者阅读、查检古籍的实际需要予增补;系统性原则,即从各门类知识的系统性考虑,原有条目收录失衡者,如同一门类主次失衡、上下位概念失衡、同一层次失衡等应予增补;封闭性原则,即为了尽量达到现代词典一般应有的条目与释文内在的封闭性,释义和书证中出现的未曾立目者、成套辞书漏收者等应予增补。
再次,百科条目的增设是第三版《辞源》的一个重要特色。《辞源》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目的,不收释外来词语,以1848年留存下来的文献词语为准,百科条目亦是如此。《辞源》的“百科”基本遵照《尔雅》与《释名》的古代名物分类,即古代名物词、人文文化词的分类概念,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百科”。《辞源》只收录见于典籍的百科词语,目的是呈现这些词语在古籍中的真实样貌,从而与现代知识相参照,而不是传播与这一百科词语有关的现代知识,这使得《辞源》的百科条目与《辞海》(侧重于现代百科)和《汉语大词典》之间的差异得以凸显。
《辞源》对百科条目的释文也有特殊要求,不仅要信息准确,还要根据辞书的特色保持信息量的均衡,力求简洁明确,力戒繁芜。第三版《辞源》根据知识系统性原则以及读者阅读古书的需要增设了6500余条百科词语,涉及人名、地名、官职、文献、宗教、器物、动物、植物等内容[3]。例如“金衣公子”词条:黄莺的别名。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上:“明皇每于禁苑中见黄莺,常呼之为金衣公子。”元·王恽《秋涧集》三四《钱舜举桃花黄莺图》诗:“金衣公子绛桃芳,飞下乔林过锦江。”
第三版《辞源》增设的百科条目,不仅丰富了《辞源》所收释的词语条目数量,进一步满足了古书阅读者的需求,而且拓展了现代辞书使用者的知识面,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核。
三、数字化出版,对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版《辞源》修订与出版的背景有别于前两版,新时代为新版《辞源》的出版与发行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挑战。机遇在于,第三版《辞源》修订工作有现代语言文字理论做指导,有国家统一制定的语言文字法规做保障,有近三十多年来辞书编纂的丰富经验和研究成果可供吸收和借鉴。编者博采众家之长,充分利用计算机提取语料,并搜集近现代学者关于古籍整理的优秀成果作为修订参考依据,以進一步提升《辞源》的学术品位和质量。挑战在于,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中国辞书的生存环境、出版状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此种情势下,如何将《辞源》引入现代,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对接,便成为第三版《辞源》修订的主要任务。第三版《辞源》在出版时进行了大胆创新,同步推出包括网络版和U盘版在内的电子版。电子版不仅涵盖纸质版的全部内容,还在技术层面实现了信息查阅的灵活化与多样化,只要在查询框中输入对应字词就能直接检索到所需信息,并对纸版具有参见关系的词条进行链接处理。
参见系统的充实和完善是第三版《辞源》的另一特色,书内参见的标志为“见X条”和“参见X条”,以增强《辞源》辞目与释义的系统性;书外参见的标志为“见X书”和“参阅X书”,以扩大《辞源》的知识含量。例如“弦韦”词条。弦,弓弦;韦,皮绳。弦紧皮软,以喻急缓不同。古人佩弦以自警性缓;佩韦以自警性急。《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后来遂以弦韦比喻朋友的规劝。《世说新语·方正》“孙兴公作庾公诔”注引孙绰诔文:“虚中纳是,吐诚诲非,虽实不敏,敬佩弦韦。”参见“佩弦”“韦弦”。
链接设置的意图在于使查阅者检索某一条词目时,能够获取多条相关词目的内容,这样信息查阅便不再拘泥于传统模式,更加灵活便捷,大大提升了信息获取的效率。读者在使用电子版《辞源》时,还可根据自身需要对所查阅的内容进行“添加笔记”“生成引文”“纸书溯源”“版式设置”“列印”等一系列操作,一改查阅纸版《辞源》时对所检索信息的消极被动接受状态。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电子版《辞源》还为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提供了多种检索方式,不仅有以字头、词条为关键信息的精确检索和模糊检索的方式,还有以字头音读为关键信息的拼音查找和注音查找检索方式,以及以笔画总数和四角号码为关键信息的查找方式。从检索层次看,既有对字词的正文、笔记和引文进行精确查询的初级检索,又有对字头、词条单纯的字形检索与古音检索等高级检索,以及通过书名、专用名词、内容等多种要素对书证进行联合检索。这些自由、开放的检索方式不仅能满足读者的多种检索需求,实现信息检索的多样化,而且使信息传播中心从传播者向检索者转移,使检索受众成为中心。
可见,第三版《辞源》的修订与出版,是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亟须能够将传统文化引向现代的专门人才。《辞源》作为以词语形式储存古代典籍中传统文化的现代辞书和知识库,将对此类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这也是第三版《辞源》出版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何九盈,王宁,董琨. 《辞源》:通往传统文化的桥梁——第三版修订述略[J]. 辞书研究,2018(1).
[2]苏天运,典故词典源性质综论——兼谈《辞源》对典故词典源的处理[J]. 学术交流,2015(2).
[3]王宁. 《辞源》出版100年及第三版修订的现代意义——王宁教授访谈[J]. 中国出版史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