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保罗
前段时间,我去博物馆看了一个关于明清家具的展览。
明清富豪的家中,一把椅子的靠背,几乎就是一个雕刻的宇宙,花鸟鱼虫、人间万象以及日月星辰。一块搓衣板大小的浮雕,要花费三位工匠一个星期的时间来完成。富豪一把椅子的价格,就等于一户普通农家的全部身家。
不要误会,我并不想谈论社会不公。我只是认为,明清的工匠精神似乎“走偏”了方向。
明清富豪的集聚之地,除了苏南,还要数“运河明珠”扬州,这里集中了中国最土豪的盐商群体。除了爱家具,土豪还特别爱吃,所以淮扬菜诞生于此。淮扬菜以精细著称,有些菜的造型,差不多是在耍杂技。
无论明清家具还是淮扬菜,似乎都折射出明清两代中国社会经济的某些趋势,即大量人力资本或者说工匠才华,被和技术创新无关的东西浪费掉。
用市场逻辑来说,这是市场自由配置人力资源的结果。人们财富积累,所以衍生出更高端的家具、饮食需求,因此很多工匠加入这个大有前途的行业。
但市场逻辑之外,还有一个被忽视的社会问题——人口暴增。到清朝中期,中国人口超过3亿。人口暴增既是因为清朝“摊丁入亩”,使得人民瞒报人口的动力下降。同时,更是因为土豆、玉米等高产美洲农作物的引入,保证了人口暴增所需的最低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
在古典风范的统治者看来,人口暴增是个好事情,税多兵多,何愁霸业不成?而在经济学家看来,则是另一种逻辑:劳动力过剩会导致工资下降,那么资源会过度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导致技术创新的停滞。
经济学家的确很犀利,也符合历史事实。明清已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即雇佣关系,那么为什么资本主义没有发展壮大?常见的解释是,皇权强大导致产权保护不力,资本家缺乏进行长期投资的欲望。这种解释是有道理的。
然而,经济学家关于劳动力过剩后果的解释,则提供了另一种视角。来看看同一时代的英国。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在他之前,英国人早已发明蒸汽机。为什么发明蒸汽机?因为人力太贵!当时,英国的煤矿开采业已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但大多数煤矿都面临着棘手的排水问题。如果完全依靠人力,成本越来越高。而在排水现场,丰富而廉价的煤堆积如山。因此,英国的工程师开始思考:如何用煤作为燃料,低成本地驱动排水装备。于是,蒸汽机发明了。
实际上,从英国煤矿工程师发明蒸汽机,到瓦特改良蒸汽机,这一过程始终贯穿着成本导向的主线。瓦特改良蒸汽机,做的事情是在汽缸外壁加装夹层,以减少热量损失。换句话说,瓦特的改良降低了产生单位能量所需的煤炭消耗量,让行业成本走低。从此,蒸汽机不断取代人力,成为了工业革命的标志。
但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英国劳动力过剩(使得人力成本长期低于蒸汽機),那结果将会怎样?很可能是人力排水依然盛行,蒸汽机被发明了,但无法大面积推广。
(秋水长天摘自《南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