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行语的使用现状看语言规范化

2019-01-17 05:36张海燕
锋绘 2019年12期
关键词:流行语

张海燕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发展,流行语以其发展迅速,覆盖面广的特点,被广大民众熟知并逐渐接受。它快速渗透到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了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特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语言现象。关注流行语的使用现状,可以从中探讨语言发展的现状及趋势,挖掘流行语背后的隐性因素,探究流行语的语言学价值,进而实现语言的规范化。

关键词: 流行语;使用现状;语言规范化

1 流行语概述

流行语可以指某一时期在某一范围内传播迅速、流传广泛并且会持续一段时间的一种语言形式。目前,对“流行语”这个词的定义没有定论。流行语的产生是特定时期人们对社会现象产生的心理变化,并表现在语言上的现象。它依托于网络、电视、手机、报纸、广播等各种传媒,可以说是一种拼盘式的语言形式。可以说群体对流行语的接受与熟悉程度是对现实社会认知的一种体现,流行语的整体风格诙谐幽默,随意性大,且传播流行的过程具有周期性,可以说是一种非规范化的语言形态。

流行语反映了一种平民心理,即创造者赋予流行语与书面语相区别的口语特性,与高雅相区别的通俗特性,与严肃相区别的轻松特性,与等级观念相区别的平等特性。出于这种心态,加上创造和使用者的文化素质,很多流行语不免粗俗,比如“小目标”、 “套路”等都有一定的幽默感,但像“老司机”、“妈的智障”等具有一定的不良思想内涵,是不提倡流行传播的,以免误导青少年,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2 流行语的现状

2.1 流行语存在的形式

流行语的传播及使用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的来源广泛,覆盖面广,逐步成为大众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大众的使用过程中,大致以下面几种形式存在:

2.1.1 缩略词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时效,凡事都讲究简单、快捷、有效。流行语多为词、短语、短句等形式,交流的过程中方便快捷,青少年总是试图用最简单、最直白的方式去指称事物,去表达深层次的含义,这正是语言经济原则在流行语中的体现。如“然并卵”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的缩略词。意思是做了什么事情到最后并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多用来表达无奈、调侃之情。“何弃疗”是"为何放弃治疗"的简写。可用于人处于异常激动状态而做出的旁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或言论。“城会玩”是“你们城里人真会玩”的缩写,带有讽刺意义。一种贬低自己,抬高别人的说法,看似是夸奖,其实是在暗讽。

2.1.2 旧词新意形式

这是将现代汉语中已有的词赋予其新的意义及新的用法的一种现象,体现了语言的灵活性和多变性。如:“油腻”本指“含油过多”。2017年10月24日,有网友发了一条微博谈“中年男性去油腻步骤”,立即引起网友热议,“油腻”因此引爆网络。随后,冯唐、高晓松等在各自的微博上发布博文,谈如何避免成为一个油腻的中年猥琐男。“油腻”的走红,反射出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后,对如何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反思。现在“油腻”的含义进一步扩大,油腔滑调、世故圆滑、不修边幅、邋遢不堪等,都可称“油腻”。在互联网时代,“流量”指在一定时间内网站的访问量,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所耗费的字节数。明星大腕显然能让网站访问流量以及手机等移动终端上网流量暴增。从2016年底、2017年初开始,娱乐圈频频用“流量”来形容那些粉丝多、人气高、影响广、商业价值大的明星。

2.1.3 仿音、仿句形式

模因是一种类似基因的现象,它通过模仿而传播,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就可以称之为“模因"。互联网时代下,流行语中的仿音、仿词、仿句等都可以说是模因论的体现。例如“蓝瘦香菇(难受想哭)”“酱紫(这样子)”“小公举(小公主)”“我可能XXX了假XXX”“一言不合就XXX”等等。

2.1.4 自创形式

流行语是一种有活力的语言形式,它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的更新和再创。求新求异的心理成为了一种社会普遍心理,尤其以年轻人,又以大学生最为突出,他们热衷于创造和使用流行语,他们是这种语言形式再创和传播过程中的主力军,他们具有大胆、新奇的想象力,细腻、风趣的创造力,是流行语的主要使用者。如“666/999、歪果仁”等,正是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体现。

2.2 流行语的使用范围

流行语的使用可以具体到某一个群体,有人认为流行语主要是在青少年中间广泛流行,有人认为是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群体中流行的,还有人认为流行语是某一特定的阶层、集团、行业用语。流行语的存在一种是被大众所接受的全民性质的流行语,其流行范围广泛并被大众广泛的接受;另外一种则是在某一特定的区域中流行,使用的群体具有相似的语言观,语言特征明显,流行的范围也是特定的。如:校园流行语:“洪荒之力、老司机、蓝瘦香菇、套路”;网络流行语:“打CALL、尬聊、你的良心不会痛吗?”;时政流行语:十九大召开以来,“十九大、新时代、共享、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词相继进入人们的视野,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词也成为公众热学热议的流行语,这些词语成为流行语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也显示出大家奔向新时代的决心和干劲。

从流行语使用的情况可以看出,在相同或相似言语社区内的人们,其语言特征较为相似,流行语的选择及使用也会遵循其言语社区的特点。例如:文化背景、学历、年龄相当的群体中,人们选择使用的流行语较为相似,在流行语的选择中会筛选出符合自身特点的一些流行语,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即排斥一些和自身特点不符的流行语。因此,流行语在传播的过程中,并不是在全体民众中广泛传播的,它有一定的局域性,不同的言语社区,其流行语的特点会有所区别。

3 流行语的使用需要规范化

流行语的存在和流行是客观事实,既是一个文化现象,又是一个语言现象,而且常常是一个短暂的现象,对语言来说,它的存在并不说明它必然会成为语言的合法成员。从积极的一面来说,流行语是词汇丰富发展的一条管道,也是某种社会文化和情绪宣泄的通路;从消极的一面来说,由于流行语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包括着大量糟粕,它们污染語言,传播低级趣味,散布封建迷信甚至黄毒思想,需要疏导和规范。

3.1 倡导树立科学的语言观

流行语来源广泛,我们应抱着兼容并包的心态,科学合理的看待这一现象,不能全盘否定,不能因为某些词句流行广泛,就积极推崇。我们要慎重而灵活的选用,所谓慎重是指流行语的选用不能违背汉语的基本法则和规范,在这个基础上吸收积极向上的新词汇,淘汰陈旧落后的旧词汇,不能一味的排斥某种语言形式,故步自封只会让语言变得乏味。

3.2 实施积极的政策对学生加以引导

各种形式的大众媒体承担着传播规范语言的责任与重担,学生是各种媒体忠实的朋友,因而,这些媒体的成员应当带头积极使用规范的流行语。在学校,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为频繁,那么教师的言传身教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教师就应当起到引导示范的作用,适时的向学生介绍当下的流行语,可以举例使用并分析。但对于那些低俗、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流行语,教师应当坚决排斥,同时教育学生不要使用。

4 结语

作为对流行文化的表达,流行语反映了当下的社会面貌,应让更多人来了解它熟识它。流行语以其新颖、活泼和简洁的特性,在受到群体成员欢迎的同时,也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使我们的语言在结构、表现形式、意义的表达及交流上更加多姿多彩。近年来,由于流行语自身的社会性,凭借对社会变化感知的敏锐度与应变力,一些流行语能够及时关注并反映社会热点现象,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表达创造者和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诉求。如今流行语更是呈现出与重大新闻事件和显著社会现象相结合的特点,语言表达的效果往往具有更好的传播效应。

参考文献

[1]叶虎.微传播环境下我国网络流行语论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

[2]吴术燕.“××体”语言风格认知解析[J].语文建设,2014.

[3]王仕勇.网络流行语概念及特征辨析[J].探索,2014.

[4]刘敏.从“蓝瘦香菇”看网络流行语病毒式传播特征[J].传媒观察,2017.

猜你喜欢
流行语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流行语,考试作文中可用否
巧借 流行语
用古诗文翻译2017年流行语
当网络流行语遇上文言文
流行语试译:
语言交际中的流行语现象:评《当代流行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