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导”的平台提升化学教学参与度

2019-01-17 02:06甘日耀
广西教育·B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参与度高中化学

【摘 要】本文论述通过搭建“导学”“导悟”“导达”等“导”的三个平台,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广度、挖掘学生的参与深度、保持学生的参与温度,提出要改变传统单项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建立“结构—性质—应用”的认知模式。

【关键词】高中化学 参与度 认知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9B-0140-02

当前,高中生在化学教学中的参与度往往不会很高。在认知参与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讲解的过分依赖,习惯于通过听、记、背等方式接受知识,而忽略对知识的理解和延伸再造。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通过搭建“导”的平台,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元互动,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彻底改变以往单项传播的高中化学教学形式,实现“教”与“学”的深度碰撞,使学生建立“结构—性质—应用”的认知模式,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教学平台。

一、导学,提高参与广度

(一)创设科研模式,制訂方案。在“导学”的环节中,教师的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科研工作,自主对课堂中的化学知识点设计探究性的学习方案,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这一课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笔者将“乙醇的物理性质”这一部分知识点交由学生自主“导学”。在课堂开始,笔者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无水乙醇样品,问道:“有人知道乙醇的化学式吗?”“CH3CH2OH。”学生齐声回答道。笔者继续问:“现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小瓶无水乙醇的样品,如果你们是科研工作者,你们会从哪几个方面了解这一瓶未知的乙醇液体呢?”话音未落,学生就抢着回答道:“气味、颜色、密度。”看到学生的积极性都已经被调动起来了,笔者引导各组学生根据桌子上的样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对乙醇进行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书写成报告。在接到任务之后,各组学生都积极投入“乙醇”的科研探索活动中。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的能力,其潜能甚至超乎教师的想象。教师通过创设科研模式指导学生制订研究方案,帮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而且能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开展组内交流,共享成功。改善高中化学单线教学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的另一有效措施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生生互动。学生在小组内部共同学习、共同探索,不会有和教师沟通的压力,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见解,共同解决问题,共享成功经验。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这一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乙醇的性质,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笔者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研究小组,布置如下探究问题:“如何辨别无水乙醇、水、普通白酒?请形成小组方案。”各个小组积极就这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笔者观察各组的鉴别方案,发现学生对如何在这三种样品中鉴别出水有着一致的默契,都选择通过闻气味这一最简便、直接的方式判断出水,再通过一定的方法区分另外两种样品。有的小组提出在两个样品中加入无水硫酸铜,变蓝的是普通白酒,没有变化的是无水乙醇;有的小组讨论是否可以通过加入有机溶剂观察是否分层进行辨别;有的小组讨论用测量密度的方法区别两种溶液。每个小组都沉浸在火热的讨论之中。

通过观察学生组内交流的情况,笔者看到某一学生的提议被小组其他成员否定,但这个学生并不因此而气馁,反而越挫越勇,更加积极地参与小组讨论。当小组内部形成一致的方案时,每一位成员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成功的自豪感,共享成功的喜悦。

二、导悟,挖掘参与深度

(一)自主实验,得出结论。自主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指导学生感悟知识最佳的教学平台。教师给予学生实验平台,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参与化学教学的高度,而且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参与深度,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这一课,在对“乙醇的化学性质”知识点的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实验,总结乙醇的化学性质。笔者组织各小组学生用玻璃棒蘸取少量的无水乙醇样品,并将蘸取了无水乙醇样品的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学生总结道:“乙醇能够燃烧,呈现淡蓝色火焰,燃烧生成水(H2O)和二氧化碳(CO2)。”之后,笔者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验证试验,以验证无水乙醇燃烧的产物。

动手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有助于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试验,为学生搭建“导悟”的平台,让学生以动手实验的方式感悟发现,总结结论,更深层次地参与到化学教学活动中来。

(二)对比实验,发现规律。在搭建“导悟”平台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关注实验探究过程,通过现象“悟”出结论,还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多个实验,从中寻找规律,完成从“悟”到“发”的启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并形成自己的见解,挖掘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

例如,在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这一课的相关实验结束后,笔者引导学生根据这一章节中的实验情况展开分析。笔者问道:“乙醇和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说明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说明羟基中的氢容易断裂。”笔者继续问:“那么,乙醇能够还原氧化铜,这一实验又说明什么呢?”学生回答:“说明乙醇分子中两个氢原子断裂,夺去氧化铜中的氧原子,组合成为水分子。”“那么,同学们能不能根据乙醇和金属钠、乙醇燃烧的反应,尝试写出这一实验的方程式呢?”在笔者的引导下,大部分学生顺利写出正确的方程式,只有少部分学生在配平时出现问题。

在高中阶段,不少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产物的记忆没有问题,但涉及方程式的书写时,思路就会出现混乱,这是典型的对化学反应的规律没有理解好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比实验,在学生的认知思路中,将实验现象与方程式书写有效地联系起来,让学生有效地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这样学生便能很快地掌握方程式的书写规律,掌握知识。

三、导达,保持参与温度

(一)鼓励推测,有效迁移。除了引导学生在行为参与方面融入化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认知层面的教学参与度同样需要教师格外重视。教师通过搭建“导”的平台,可以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作业形式,将知识与问题有效地结合起来,鼓励学生通过所学展开合理的推测,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这一课的相关内容之后,笔者布置给学生课堂作业:如何从乙醇水溶液中提取出无水乙醇?让学生在课后自由讨论,大胆设计提取方案。在下一节课一上课,便有学生积极举手说道:“乙醇的沸点 78℃,水的沸点是 100 ℃,只要通过恒温装置,将液体温度控制在 78℃ 到 100℃ 之间进行蒸馏,便可以收集到无水乙醇。”接着,笔者提醒学生,在蒸馏的过程中水也是会挥发的,并让学生回顾以前學过的实验中有没有可以套用的除杂方法。很快就有一位学生问道:“老师,可以通过加入生石灰吸收水分杂质吗?”在笔者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课堂不是学习的终点,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感悟,而且要指导学生有效地运用知识,有效地将“教”与“学”,“学”与“用”结合在一起,举一反三。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高中化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师想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便要将课堂知识有效地融入生活现象和实际问题中,构建“知识解决问题”的化学应用理念,让学生不仅在课上学习知识,而且在课下应用知识,为教学参与度保温。

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这一章节后,笔者问学生:“你们家中有没有一些银器制品,比如长命锁、妈妈的银手镯,时间长了变黑了、变暗了?你们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让它们再次变得光亮吗?”学生一开始毫无头绪,笔者启发学生,如果将银换成铜的话,那么是否可以找到思路?学生恍然大悟,跟用乙醇还原氧化铜的办法一样,用乙醇还原氧化银。笔者鼓励学生利用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诸如此类,教师有效利用课程知识,通过问题“导达”将知识迁移转化至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中,引导学生积极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成就感,保持学生教学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探索新知。

搭建“导学”“导悟”“导达”三个平台,立足于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在搭建平台中,教师不仅优化了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韦萍萍.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学教学方法的实践探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12)

[2]张 伟,王金海.导课艺术案例分析——谈高中化学课导入方法[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1)

[3]武赞寿.“疑·探·导·练”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尝试[J].学周刊,2018(01)

[4]谭远聪.对高中化学导学案教学模式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7(10)

【作者简介】甘日耀(1981— ),男,汉族,大学本科,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新课改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参与度高中化学
在线教学下的大学生内在动机和参与度探析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