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莹
(武汉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湖北 武汉 43000)
乳腺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发生改变,女性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就当下的医疗手段而言,只能够通过手术、化疗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1]。国外资料报道,通过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模式,指护理人员能够按照护流程对患者实施护理,能够将护理制度落到实处,利用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进行预判,为医生的治疗做好准备,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本文主要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自护的能力进行探究,下文将对探究结果进行详细报告。
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在我院治疗乳腺癌的患者184例作为探究对象,按照患者病床号的奇偶性将全部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92例,年龄在35-72岁之间,平均为(59.85±6.15)岁,平均病程为(2.67±0.94)年;对照组患者中,年龄在36-73岁之间,平均为(58.99±5.48)岁,平均病程为(2.98±0.84)年;上述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进行比较。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乳腺癌症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嘱患者定时服用药物,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情况,给予患者镇痛护理。
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首先,根据本科室患者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在实际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落实护理计划,给予患者更加科学的护理。当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应将医院的情况向患者简单介绍,可带领患者熟悉病房环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降低患者防备心理,指导患者做好入院相关检查。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例如,针对需要放、化疗的患者,可以将放疗以及化疗的流程建档进行介绍,使患者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一旦患者化疗反应较为明显,可以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措施。若患者疼痛症状表现较为明显,那么可以注射阵痛药物,还可以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分散患者注意力,降低患者疼痛感。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进行自我护理,发现异常可以及时上报医师进行处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自护能力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根据本院自制的自护评分表进行判断,自护评分表主要从自护知识、自护操作以及依从性等方面进行设计,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自护能力越强;护理满意度=满意率+非常满意率[2]。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自护评分以(±s)表示,采用t检验,护理满意度以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自护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自护评分比较(±s ,分)
表1 两组患者的自护评分比较(±s ,分)
组别 n 自护知识 自护操作 依从性 自护评分实验组 9230.58±3.1431.57±3.4733.68±2.2594.57±5.68对照组 9227.56±2.5826.57±2.9828.88±3.5181.94±6.68 t----13.816 P ----0.000
实验组患者中,1例患者不满意,50例患者非常满意,41例患者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8.91%(91/92),对照组中,9例患者不满意,38例患者非常满意,45例患者满意,其满意率为90.21%(83/9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护理模式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使护理技术能够与医疗技术相匹配。乳腺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又一重要疾病,通过科学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3]。因此,本文主要对乳腺癌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患者的满意度以及自护的能力进行探究。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主要通过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对患者实施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带领患者熟悉医院环境,使患者能够感到亲切,降低防备感。通过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自护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减轻患者家属的护理负担,也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着重要意义[4]。同时,通过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使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5]。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使患者自我护理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减轻家属的护理压力,该种护理方式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