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芳芳 凌丽娟 邓云爻 梁洁婷 欧梅珍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肠瘘是指肠与其他器官,或肠与腹腔、腹壁外有不正常的通道,肠内容物可由此通道进入其他脏器或体外,引发感染、体液丢失、稳态失衡、器官功能不全等病理生理改变[1]。一般发生在术后 7~9 天[2],病死率高。由于肠液对皮肤有较强的刺激和腐蚀性,可导致瘘口周围的皮肤红肿、糜烂、感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2018 年2 月,我科收治1 例造口还纳患者,由于患者已行多次手术,加之肠道功能薄弱,导致患者造口还纳后并发两处肠瘘,瘘口周围皮肤发生重度失禁性皮炎,经过专业处理后,失禁性皮炎愈合,两处肠瘘处形成新的“双腔造口”,利用造口袋可顺利收集粪水,现将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患者,男,65 岁,因无明显诱因便血 40 天,于2017 年9 月4 日 门诊以“乙状结肠癌”收入院,患者身高178 cm,体重58 kg,体质指数为18.3。完善相关检查,2017 年9 月11 日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肠吻合术+回盲部造瘘术+肠粘连松解术+腹腔血管探查术+腹腔引流术+肠息肉切除术”,术后遵医嘱化疗。于2018 年2 月6 日行“回肠造口还纳术”,术后第7天患者伤口处有黄色疑似粪水样液体流出,予引流处理。术后第8 天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糜烂,患者疼痛评分为7 分,与医生沟通后开放伤口,可见伤口处涌出大量黄色样液体。予口服碳粉,判断引流液的性状为粪水,并在伤口底部可见两处瘘口。发生肠瘘后的辅助检查:白细胞 15.3×109/L ,白蛋白 36.5 g/L ,总蛋白78 g/L ,血红蛋白 132 g/L。予禁食,抗感染,静脉高营养治疗,伤口予持续冲洗[3],负压引流,周围皮肤保护隔离,经过11 天的持续冲洗及负压抽吸等积极治疗,患者饮食正常,周围皮肤完好,大便通畅,伤口逐渐愈合形成新的“双腔造口”于术后第19 天治愈出院。
2.1 营养支持 回肠瘘患者由于排放量大,消化液大量丢失、感染等,机体处于高分解、高代谢状态[4],加之术后禁食,所以根据患者的体质指数结合临床生化指标进行个体化肠外营养。该患者的目标体重65 kg,故该患者每日所需能量为1 950 kcal,碳水化合物1 121 kcal,即 280 g;脂肪 829 kcal,即 92 g;生理需要液量3 000 mL。在静脉高营养补液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并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于术后第10 天给予安素无渣饮食;术后第13 天给予半流质饮食,逐渐减少静脉补液量,鼓励患者每日饮水、汤或果汁 1 500~2 000 mL,并适当补充电解质,如橙汁、脉动等;第18 天过渡到普食,患者无腹痛、腹胀,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的发生,体重增加至63 kg,体质指数为19.9。
2.2 失禁性皮炎的护理
2.2.1 粪水的收集 患者切口位于右侧肋缘下方,大小为3 cm×5 cm,常规清洁消毒切口及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切口周围用凡士林纱布进行隔离,避免粪汁渗漏到皮下引起感染。伤口处粘贴大底盘造口袋,在裁剪好的底盘周围粘贴一圈防漏贴环做凸面底盘效果应用。因患者坐位时,切口正好位于皮肤皱褶处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所以在皱褶处用防漏贴环填平凹陷皮肤,并在造口袋上方粘贴两条长3~4 cm 纸质胶布,在粘贴胶布处做一0.5~1 cm的开口,用生理盐水3 000 mL 连接输液器,在输液器末端裁剪2~3 个侧孔,大小为0.2~0.5 cm,将输液器末端通过造口袋上方开口放置在伤口处以60 mL/h速度持续冲洗,并在造口袋下方开口,大小为1 cm,将吸引管条通过下方开口放置在造口袋最低位置,连接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将压力调节到0.04~0.06 kPa。通过此方法将瘘口及切口处聚集的粪汁充分的冲洗引流彻底。通过11 天的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伤口处皮下无感染发生,切口愈合形成新的“双腔造口”,利用造口袋可顺利收集粪水。
2.2.2 周围皮肤的护理 失禁性皮炎(IAD)也称失禁相关性皮炎[5],是指皮肤长期暴露于尿液和(或)粪便中导致的皮肤炎症。患者切口周围皮肤糜烂、渗液量多,24 h 渗液量约为 15 mL,疼痛评分为 7 分。生理盐水清洁皮肤,将藻酸盐敷料平铺在破损皮肤上,藻酸盐中主要成分为羧甲基纤维素钠,能促进伤口愈合[6],外用水胶体敷料封闭创面,为创面愈合提供一个密闭湿润的环境,既起到保护作用,又促进创面愈合。水胶体与切口周围用防漏贴环封闭,再粘贴造口袋,2 天后切口周围糜烂皮肤愈合,无渗液,疼痛评分为0 分,患者感觉舒适。
2.3 心理护理 患者发生肠瘘后,由于粪水对伤口周围皮肤的侵蚀,持续冲洗加负压吸引限制患者活动,长时间禁食禁水以及对疾病的不了解等,导致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7]。护理中注重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给予充分的病情说明,鼓励患者说出心理感受,并向患者讲解成功案例,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重新树立自信心。
2.4 出院指导 患者出院时伤口皮下无感染并已形成新的“双腔造口”,利用造口袋可顺利收集粪水。出院时再次评估患者使用造口袋收集粪水的方法,及时给予纠正。指导患者保持规律生活作息,保持乐观情绪;提供高营养、易消化、高热量饮食,避免进食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充分咀嚼食物,帮助消化[8]。
肠瘘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80%患者发生在手术后,病死率高达20%[9]。该例患者通过营养支持、持续冲洗、负压吸引、隔离保护、促进愈合及心理护理等,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轻患者痛苦,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