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燕 贾辛婕 王晴 何欣 李琳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乳腺癌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60)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淋巴水肿作为术后并发症之一,术后3 年内发生率35%,术后5 年内发生率42%[1]。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抬高患侧上肢是预防淋巴水肿的重要措施之一,有学者研究自行设计乳腺癌术后专用软枕[2],由于多种原因或不足临床仍未普遍推广应用。为此,我们设计乳腺癌术后患肢抬高垫,以期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
1.1 材料 患侧上肢抬高垫主体采用透气高弹性耐高温海绵制作,主体被双层外罩整体包裹,外层外罩为棉质面料,底部有防滑颗粒及隐形拉链,可清洗更换。内层外罩为防水面料,可避免被引流液污染、渗透至抬高垫主体。
1.2 制作 参考健康女性上肢长度平均值,设计患肢抬高垫的长度和宽度,并考虑正常女性上肢生理功能弧度,以达到预期设计目的。以左乳癌为例,患肢抬高垫主体包括:肩部、上臂部及前臂三部分,主体总长为 50 cm,宽 20 cm,抬高角度 15~20°;抬高垫中间有凹槽,将整个手臂放置于抬高垫的凹槽内,使手臂不易滑落;考虑到人体肘部的生理形态,因此,肘部略有抬高15~20°;抬高垫右侧上臂与前臂处有一前臂屈曲凹槽,利于左侧手臂屈曲保持患肢功能位;前臂外侧端置一固定带环绕并包裹患肢,固定带尺寸为30 cm×5 cm,固定带尾端有锁眼,可系于病服钮扣上(一般是第二个纽扣),防止患肢脱出于抬高垫,以避免患肢外展;抬高垫前臂部尾端栓一弹力绳连接分指握力球。如为右乳癌则左右设计则相反。见图1。
患者术后将抬高垫置于患侧手臂下方,肩部垫于肩下,整个患肢及手臂放于中间凹槽内,患肢固定带上锁眼与病服钮扣系好。患者可利用分指握力球进行握力锻炼。劳累或休息时前臂可置于前臂屈曲凹槽保持患肢功能位。
图1 患肢水中抬高垫
3.1 采用独特的深凹V 造型及肘部功能弧度设计,将手臂放置于抬高垫的凹槽内,使手臂不易滑落,且符合人体的肢体生理形态,有效保持15~20 cm 的上肢功能位,利于静脉血回流,促进水肿消退。
3.2 患肢水肿抬高垫可将肩部抬高,使患侧肩关节内收,利于腋窝处伤口创面贴附,促进腋窝处伤口愈合。
3.3 抬高垫外系椭圆形分指握力球,锻炼时不易滑落,且使五个手指都能同时得到锻炼,可增强上臂肌群收缩时的后负荷,利于上肢血液和淋巴回流及循环,促进患肢功能康复。
3.4 前臂约束带固定患肢避免其外展,可利于腋窝处伤口皮瓣贴合,促进伤口愈合。
3.5 自制抬高垫采用透气高弹性耐高温海绵制作,不易被手臂的自身重量压扁,可保证有效抬高角度,且舒适性强,柔软度高,使患者易于接受使用。
3.6 抬高垫内套采用防水型PU 布材料,外套采用功能性面料,具有抑菌、除螨、防臭、透气、吸湿及方便清洗消毒等功能,另外,抬高垫外套底部附有多点式天然乳胶防滑设计,使其不易随意滑动、移位,外套底部有隐形拉链,便于清洗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