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琼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贯彻新课改教学思路,主张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习惯,鼓励学生发展一两项能终身锻炼身体的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在感受运动乐趣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通过体育锻炼使学生身心得到放松。课堂教学要积极探求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各项运动技能的要领。介绍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新思路与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创新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提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而提升身体素质是推行其他教育的根本。高中生学习压力大,传统教育忽视了这个时期保证学生体育运动的重要性。高中阶段学生身体发育逐渐成熟,有效的体育锻炼能保证学生维持较好的身体素质。再者面对高考的日益临近,学生的心理波动大,体育运动能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另外自强不息、勇于向前的体育精神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因此现阶段高中生体育教学更要讲究方法策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存在以下几个特点
1.体育课不受重视,学生缺乏正确的运动理念
高中体育课得不到重视,这已经是存在已久的现实问题。高中要备战高考,因此教师和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高考科目上面。高中虽然能保证按教学大纲开设体育课,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忙于备战各科抽考,体育教学计划被随意更改,教学课时缩减的情况屡见不鲜。学校不重视高中体育教学也导致有限的体育课程教学质量不高,学生缺乏正确的运动理念,把体育课当成体活课,没有起到体育教学该有的作用。
2.体育教学思路需要调整
高中体育教学要实现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提升学生身体及心理素质的作用,还沿用传统教育理念是不够的。首先,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单一,而且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只能做到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只能学什么,没有兼顾学生兴趣以及特长。其次,教学也不能仅限于运动技术的培养,要拓展到运动精神、运动保健以及运动安全等各方面。
3.体育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单一的靠教师讲,给学生灌输相关的教学内容,会使教学变得枯燥。尤其是一些运动技术要领课程,老师要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体会体育课堂的趣味性。
二、新课改下拓宽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的措施
1.学校要重视高中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要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必须自上而下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学校要关注高中生身体素质教育,贯彻实现“科学锻炼、快乐体育、全面发展”的体育新课改的培养目标。首先,学校要吸引更多专项突出的体育教师到校任教,为学校发展多项体育特色教育打下基础。鼓励在职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其次,加大体育教学设施投入,建设满足教学及学生日常训练所需的场地。最后,学校要多组织各类体育竞赛活动,鼓励在校师生参加校内外的各项体育赛事,通过各类体育实践活动带动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学生发展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
2.体育教师拓展体育教学思路,实现灵活教学
首先,体育课程设置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发展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并给予专业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与学生共同实践体育技能训练和锻炼健身的过程,讓学生感受到体育课能释放压力,是快乐的学习体验。例如,有很多男生喜欢篮球,羡慕NBA球星精湛的篮球技艺,教师可以照顾他们的学习兴趣,设置篮球专业教学,为他们提供一些技战术指导,像胯下运球、背后运球等一些难度较大动作的分解教学。学生通过学习这样比较有难度的动作,就会建立运动自信,也就能坚持下去。其次,体育教学可以尝试组织各项体育社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练习。体育教师通过体育社团教学为学生培养一项适宜终身发展的体育特长。最后,教师要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拓宽教学内容广度和深度,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和技能教学,还要引导学生了解运动安全常识、健身知识,以及运动精神等,让学生对体育运动学了解得更全面。
3.创新教学方法,使更多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受益
体育教师要尝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观看体育赛事,通过分析比赛中运动员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技术要领。日常体能训练学生会因为身体疲劳有所懈怠,教师可以尝试穿插一些运动小游戏,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不会感觉太单调。再者,要利用网络、多媒体发展信息化教学。例如,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仅靠课堂训练,很浪费课堂时间,教师可以把教学动作,制作成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在线学习巩固,这样能节约课堂教学时间。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学,提升教师队伍专业水平,不断完善体育教学软硬件设施,为体育教学改革打好基础。教师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和兴趣的方法。体育锻炼对高中生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高中体育教学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使年轻人通过体育锻炼能很好地自我管理,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尤默.新形势下对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考[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9(30).
[2]王婉珍.如何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J].四川体育科学,2001(1).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