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雕版印刷技艺的数字化保护策略

2019-01-16 05:38王克祥董端阳
艺海 2019年12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王克祥 董端阳

〔摘 要〕江苏雕版印刷技艺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特殊的典籍艺术和传统的手工艺方式在保护和传承方面都有较大的制约性,在5G时代对其展开数字化保护研究是适时之需。通过研究江苏雕版印刷技艺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方法,对江苏传统雕版印刷技艺的挖掘、保护、传承进行系统的数字可视化设计,借助艺术学方法和数字化技术为江苏雕版印刷技艺的保护提供思路与对策,从而更好地对其进行全面、科学的保护,并可形成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雕版印刷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可视化;保护传播

雕版印刷是我国最早的印刷方式,是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优秀文明成果,为中华传统文化根底抹上了浓厚的一笔。江苏雕版印刷技艺作为中国雕版印刷最具代表性的分支之一,自从创设以来就一直使用、传承传统木刻印刷技艺,蕴含着我国深厚的工匠文化和精湛的艺术魅力。雕版印刷工艺代表着我国劳动工匠千百年来价值观与世界观的有机结合,更是代表了人们的审美视角提升与精神信仰坚定。然而,这种“活化石”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逐渐被人们忘却,取而代之的是高效的数字打印技术。因此,在数字化时代迫切需要加强江苏雕版印刷技艺的数字化保护工作,让江苏雕版印刷技艺在时间与空间的维度上进行可持续性传承并形成特有的“非遗”保护生态。

一、雕版印刷与江苏雕版印刷技艺

雕版印刷术始于隋末唐初,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整套雕版印刷流程有二十道以上的工艺,历经从单色单版到多版印绘等工艺的演变,常以图形、文字等内容用刻刀反向雕刻在木板上(黄杨木、梨木等),再用墨(松烟)刷、压、磨印在纸张上,可以说工艺程序相当复杂。雕版印刷技艺背后凝聚了古代人民的智慧,蕴藏了地方文化的精髓,反映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它所产生的印刷典籍,对世界文化、文明的发展和传播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江苏雕版印刷作为雕版印刷的地方分支,有扬州和南京两个主要产地,两地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身特有的印刷技艺特点。2009年,金陵刻经处、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和四川德格印经院共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江苏雕版印刷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彰显了江苏雕版印刷技艺在文化、艺术、宗教、文物等方面的身份和价值,大大推进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的学术深度和广度。

二、江苏雕版印刷技艺的数字化保护现状

雕版印刷技艺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国内涉及对其数字化保护的案例非常缺乏,尤其在研究理论和设计原则方面。江苏雕版印刷的保护虽然有着优厚的硬性资源,但大多停留在传统保护层面,不论从保护平台还是从保护手段上来就看,这种流于形式、覆盖面小的渠道很难让雕版印刷技艺在数字环境下得以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种情况,近些年有一部分研究机构和高校学者将注意点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息可视化保护系统研究层面上,以寻求针对“非遗”文化修复保护的技术手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三、江苏雕版印刷技艺数字化保护的实现与推广

(一)数字化保护的内容与实现路径

1.以江苏雕版印刷技艺为内容,进行有效的非遗数据信息处理

根据江苏雕版印刷独特的载籍艺术风格,在数字可视化技术手段的指导下,探索出一套获取雕版印刷技艺特征数字信息的有效的技术方法。全方位诠释与保存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和金陵刻经处的印刷技艺,对江苏雕版印刷载籍中写样、刻版、印刷及装帧四道手工程序的过程数据进行信息可视化处理与设计。

2.以数字产品设计为载体,实现江苏雕版印刷技艺信息设计表达

将传统雕版印刷工艺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相结合,使江苏雕版印刷技艺借助APP 、网站等更广阔的数字展示平台实现更好的传播和发展。对于雕版印刷存在的明显技术局限问题,可以利用现代化数字手段针对其短板进行有效补充。以数据可视化技术、新媒体图形制作技术、多媒体交互技术、新媒体动画技术、移动交互技术等构建江苏雕版印刷虚拟展示、保护、传承的信息可视化设计范式。具体研究内容包括: 新媒体图形制作技术在信息可视化系统中的运用技术研究、物联网技术和移动技术在江苏雕版印刷技艺保护和科普中的应用研究。

3.以新媒体传播为媒介,搭建江苏雕版印刷技艺科普平台

对基于地域特色的雕版印刷技艺信息可视化研究成果,以智能数字化展览技术、新媒体传播技术构建高校级智能数字化传统文化科普宣传的应用平台,探讨基于该应用平台的相关技术、交互形态和服务模式。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現有或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来构建高校级、地域级别的智能数字化雕版印刷科普服务平台,为大众提供更好的科普学习体验。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高校级智能数字化科普平台设计及技术、基于社会化媒体技术的文化信息共享和传播技术、电子交互技术在地域传统文化科普及交互体验中的运用研究。

(二)数字化保护的技术与方法

1.数据采集与数据库建立:采用现代数字技术手段对雕版印刷技艺进行多源数据采集,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信息资料;然后利用数字影像记录方式对“非遗”传人在雕版和印刷等方面进行全景记录,以此来保存及传承其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核,最终实现定向保护和修复。此方面的方法、经验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例如地方档案馆借助专业扫描仪器,建立数字化的档案馆,这种数字化的档案建设有利于各种信息的智能管理与有效保护。

2.数据分析与数字修复:通过前期的数据采集,使用自动化装置或软件运行等方式对各类数据进行加工、编码、转换和存储。例如在缺损的雕版修复过程中采用3D数字雕刻技术进行立体建模,利用高清数字3D扫描技术准确便利地获得雕版宋字体的数据与特征,使“非遗”数据库内的数据能够进行计算对比,从而将不同时期雕版印刷的各种隐藏信息数据在大众面前得以清晰而全面地展示。

3.数字化传播与传承:大量珍贵版本及其载籍艺术以数字媒体技术作为重要技术支撑,运用数字技术对这类印刷技术进行复制与传播,从而切实增强对雕版文物的保护力度,最终促进年轻受众人群阅读方式的改变和减少珍贵雕版的使用次数。

(三)宣传平台的应用与推广

1.基于数字宣传平台的传播推广

雕版印刷中囊括了海量信息,包括其历史发展、艺术价值、生存现状、工匠精神等,这些信息是我们无法直接得出的,必须通过专业平台如博物馆或者网站进行了解。据调查,目前雕版印刷还没有正式的官方平台,江苏地区的几个博物馆及其网站中也仅有少量的资料图片,影像视频等多媒体展示涉及很少,且网站包含的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慢、互动性低,很难成为大众了解江苏雕版印刷技艺的重要平台。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互动平台为江苏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播与推广带来了新的机遇,利用信息时代的多种宣传工具,例如微博、维基百科、社交网站等进行相关内容的动态展示和宣传,加入大众互动性以提高人们的参与度,从而促进雕版印刷与大众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文化交流,进而对其进行有效的传播和推广。

2.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市场营销

江苏雕版印刷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其历史悠久,文化艺术价值极高,但是进入市场交易的数量却非常少。相比较其他传统手工艺品,它的产品定位高、产量少、价格贵,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发展与交易数量,最终面临着逐渐消亡的状况。处于这样的状况,江苏雕版印刷急需用一种高科技手段和低成本通信方式去进行商业推广,而电子商务平台具有信息化、订单化和异地化的优势,为其推广拓宽了渠道。通过线上宣传和线下销售两个模式相结合,线上宣传主要是建立“江苏雕版印刷博物馆”之类的专业平台进行所要销售产品的展示和宣传,增加销售产品的模块部分,为大众选择所想购买的产品提供多种选择;线下销售模式主要是为顾客提供购买平台,包括订单搜索、采购、支付、处理、售后等几个模块,以商业角度对江苏雕版印刷进行平台推广,从而带动这门产业的发展和大众认知度。

结 语

本文研究的是江苏雕版印刷技艺的数字可视化方面的内容,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对雕版印刷这一濒危传统技艺进行记录、修复与传承,针对江苏雕版的典藏文物通过扫描、存储、检索、摄影、建模、雕刻等方式进行全景式、多源性的记录并建立详细数据库,以新方法、新手段来加强雕版印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江苏雕版印刷是我国地域性传统文化瑰宝,无论是被称为活化石的雕版印刷技艺或是富含学术价值的雕版典藏作品,它们都是具有特定文化空间的历史遗产。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融合发展为雕版印刷术进行全方位保护和修复,以此活化江苏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播路径,为此类传统“非遗”因子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

(责任编辑:尹雨)

參考文献:

[1]赵敏婷,姚蕾.论平遥漆器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策略[J].包装工程,2018,39(18):255-260.

[2]叶宗,李大伟.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传承发展现状与问题探究[J].民林,2019(02):133-142

[3]陈宏平,杜清越.非遗文化在融媒体时代的“再生”——基于对扬州雕版印刷传承现状的考察[J].传媒观察,2019(05):76-80.

[4]王琪.全媒体背景下国内数字博物馆的问题分析与改善策略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2):83-90.

[5]王克祥.金陵套印版画的数字图像技术研究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7(21):111.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现今社会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探索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非遗”图像——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片拍摄
刍议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
唐山皮影在新媒体网络中的传播
关于如何运用吉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培树核心价值观问题研究
推动沈阳市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