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单元主题教学

2019-01-16 05:38李杰钦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单元主题教学

李杰钦

[摘要]近年来,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单元主题教学已经成为改进教学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关键就在于指导小学生们进行全方位的整体感知,从而全面把握教学所预期的具体目标导向,进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成效。结合相关案例,從删繁就简教学法、整体介入教学法、求同存异教学法、写法点拔教学法等四个方面探讨实施小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学语文;单元主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34-0052-0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在于提升小学生们的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但是在实践中,我国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够理想。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原因非常多,而单篇教学手段单一已成为共识。如今我国的小学语文课本都是以单元为基础进行编排的,但是教师们依然习惯于让学生们理解单一的课文,却忽视了积累、分析以及实践,以至于各个篇章相互缺少密切的联系,因而课堂教学缺少了整体性以及系统性,这不仅耗费了宝贵的时间,而且还影响到了小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此,必须强化单元主题教学,以此来推动课堂教学成效的持续提升。

一、删繁就简教学法

【案例】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父母之爱》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重新组合本单元相关资源,从而设计出六个不同的板块:一是单元导读,立足总体浏览和概述内容,总结与归纳出文章的主题,了解父母之爱的各种形式;二是精读理解,立足为语句画线,体会父母的爱子之心,学会用各种手法表达父母的爱意;三是内容拓展,立足阅读同类型佳作,深入感知父母之爱的差异,逐步积累写人的好词与佳句;四是口语交际,立足讲述自己与父母间的小故事,感悟何为真挚的父母之爱;五是写作指导,借鉴学到的写作手法和积累下来的好词好句,写出要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并强化和父母之间的沟通;六是综合实践课,通过调查分析、朗诵、倡议等方式,更加深入地理解父母无私之爱,做到感恩。这样一来,即可从多个不同角度指导学生们真切地体会到父母之爱,实现自身的成长与情感的升华。

【思考】

单元主题教学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做到删繁就简。这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更是一种教学技巧,也就是要在系统性思维之下,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全面整合相关内容,紧密结合小学生群体的情感体验实践,把原本杂乱无章的内容整合为有机整体,让教学设计变得更为模块化,形成彼此联系与融合的新的整体。通过一个单元与一个单元的彼此相连,能够让学生们学一个单元就有一分收获,由此,真正形成系统化的逻辑结构。如此一来,小学生们也就能够在良好的学习情境之中全面掌握所学内容,得到非常好的审美体验。

二、整体介入教学法

【案例】

在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走近民风民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小学生们播放一组关于各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图片,再提醒小学生们注意,在欣赏结束之后要说说看到了一些什么内容?假如让你为此组图片取一个标题,你会取何标题?小学生们在交流之后就开始了总结: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处处都体现出非常丰富的地域性色彩。假如要取标题,那可以是《多元化的民风民俗》。于是,教师开始写出板书:“走近民风民俗。”然而再次提问:请大家认真读下这一单元的导语,说说看你有哪些体会?学生们回答:我们读了以后,了解到了作者是如何描写出不同民族各自的特色的。接下来,教师再问:那么这一单元还有什么学习内容?你又能够从中发现什么内容?再指导学生们再次认真阅读本单元的内容。

【思考】

整体介入也是单元主体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语文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中的知识点,找到对教材进行整体介绍的突破口,对原本零散化的知识实施系统化教育,推动小学生们在对本单元课文实施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切实帮助小学生们进行全面分析,认真对文章进行比较。如此一来,不但能够提高小学生们对于文章的体裁、词语、句子以及内涵之把控,更能提升学生们对各类文体中相似内容之理解,进而提升小学生们对文字的敏感性。当然,语文教师还需要依据小学生们的基础能力和实际教学状况,设计出科学的教学规划,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三、求同存异教学法

【案例】

教师可指导学生们对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四篇课文进行分析,指导学生们开展精准化的阅读,并进行比较,从而分析这部分文章在主题、内容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们在进行了探究之后发现,相同点是主题,不管父母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家境怎么样,其共同点均是爱子心切。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差异。有的家长勇于在危险时刻舍身救子,有的家长虽然经济状况不佳却舍得为子女教育大笔投入,有的家长能够狠下心来让病孩自己去医院看病……其中既有不平凡的大事,也有不起眼的小事细节。二是表达方式的差异。有的文章注重语言描写,有的文章注重心理描写,还有的注重于动作描写。为体现出效果,这些课文还用到了修辞、倒装或者特写等诸多写作手法,指引学生们在深入思考与总结之中掌握其中的语文规律。

【思考】

虽然同一个单元课文的主题是相同的,但是其文本的内容却是迥异的。如此一来,即可让学习者们在诸多文本的交融之中提升思维能力。单元主题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指导小学生们掌握语言、文字的奥秘。在各种不同文本、思想内容以及语言风格之间的彼此碰撞之中,即可找出各种不同当中的相同点。通过让学生们深入掌握文字背后的内涵,就能达到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知的新提升。

四、写法点拨教学法

【案例】

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父母之爱》导读部分中有这样的描述:“认真地阅读本单元课文,把握其中的主要内容,思考作者是如何运用外貌、语言以及动作等描写表现出父母之爱的。”如本单元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令人哀伤的场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拦他。他满面灰尘,两眼都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沾满血迹。”《慈母情深》一文则是这样描写的:“我穿过一排排的缝纫机,走到角落才看见一个瘦弱的脊背正在弯曲着,头与缝纫机靠得非常近。”小学生们在进行朗读之中,就通过数字、动作等描写,深切地体会到父母对于儿女真挚而深厚的“爱”。得到了点拨之后,学生们在自己下一步的写作训练中也就会有意识地将情感融人其中。

【思考】

小学语文单元导读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在进人中、高年级之后,要开始进行写作方面的训练。在进行导读以前,要让小学生们先预习这一单元的课文。在上课的过程之中,再逐一加强首条主线,即单元主题。其后,再把第二条主线,也就是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来抓,让小学生们能够找出其中有关的句子或者段落,再进行朗读。其后,再在每一课间进行比较,从而实现深入领会课文精神之目的。如此一来,教师再将这一单元的主要写作手段展示出来,就能更好地指导小学生们投入到写作训练之中。

【总结】

综上所述,正所谓教无定法,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语感以及总体把控能力。单元主题教学恰好能够更为有效地帮助小学生们在总体上掌握好已经学过的内容。只要小学生们有了这一意识,通过教师们综合应用本文所述各类单元主题教学方法,就能更加自主、更为超前、更加有目的性地理解小学语文知识,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成效的持续提升。

(责编韦淑红)

猜你喜欢
单元主题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实施整体教学 落实语用训练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初中语文作文单元主题教学引导写作的有效策略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