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激灵,鸡肉成了资深主食

2019-01-16 07:05王晓燕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荆芥锅巴鸡肉

王晓燕

鸡肉,自古就是美食。“已言鸡黍熟,复道瓮头清”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无论哪种做法,它常常是以菜品的形式出现的。

但在安徽阜阳,以粉鸡的形式,鸡肉成了主食。

母鸡散养两年左右,剔骨取肉,鸡架炖汤,肉切小条,盐、胡椒粉等佐料腌渍入味,匀撒红芋淀粉,搅拌揉搓,直至肉条与淀粉混为一团。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举起团状物,狠狠摔下,如此不断摔打半小时以上,直至凸凹不平变得光洁,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摔粉鸡。

然后,切成条状。水烧开后,轻轻扯开每一根包裹着淀粉的小肉条,松手,看它们扑通扑通跳下,沉至锅底,在热量的加持下,只消片刻,它们就轻快地游弋,同时周身原本暗沉的淀粉在糊化作用下迅速变得半透明,肉条此刻定型成形态各异的乳白珊瑚枝丫。

捞起,迅速沉入凉水,一热一冷,一个激灵,赋予它们生脆的新质感。

粉鸡出锅后,装进盛好鸡汤的碗里。只见粉妆玉砌的粉鸡如露出海面的冰山,漂浮在金黃色鸡汤中。如果时令恰当,冰山周围点缀的定是碧绿的荆芥——这是当地特有的香料。能吃辣的食客会要一勺辣椒油。

肉鲜嫩,汤浓郁,辣油香,荆芥微麻清凉,瞬间,丰富的口感和味觉奏响欢快乐章,每一颗味蕾都踏和着节拍欢唱。

粉鸡,是当地人一年四季一日三餐皆宜的美食。大汤锅一直有文火在炖煮,金黄色油花覆盖的汤表面上风平浪静,一旦店家手中的大勺伸进,汤面漾开,鸡肠、鸡肫、鸡血……会一一现身。

粉鸡的绝配是锅巴和酱豆。淮北平原的锅巴不是南方米制食物,是小麦面粉发酵或不发酵做成的发面锅巴和死面锅巴;酱豆是家家户户自制的西瓜酱豆。一口粉鸡,一口锅巴蘸酱豆,再喝一口鸡汤灌灌缝,胃里的每一道褶皱缝隙都被幸福的饱涨感填充,此刻,任谁都不会再有皱巴巴的心情。

粉鸡店充斥的声音多是“白的,大碗”“红的,多放辣”……白的,是粉鸡。红的,是淀粉裹挟的黄牛肉条。

除了鸡肉、牛肉,还有什么是红芋淀粉不能粉的?裹猪肉,过水焯的叫滑肉,过油炸的叫小酥肉;裹羊肉过水焯,叫粉羊;裹驴肉,叫粉驴。

无论哪种肉,只要被粉裹挟、被摔打,隐忍贤良就替代了生猛泼辣,只等一锅好汤,即可舒展滋润。

猜你喜欢
荆芥锅巴鸡肉
肌肉和鸡肉
救命的锅巴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荆芥香里夏日爽
救命的锅巴
厨房料理小妙招
天热了,吃点鸡肉吧
Rice Cris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