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河湖水环境治理实践及生态定位思考

2019-01-16 14:34王雪茹吴培军徐晨晨
中国水利 2019年7期
关键词:清淤南昌市河湖

计 勇,王雪茹,吴培军 ,徐晨晨

(1.南昌工程学院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330099,南昌;2.江西省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330046,南昌)

南昌市为江西省省会,境内河湖密布,共有“一江两河八湖”,因水而发,缘水而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南昌市城区不断扩大,人口数量持续增加,生活垃圾及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湖,导致城市水环境不断恶化,急需治理。本文从南昌市河湖治理实践出发,对南昌市河湖水环境治理及生态定位进行总结,为城市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一、南昌市河湖治理历史

1.河湖清淤工程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城市开始采取清淤技术对城市湖泊水污染进行治理。经过近些年的发展,生态清淤技术逐渐成为治理湖泊富营养化与河流污染的一种生态工程措施。工程清淤的主要作用机理是通过机械去除受污染底泥,有效减少河湖水体氮、磷等营养盐浓度,增加河湖容量,效果好、见效快。如在南昌市青山湖治理中,对湖体南部区域进行清淤疏浚,为了有效、迅速地对大部分底泥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处置,采用了“污泥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进行疏浚施工,并注意尽量减少对水体的大幅度扰动,防止大量的内源磷再次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近年,南昌市共投入60多亿元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在城区开展“八湖两河”改造工程,治理了玉带河总渠和东南西北四支及朝阳水系、白水湖水系、抚河故道等;实施城市排水管网清淤改造,对青山湖、象湖、前湖、梅湖等城市湖泊开展了清淤工程,在改善水质方面有显著成效。虽然河湖清淤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水污染,但清淤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在玉带河清淤工程治理中,清淤不彻底、岸坡完全硬化、生态空间小,最终导致玉带河清淤失败。随着公众对城市河湖治理认识的增强,加强河湖控污越发成为强化河湖治理的重要举措。

2.综合控污工程

控污工程的目的是控制污染源,净化水体,并将拦截的雨水或者污水通过合理的方式排除。

近年,随着南昌城区不断扩张、改建,雨水径流量和污水量大幅度增加,生活废水的处理成为一大难题。南昌老城区部分地段没有实行雨污分流,雨水和污水全部进入排污管道,加之排污管设计不合理,致使城区部分水系出现发臭发黑现象。市区内部分明渠截污能力逐渐降低,溢流闸受损老化严重,污水溢流,导致青山湖、玉带河等河湖水质明显变差,远达不到景观用水水质要求。

在对青山湖的治理中,工程设计利用湖东、湖西截污渠将雨污合流水进行截污,引至青山湖电排站引水渠,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出,溢流水排入电排站引水渠,最后通过自排或电排流入赣江。在玉带河治理工程中,采取新建箱涵和铺设管道的方式,实行雨污分流。通过对截污点进行完善和规划,将部分排污点接入排污管网,并新建污水提升泵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环境,水体净化效果逐渐凸显。

3.水系连通工程

河湖水系连通指根据河湖的特性,利用人工手段,考虑区域的发展需求而构造出来的连通水网体系。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可以改善人水关系,通过以清释污、以动制静的手段,恢复湖泊自净能力,提高水环境溶解氧,改善水质,以改变流域水资源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对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水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南昌市水网密布,将大小河流连通并引入活水,可以有效提升水质。通过将瑶湖、南塘湖、艾溪湖、青山湖与玉带河五个水系连通的水系连通工程,水体得到交换活化,艾溪湖、玉带河、瑶湖水质均达到Ⅳ类及以上,湾里区居民饮用水水质得到改善。

4.基于生态理念的综合治理工程

生态理念是指人类对于自然以及社会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观念。近年,人类活动的增加给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为实现水与城、水与人的和谐共处,一方面需加强水环境整治,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人类活动的参与。

在修复水体环境的综合治理工程中,生态理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结合水资源、水文、水生态、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优先考虑生物多样性,合理搭配动植物及栖息地等要素,利用当地水域优势,在不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开发打造以水为主体的湿地公园,融入生态理念,联系人与自然,构造美丽和谐的生态圈。基于生态理念的综合治理工程在南昌市瑶湖郊野森林公园和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得到很好的应用,给南昌市民增添了更多闲暇去处,进一步实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水的和谐。

二、南昌市河湖治理经验探索

为加速推进河湖水环境治理,根据南昌市的实际情况,从城市河湖水环境的治理过程中总结出实践经验,从法律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及城市河湖综合治理规划着手,分析南昌市河湖水环境治理的探索路程。

1.健全城市河湖治理法律体系

加强南昌市水环境治理能力,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是当务之急。与时俱进、定位科学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有效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我国现有水资源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宪法、水资源法律、水资源行政法规以及地方水资源法规等。为更好地治理水环境,南昌市人民政府制定出台了《南昌市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南昌市城市水土保持条例》《南昌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南昌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管理条例》《南昌市水资源条例》《南昌市城市防洪条例》等相关法规。但是,当前河湖水环境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鄱阳湖附近城市的水环境治理关乎鄱阳湖的生态系统,但目前缺乏相应的区域生态保护法规。

近年,政府部门积极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为每个湖泊明确了湖长,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建立“一湖一档”,制定“一湖一策”方案。在河长制湖长制实施过程中,需要更加高效透明的行政管理体系,加强民众对政府的监督,为南昌水环境的治理奠定良好基础。

2.建立更加完备的技术标准体系

在南昌市河湖治理过程中,由于每条河流的主要污染源不同,污染程度不同,因此治理方式、措施会根据时间、空间、地点的变化而不同。如污染源包括生活垃圾、工业废水等,治理措施包括河道底质修复、河湖净化、河道及岸坡生态修复、河流水动力调动修复等水体修复技术,以及清淤、疏浚、雨污分流、栽培水生植物、生态浮岛、滨河缓冲带等其他工程或非工程措施。面对众多不同的水环境治理背景和措施,统一技术标准十分必要。南昌市河湖治理技术体系尚未成熟,需要在治理实践中加强引导,逐步规范,建立更加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

3.制定科学的城市河湖综合治理规划

河湖综合治理是漫长而复杂的工程,目前城市河湖综合治理规划较少,大部分治理工程仅局限于单个河湖的治理项目,忽略了城市河湖之间水系的连通和相互作用,单一工程的实施导致城市各区县河湖之间的人为割裂更加严重,工程效果有限。在今后治理河湖水环境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科学的城市河湖综合治理规划,注重自然条件的改善、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实现对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根据城市河湖水体的自然生态保护、水量水质调控、生活生产服务等不同功能对城市河湖水资源进行最优化利用,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河湖水环境,优化水源质量,在不浪费水资源的前提下,按照现行生态目标为城市河湖找到准确生态定位,在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使河湖满足人类对水体的多种生态需求。政府部门应积极与相关领域学者合作,针对不同河湖,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调研措施,分析现阶段需要完成的生态任务。根据文化要求,因湖施策,制定科学的综合治理规划。例如瑶湖郊野森林公园以及艾溪湖湿地公园都是利用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生态环境依水而建,在合理治理河湖水环境的同时,带动了附近的产业发展与经济提升。

三、南昌市河湖治理生态定位展望

优美和谐的环境对城市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水环境综合治理意义重大。在后期的综合治理过程中,需要突出生态优势,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具体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在原有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恢复与重建候鸟栖息地;开展宣传教育,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培养公众爱护水环境的意识。

1.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由于南昌市自然地理及水文条件特殊,水环境问题成因比较复杂,影响面广,难以把握,加之南昌市关于城市河湖综合治理相关研究工作起步较晚,缺少数据积累和成熟的技术手段,所以南昌市河湖水环境治理过程颇有曲折。未来,可以考虑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治理理念与经验,加强科学研究,广泛深入地开展城市河湖水环境治理相关工作,努力提高科技支撑能力,让科学技术为水环境治理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从而实现科学治理。

需要提升的科技支撑能力包括对技术标准的支撑能力、对生态定位的支撑能力以及对河湖规划的支撑能力。技术标准方面,要从清淤工程、控污工程、水系连通工程等水环境治理工程着手,运用科学方法,对现有的技术标准加以延伸及规范,提高技术水平。生态定位方面,要达到国家所要求的标准,细化准则,精准定位。河湖规划方面,借鉴一些城市治理河湖水环境的成功案例,分析异同,总结河湖规划经验,形成系统体系,为南昌市城市河湖治理打好稳固基础。

2.明确生态功能,强化栖息地的恢复与重建

明确城市不同水体生态功能及生态定位,除了传统的清淤、截污、治水、引入活水、景观亮化等方式外,还要让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相融合。

鄱阳湖生境丰富,为陆生鸟类提供了多彩的栖息环境。南昌市水网密布,湖泊湿地众多,且靠近鄱阳湖,对候鸟的栖息也有一定帮助作用。在南昌市河湖综合治理过程中考虑候鸟的栖息地、不破坏它们的生长家园至关重要。强化栖息地的恢复与重建对以生态为核心的城市河湖综合治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保护鸟类的生活环境,还可以增进人类社会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与鸟类保持一种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已成为景观设计、观鸟休闲活动中最有生态教育意义的内容之一。

将不同植物配置的生态护坡应用于城市景观河道中,从而改善水质、减少水土流失,也可改善栖息地生境。以艾溪湖森林湿地公园为例,艾溪湖的自然环境适合涉禽、鸣禽、游禽生活,根据它们的不同生活习性对栖息地进行保护,并将各种候鸟的生活环境结合相应的景观主题设计,形成人、鸟、树和谐统一的景观空间。在治理河湖水环境的过程中,考虑到栖息地的重建,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越冬的候鸟,还可以增添附近居民对鸟类的关怀,意识到关爱自然的重要性。

3.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参与力度

治理水环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打造和谐文明、环境优美的南昌城,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目前公众对水环境治理的参与感还不强,对水环境的保护力度还很薄弱。为了给公众提供更多参与和监督水环境治理的机会,除了要健全法律体系和完善技术体系外,还需要普及水环境知识教育,引导公众参加水环境保护活动,主动保护水环境。

应增强公众参与力度,确保群众对政府部门水环境治理工作的有效监督。加大网络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宣传水资源常识与知识,提高全民节水、爱水意识,鼓励公众参与水环境治理。创建信息发布平台,公布相关的水环境信息,及时将城市水环境动态告知群众,提高水环境保护信息的透明度。及时收集公众意见,提供有效渠道,使公众能够及时提出治理建议,确保可以履行监督权。

猜你喜欢
清淤南昌市河湖
模拟成真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市政道路软基清淤回填施工技术实践与探讨
江西南昌市1169个建制村实现通客车
考了个大的
黑臭及劣Ⅴ类水体底泥环保清淤与二次污染控制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河湖长制
关于市政排水管道清淤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