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 乔莹莹 任美越
摘 要: 阜新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是其必然选择。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的通知,结合阜新市发展情况,基于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构建阜新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与TOPSIS相结合对转型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7年阜新市的转型能力并不稳定,经济、社会及环境发展均波动较大,未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关键词: 城市转型 转型能力 协调发展 阜新市
一、引言
2001年,阜新市被国务院正式认定为全国首个资源型枯竭型城市。经过近二十年的探索,阜新市由单一的煤电产业为主体,逐渐确立以农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和能源工业为支柱产业、多个产业跟进的转型方向。但转型过程中还存在人均生产总值出现下降趋势、失业人口比率不断上升、环境污染加剧、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等现象。因此,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评价阜新市转型能力,既可以掌握阜新市转型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还能为阜新市实现高效转型提供明确方向。
国内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研究成果较多,如杜春丽构建转型政策绩效评价模型及指标体系[1],曾贤刚构建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值法与聚类分析法进行评价[2],冷艳菊和赵宏燕采用个案研究和经验总结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面临的经济、民生及生态困境[3],侯强以阜新经济转型为例研究了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效果的评价问题[4]。现有研究多是对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某方面评价,从经济、社会及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的较少。因此,本文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视角,构建阜新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10-2017年统计数据,采用熵值法与TOPSIS相结合对转型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构建依据
随着阜新市煤炭资源逐渐开采枯竭,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传统产业受煤炭资源限制开始衰退,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如人均GDP由2013年的34231元/人降至2017年的23815元/人;失业人口增加,城镇失业率由2010年的39%升至2017年的439%,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民生问题凸显,城市发展陷入困境。可见,阜新市要实现转型后的可持续发展,需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参考《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构建阜新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指标描述
阜新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见表1)。首先,经济发展考察转型能力的经济水平、经济结构及经济动力三方面内容。经济水平体现国民经济基本规模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经济结构体现产业结构及利用外资情况,经济动力体现依靠科技创新的转型动力。其次,社会发展考察转型能力的社会结构与社会保障两方面内容。社会结构体现转型后的社会改善状况,社会保障指为居民生活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保障情况。最后,环境发展考察转型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与环境治理情况。环境污染指为实现转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环境治理指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成就。
三、转型能力綜合评价
(一)评价方法与数据来源
熵值法属于客观赋权法,是利用客观数据计算得出权重的决策方法,克服根据主观判断进行人为赋权的主观性与随意性[5]。TOPSIS法是一种对有限方案进行多目标决策分析常用的决策方法,能够对各决策方案进行排序比较[6]。因此,本文采用熵值法与TOPSIS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法,运用熵值法计算阜新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科学的反映指标的重要程度;运用TOPSIS法综合评价阜新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转型能力,反映阜新市转型能力的动态变化。
根据构建的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查找《阜新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辽宁省统计年鉴》等资料,利用2010-2017年数据计算阜新市转型能力。
(二)综合评价
由搜集的阜新市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得出各级指标权重如表1所示。结果表明,经济、社会及环境在阜新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所占比重接近,社会发展权重最高(03498),其次为环境发展(03350),经济发展权重最低(03152)。说明阜新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社会发展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环境发展与经济发展作用次之,但也不容忽视。
在确定指标权重基础上,运用TOPSIS法对阜新市2010-2017年转型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如表2所示。
(三)结果分析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2010-2017年阜新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各项得分波动较大,说明转型能力并不稳定。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经济发展能力呈明显的上升-下降-上升趋势,2013年和2016年分别为最高点和最低点,2017年又大幅提升,说明转型过程中经济发展能力极其不稳定,科技创新等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产业结构及经济结构不合理,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第二,社会发展能力呈上升-稳定-再上升趋势,2012-2014年基本稳定后,又迅速提升至高位,说明转型过程中社会发展能力在逐渐提升,社会结构日趋合理,民生保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第三,环境发展能力呈现下降-上升-下降趋势,2014年和2016年出现明显拐点,2017年又急剧下降,说明转型过程中环境发展能力波动较大,环境污染及环境治理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最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总体情况呈现上升-下降-稳定趋势,2013年后开始下滑,至2017年有小幅提升,说明阜新市协调发展转型能力还不稳定,如何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未来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角度,构建阜新市转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TOPSIS法计算得分,对2010-2017年阜新市转型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阜新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转型能力极其不稳定,近两年来,经济发展能力呈上升趋势,社会发展与环境发展能力呈下降趋势,总体能力小幅上升。据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依靠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
阜新市转型能力提升要依靠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政府部门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与制度环境,鼓励阜新市企业、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和顶尖水平,加强基础研究创新,缩短基础研究到產业化的链条。采用先进科技引导阜新市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型,首先要延长现有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其次要拓展新的产业领域,借助自身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第三产业,如培育节能型及绿色环保制造产业,带动乡村休闲旅游、森林旅游及农业旅游等[7]。
(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社会民生
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阜新市曾依托矿区、从属产业及家属职工区等规划设置相关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每个独立片区配套设施功能并不完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且片区间联系较少。因此,阜新市转型亟需解决公共基础设施不足问题,增加教育、医疗、交通及住房等方面财政投入,创造优越的人才发展环境,保障人民生活得到切实改善,也能够吸引更多产业投资及创新创业项目,又可对解决矿区职工、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产生积极作用。
(三)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阜新市提升转型能力,要树立和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一方面,以煤炭开采和加工为代表的传统高能耗、高污染企业要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向绿色循环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要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力度,唤起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环境治理。政府部门要制定严格排污收费制度,通过降低环境污染与加强环境治理双管齐下,推进阜新市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之间不平衡问题。
参考文献:
[1] 杜春丽,洪诗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政策的绩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18(18)
[2]曾贤刚,段存儒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8(07)
[3]冷艳菊,赵宏燕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径——以阜新市为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4]侯强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评价——阜新经济转型评价分析[J].资源与产业,2007(2)
[5]邱菀华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6]曹贤忠,曾刚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模式选择研究——以芜湖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4(4)
[7]刘帅,姜国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阜新市转型升级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8(23)
〔本文系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五大发展理念视阈下辽宁经济发展质量测评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L18CTJ002);阜新市社科联立项课题“基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阜新市转型能力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9Fsllx025)阶段性成果〕
(刘帅、乔莹莹、任美越,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营销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