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对苏州工业园区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产业园区概念模型。适宜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天时),自然资源承载力、区位条件、自然人文环境、园区内外空间结构(地利),以及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制度环境、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人和),以上是园区建设发展的基础前提。另外,资金、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是产业园区的关键要素,除此之外需要区分园区建设和发展两大阶段。
关键词: 苏州工业园区 经验 园区 概念模型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
(一)适宜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背景
现实的经济社会基础背景是产业园区的首要条件和根本,而苏州工业园区当时所处的经济社会基础背景利于其建立和发展。首先,苏州工业园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实际承担着增长极的角色,而从九十年代初期我国以及苏州市的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具备孕育增长极的背景和需求。在此阶段,需要有类似苏州工业园区这样的载体通过先期极化作用、后期扩散作用来带动本地乃至更大范围区域的经济发展。第二,我国当时迫切需要引进新加坡先进的管理经验来促进经济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与此同时,新加坡正处于资本输出、向外谋求利润的发展阶段。因此,无论是我国还是新加坡都有联合建设园区的强烈动机、互补条件和利益需求。第三,从苏州自身的发展条件来看,其自然承载力、资源状况、交通条件、社会基础等都有利于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发展。最后,从苏州工业园区自身来看,具有沿海近江、靠近上海、依托苏州、享受东部诸多优惠政策的区位优势。
(二)适应园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具备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就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匹配的体制机制能促进良性发展,而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则产生反作用。事实证明,苏州工业园区的体制机制与经济发展相适应。苏州工业园区具备科学严格的规划制度、完善的法律和监管体系、精简综合高效的管理体系、联通内外通顺上下的运营模式。另外,在協调经济要素方面,苏州工业园区也具有非常好的经验。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人力资源体制机制,包括竞争性就业机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的技能培训机制、发达的人力资源市场等;相对成熟的资金运作体系、风险投资管理、金融财税管理等;与园区建设发展相适应的土地开发与管理体制;利于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机制及举措等。
(三)利于园区高效发展的催化剂
除上述因素外,与园区相关的特定要素能够对园区高效发展起到催化促进作用。对于苏州工业园区而言,特定要素包括:一是,中央高层领导的关心和重视。正是在中央高层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苏州工业园区在各类国家级政策优惠、各层级部门的协调、资金的直接支持、甚至凝聚人心提高思想认识等方面受益匪浅。第二,新加坡的先进经验。经过三十年左右的经济发展,资源匮乏、经济独立,人文背景与我国较为接近的新加坡具有相当丰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经验,苏州工业园区的高效发展离不开对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经济发展、公共行政管理等方面经验的借鉴。第三,苏州工业园区具有一批高素质的领导。尤其是在园区建设初期,苏州工业园区开拓者们的远见卓识、智慧谋略、艰苦奋斗为园区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基础。第四,聪慧谨慎的苏州性格。上述人文特征也为园区和谐快速发展起到润滑和助推作用。第五,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的园区发展理念。在遵循基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执行,并在执行过程中严格贯彻高标准和以人为本理念,以上对于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
二、以苏州工业园区为蓝本,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概念模型
园区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的核心原则是“天时、地利、人和”;要考虑的各类要素是“资金、土地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要注意的两个阶段是“建设、发展”。
从核心原则来看,“天时”是指园区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即按工业化进程来看,需判别:前工业化阶段、工业化阶段(又分工业化初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后工业化阶段;或按经济结构侧重来看,需判别: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又分资源依赖、资金依赖、技术依赖等)、服务业社会。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其产业选择、经济集聚扩散作用、产业及城市空间关联、经济各类要素的需求程度等都不同。另外,要看园区大、中、小三大范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即所处国家层级、区域层级、园区自身层级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一般而言,中级层级的判断为主,因为中级层级的发展是受大环境影响的结果,且影响着小层级的发展。不过,根据现实发展情况也有例外发生。三大层级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均协调为最优。如苏州工业园区,建区之时国家层级正处于从前工业化阶段向工业化初期过渡时期,这样就需要培育若干较高层级的增长极;而苏州市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向工业中期迈进时期,呼应了其作为较高层级增长极的地位;由此,建立以制造业为主的苏州工业园区正顺应了当时的经济社会背景。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的测度指标是:人均GDP、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另外,国民收入、细分行业结构等指标也可以从侧面反映。
“地利”包括园区所处地区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区位条件、自然人文环境、园区内外空间结构四大方面。自然资源承载力包括区域是否适宜人类居住、是否适宜产业发展。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其所处的苏州市以平原为主、水资源充足且农业发展较好、利于人类繁衍和集聚,这样就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自然环境、相对较低的建设成本、丰富的原材料、充足的人力资源和一定的需求市场。区位条件包括三大层级,即国家级、区域级、地区级。以苏州工业园为例,首先,其处于靠海的优势区位,世界目前大都市多集中于沿海地带,海上航运的优势使其利于发展对外贸易是沿海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二,其处于我国重点发展的“T”型发展轴上,既能享受地理交通优势,又能享受政策优势;第三,苏州工业园区处于苏州老城区和上海市的连线上,利于依托苏州、对接上海。自然人文环境主要是指从长远来看,唯有优美舒适的自然人文环境,使得人口包括高端人才愿意到此定居发展,人才的集聚是一个区域或地区持续的发展动力。苏州工业园区地处自然风景秀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天堂福地,利于吸引人才的集聚。园区内外空间结构是指园区甚至城市建设所必需遵循的空间规律。苏州工业园区的整体建设较好地遵循了这一空间规律。
“人和”包括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制度环境、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相匹配的制度环境是指园区的制度设定、管理模式、条例规章、规划制定顺应当时的经济发展背景和园区发展环境。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其营造的整体制度环境就是“亲商”环境,采取了一系列“尊商、引商、留商、便商、安商、富商”具体举措。这一制度环境的核心就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一切便利,以促进其协调运行。另外,根据园[LL]区发展的客观条件,其管理模式也以精简、综合、突出效能为原则进行架构;其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执法方式、政策设计、条例规章的制定等也都紧密围绕着提高经济效能这一核心。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会环境主要体现在居住、就业、社会保障、道德文明这四大方面。人是一切发展的動力和核心,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更好地生活和发展。另外,人的生活和发展得到满足后又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根据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人与人的和谐共处重点应提供良好的生活居住空间,满足其生存需要;应提供良好就业条件,为其生活提供动力;应提供生活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应具有较好的社会人文环境,使其更舒心的生活。
资金、土地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技术是园区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园区建设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这些要素各有偏重。在园区建设阶段,首要考虑是资金和土地资源。土地等自然资源是园区存在的物质基础,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在这一时期土地规划、征地动迁是重点。园区对资金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且由于绝大部分基础设施具有高投入、低回报、长期性的公益性质,园区资金来源可能主要集中于政府财政和国有企业的支撑。在园区发展阶段,首要考虑的是要素是人力资源和技术培育(在建设发展过渡时期尤其要注意园区产业依赖性要素的供应情况 对于苏州工业园区而言就是需注意技术型工人的供给情况。 ),另外,土地资源也需考虑。这一时期,前期产业发展的资金已经有所积累,且基础设施基本建成,此时加快培育利润更高的技术型高端产业是首要任务,所以技术和相关高端人才发展是重点。另外,土地要素也从前期规划和征地,转向开发获利和集约节约利用。除了以上四类经济要素,园区在建设阶段还需考虑的方面有:选址、规划、建设、招商、运作体制构建等;在发展阶段还需考虑的方面有:服务创新、民生保障、环境保护等。
(王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