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度”的研究分析

2019-01-15 12:39曾晨晨张园园
西部论丛 2019年1期
关键词:评价模型局限性

曾晨晨 张园园

摘 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学术界对农业经营规模做了大量研究,但对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度”的衡量与评价存在不同观点。本文通过分析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理论内涵与评价方法,比较各方法之间的异同后认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并不存在一个普适的标准,不同区域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路径存在差异。因此,本文对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度”进行经济学分析,深化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提出了相应观点,以期对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评价模型 局限性

一、问题的提出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土地面积在合理程度内的增加及地理位置上的集中,即通过适度增加土地面积并且连片用于农业生产,采取机械化、信息化等现代生产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规模效益。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升。但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责任制的不足日益显现。我国自2003年起每一届三中全会都要强调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提到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背景下,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此,本文将研究核心放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上,重点围绕农业规模经营“适度性”的内涵、评价方法等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

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及评价

(一)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内涵

微观经济学将规模经济阐释为在既定技术水平下,通过适度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使各投入要素配置趋于合理,实现单位产品成本下降或总产量提高。据此定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即指在既定技术水平下,通过适度扩大土地的经营规模,实现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优化配置,降低单位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同时,本文认为农业“适度规模”并不是一个静态固定值,而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时期以及不同主体之间随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装备条件、劳动者素质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值域范围。

(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评价方法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关键在于“度”的评价,具体多大的经营规模才算的上合理?对此,学术界一直都有两类评价方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具体观点如下:一是关于经济效益最大化的观点,刘琦(2012)认为,农业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化,就要求土地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二是关于生产力水平的观点,张侠等(2010)认为,“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最适度的农业规模经营应是主体投入生产经营的土地规模可以满足充分发挥现有各投入要素作用,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三是将土地规模与农民的收入水平挂钩,卫新等(2003)认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至少要能“保证农户各项生产指标和经济收入达到或高于当地平均水平时所需的土地数量”。四是认为农地规模与非农产业的发展程度有关,即在农地资源总量既定前提下,非农化程度决定农业的相对经营规模。五是认为土地的经营规模与当地的资源禀赋有关,即应根据当时当地的土地资源禀赋状况决定经营规模。由此可见,不同的目标设定会得出不同的土地经营规模“度”的评价方法及结果。

(三)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有关“度”的评价模型

现有研究通常采用Cobb-Douglas(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数进行土地经营规模适度性水平的测算与分析,目标函数往往设定为总产量或总产出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通过分析提炼主要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分别从土地生产率最优和利润最大化两个角度构建简易的C-D模型。

(1)土地生产率最优视角下的测算模型

土地生产率最优视角也被称为宏观视角。中国作为耕地资源稀缺的国家,通常把提高土地生产率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首要目标。土地生产率最优视角下土地规模经营“度”的基本模型设计如下:

通过求解方程组即可得到土地的最适度规模。可见,在利润最大化因素的驱动下,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度”的最适值由投入要素的市场价格、农产品市场价格及市场工资额等相关参数决定。并且,农户还会根据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来安排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以实现在现有生产水平下利润的最大化。

三、现有评价模型的局限性分析

尽管C-D模型在现有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于推算“最适规模”的数量标准,但该模型在理论及应用中仍存在一定局限。

一是宏观与微观层面难以达成共识。宏微观层面下,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影响因素、评价标准及实现路径均存在明显差异。国家力求使要素配置达到最优而安排农业生产;反之农民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会根据市场价格、种植规模等因素安排生产。如何权衡宏微观预期目标,是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二是现有研究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大多不能反映土地适度规模的动态变化趋势,不能较为准确的测算出土地适度规模的动态值域范围。因此,通过模型测算出来的“度”无法满足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农村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是现有模型多是针对单个农户家庭生产进行研究。由于不同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受主体能力水平、机械化水平、政策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在适度规模经营的目标及实现路径上存在本质差异,因而简单通过现有模型推算具有局限性。

四是现有研究的侧重点需作出调整。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仅仅通过数量模型推算出理论上的适度规模最优值,很难解决实质问题。同时,现在提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侧重点不应当放在“度”的具体数值测算上,而是应该更加关注如何突破现有的体制机制障碍。

四、结论与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中关于“度”的结论:一是规模经营中的“度”要因地制宜,兼顾市场各主体的利益;二是要以发展的动态视角来关注规模经营中“度”的问题。

我国各地区农业规模经营的条件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影响着农业技术进步、社会服务水平等发展,从而造成了农业规模经营发展条件的差异。在制定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政策时,要针对各个地区发展条件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政策措施,立足地方实际,充分考虑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最大效用地利用各地的土地资源,实现规模效益。

各地区应当不断创造条件,循序渐进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外部因素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必将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改变,所以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工业化水平以及城市化发展相协调。当规模经营的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时,强制推行势必会影响到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因此在制定政策时,要实事求是、具体分析,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赵颖文,吕火明.关于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度”的经济学理论解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5(04):13-20.

[2] 刘琦.农村人口生产偏好转变下的土地规模经营[J].农村经济,2012(9):76-82.

[3] 张侠,葛向东,彭补拙.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初步研究[J].经济地理,2002(3):351-355.

[4] 卫新,毛小报,王美清.浙江省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3(10):31-36.

[5] 佛兰克. 艾利斯. 胡景北(译). 农民经济学——农民家庭农业和农业发展(第二版)[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猜你喜欢
评价模型局限性
滴水藏海
基于DEA的汽车上市公司相对效益评价
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的有效性评价模型
基于学业质量的增值性评价系统的分析与构建
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浅谈视听技术在刑事案件测谎中发挥的作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实体书店的发展与转型探究
基于熵权法的西安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基于微课视角的国内翻转课堂的理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