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封亮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业院校要主动承担乡村振兴的崇高使命,善于为乡村振兴助力发力,成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领跑者,发挥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引导农科大学生协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服务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担当时代振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农科大学生 服务 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表述突出体现了“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将“三农”工作的重心由经济发展拓展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的发展。因此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教育、文化、社会、生态的全面振兴。
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1月2日,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7月17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强调,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到2050年广东省在推动乡村产业、生态、文化、组织、人才振兴及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乡村振兴保障等一系列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广东省为乡村振兴制定了明确的时间表:按照“3年取得重大进展、5年见到显著成效、10年实现根本改变”要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2050年实现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将伴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要管到2050年,必须注意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
二、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汇聚全社会力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这一提法充分说明了人力资本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素之一。同时在五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一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四是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五是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
对于乡村振兴所需人才可界定为农业现代化人才和农村现代化人才两类。十九大报告中“优先”一词分别在三个部分提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由此可见,教育、“三农”和促进就业,都是优先发展的事业,而农科大学生培养则成为三项优先的重合点。如何把农科大学生培养成为农业现代化的生力军是农业院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使命。
三、农科大学生振兴乡村的契机
(一)乡村振兴需要“一懂两爱”的农科大学生
“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是新时代“三农”工作者必备的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农科大学生是践行“一懂两爱”要求的主力军,因此农业院校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引导农科大学生深刻认识时代赋予的重任,自觉把职业生涯与时代使命统一起来,有所担当、有所作为,主动熟悉并掌握农村基本情况,增强农科大学生与农村民众的情感,培养一批将来立志扎根农村、振兴乡村的未来基层后备人才。
(二)乡村振兴需要不忘初心的农科大学生
作为农业院校的学生,要能够理解农业在21世纪的中国的战略地位,认识到涉农专业是报国之门,农村是用武之地,懂农业才能爱农村,爱农民才能兴农业。农业院校具有“学农、知农、爱农、兴农”的优良传统,与“三农”建立了密切的有机联系,怀有深厚的情感认同,做乡村振兴的弄潮儿。
(三)乡村振兴需要就业创业意识的农科大学生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重视农科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业观念教育,帮助大学生立足自身优势,找准发力点,吸引农科大学生投身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运用所学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生理想。
四、大学生扎根农村要找准定位
(一)做懂农业的时代新人
懂农业,方能知轻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國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当前我国农业安全、粮食安全仍面临较大挑战。作为农业大学的学生,要时刻认识到农业的基础地位,居安思危,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升传统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
(二)做爱农村的时代新人
爱农村,方能守初心。没有对农村深沉的爱,就会脱离“三农”工作的本质。作为农业大学的学生,要多深入农村、深入一线,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政策咨询、科技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毕业后立志到农村就业创业,利用所学助力乡村振兴,实现人生理想。
(三)做爱农民的时代新人
爱农民,方能付真情。农民身上蕴藏着无比丰厚的首创精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基层组织建设等都是农民创造的,农民的智慧结晶推动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农业大学的学生,要对农民有真爱、付真情,向农民寻良方、取真经,汲取向上向善的力量。
五、思政教育是农业院校的根本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作为农业院校的杰出代表,在九十一年的历史中始终坚持创办人何香凝先生“注重实践 扶助农工”办学思想,鼓励引导学生学农业,爱农业,立志扎根基层。
(一)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定理想信念。学校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遵循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从学生入学就开展学农、爱农、献身农业的思想教育,并且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构建包括政治理论学习、时事政策解读、三农现代化学习、社会调查研究、志愿服务与实践锻炼在内的系统、专业、多元化的立体式思政体系。
(二)强化实践育人作用,锤炼能力素养。一方面在培养过程中,学校通过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工作,强化专业素质培养;临近就业时,再通过开展毕业生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另一方面探索学校和地方建立实习基地机制,积极主动与地方深入开展基层治理、社会建设、公共服务、区域发展、精准扶贫等合作,既提高学校实践育人水平,又助力地方新农村建设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 刘璐. 中农办主任韩俊解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J]. 农民文摘, 2017(11):10-11.
[2] 张志平. 地方农业院校服务区域农业发展路径[J]. 农业科技通讯,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