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利敏,段国恒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ESD术是一项先进的内镜技术,可以实现对胃肠道表浅病变的治愈性切除,在避免外科手术及保留器官的同时,对病灶进行切缘阴性的整块切除[1]。其是在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内镜下使用高频电刀与专用器械,将胃肠道>2 cm的病灶与其下方正常的粘膜下层逐步剥离,最终完全切除病灶[2]。但ESD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强、机体情况差,心理负担重,术后恢复情况差,若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这些问题。为此,我院选取了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收的96例ESD术患者,给予患者不同模式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Mean±SD,分)
1.1 一般资料 96例ESD术患者均是我院在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接收的,所有患者均须接受ESD术,且已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男25例,女23例,年龄在25岁-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0±20.0)岁;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在26岁-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5±20.5)岁,两组患者基本状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房巡逻、清洁和消毒、宣讲健康知识,并遵循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和饮食指导等[3]。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具体包括:(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患者是否存在负面情绪,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将本院治疗的成功案例讲解给患者,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并将注意事项和ESD术有关知识告知患者,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4]。(2)药物护理:护理人员需遵循医嘱对其进行补液、制酸,若发现患者出现皮下皮肿、腹痛等现象,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处理措施,对出现剧烈疼痛者可采取镇痛药治疗,叮嘱其定期服药。(3)健康指导:向患者宣讲疾病的相关知识,告知其运动锻炼和良好生活习惯对身体恢复的好处,指导其按时饮食,宜食清淡食物。
1.3 临床观察指标 (1)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况。(2)通过生活质量评分表(QOL),调查患者生活质量,主要为生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
1.4 统计学分析 将SPSS 20.0软件应用在数据的处理中,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SDS、S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组患者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两组生活质量中各项生活指标评分相比,观察组均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Mean±SD,分)
ESD术是在内镜下利用一次性粘膜切开刀和高频电刀等手术器械对病灶进行剥离,其对技术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具有创伤小、不改变消化道结构、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减少术后生活质量下降等优点[5]。患者可接受多个部位多次治疗,医生也可以获得完整的组织病理标本进行分析。但其手术时间长,且术后极易发生穿孔、感染和出血等并发症,为提高手术成功率,可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6]。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药物治疗和健康指导,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分、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对ESD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调整其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