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
(重庆市秀山县人民医院,重庆 409900)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以低热、咳嗽食欲不振为主要症状的临床常见肺癌类型[1],发生率大概占据肺癌类型的80%,主要分为大细胞末分化癌、鳞状细胞癌以及腺癌等类型,症状严重时可能会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进程,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探讨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本院通过对患者分别实施传统开胸手术和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内容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6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治疗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8月,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53.63±1.33)岁,平均病程为(5.36±2.16)个月;观察组男20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54.19±1.59)岁,平均病程为(6.14±1.02)个月,两组患者病程、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手术措施如下:对患者进行双腔气管插管,实施全身麻醉以后进行单肺通气,要求患者保持健侧卧位,上肢向外扩展90o后进行固定,根据患者肺门以及叶裂位置为主要依据,在患者前腋线与侧腋中线第4、5根肋间做一切口,切口大小约5 cm左右,置入切口保护套,观察患者放置胸腔镜时病灶的准确情况,将胸腔内部组织部分分离,切除肺叶以后,清扫系统性淋巴结,根据患者手术情况防止引流管,做好切口处理[2]。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淋巴清扫时间等治疗指标评分,进行组间对比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计量资料为患者手术治疗指标评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指标评分,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治疗指标评分(Mean±SD)
肺癌是目前发病率比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改变,由于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肺癌的发病率在不断增加。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表示,90%的肺癌患者均为非小细胞肺癌,如果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治疗,病情长期发展患者会出现体质量减轻、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率增加,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近年来采用手术方式进行该病症的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预后效果并不理想,会对患者机体造成较大的破坏性,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目前开始广泛应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3]。
本研究数据表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治疗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证实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方式具有显著效果,原因如下:①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作用于肋间隙,由于肌群血管较少,因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少,而且单孔操作方式是不需要进行副操作孔,可以有效避免肋间血管神经损伤,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②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淋巴结清扫范围比较广,手术操作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性比较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但是由于单操作孔需要从一个操作孔进出,增加了一定的手术难度,会延长患者手术时间[4]。
综上所述,针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患者疼痛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