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燕 陈 瑞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得到了重大改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曾明确指出: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应与实体经济充分结合,以此加快强国建设速度。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对于图书馆等各个领域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其服务质量,营造一个全新的图书馆环境。
(一)概念
智慧图书馆指的是将智能技术充分应用到图书馆建设中所形成的智能化建筑,它不受空间限制但又能切实提供感知情境。智慧图书馆主要是通过物联网实现智能管理,将知识整体融合在一起,为用户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它是未来图书馆发展的主流方向。随着人们对阅读要求的不断改变,智慧图书馆能够利用环保手段让知识得到升华,从而促进人类文明的长远发展。
(二)要素
智慧图书馆主要是以先进科学技术作为依托为用户提供智能化服务的新型平台。它的构成要素有:(1)管理,在实施管理手段时需对图书馆日常运营状况加以智能维护并整合智慧资源;(2)服务,它是智慧图书馆的终极目标,利用智能化服务空间满足用户需求;(3)技术,智慧图书馆应用的是先进技术,以此加强用户体验;(4)资源,它是智慧图书馆的基础要素,既包括虚拟资源又包括实体资源。用户可根据自己需求制定资源建设方案,以此实现资源共享,让各个图书馆的配置都能得到合理的应用,提升智慧图书馆资源使用率。
(一)实现智慧服务
在人工智能时代,智慧图书馆要想实现智慧服务,就应当以满足用户需求为主要目标为其提供全面的文献借阅、信息共享、知识查询、资源传递等服务,并大力挖掘数据信息,将传统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在开展智慧服务时需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整合智慧资源,现今在整合图书馆大数据方面仍存在很大难度,尤其是在知识服务层面上,对于多样善变的信息资源,在整合时需要精准的对自然语言进行处理,并对海量数据实行智慧识别,确保人工智能技术能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让图书馆服务趋于智能化、人性化;(2)建设智慧馆舍,图书馆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地,更是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它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智慧经验的积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满足用户向网络空间的拓展需求,由此提高图书馆服务效能,推动人工智能化图书馆的高效发展[1]。
(二)强化应用技术
人工智能时代所出现的先进技术对于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它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利用信息的方式,同时也促使更多用户参与到智慧场景互动中。比如2018中国国际教育装备博览会上,鱼越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图书馆智能机器人受到了大众青睐,该智能机器人充分应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对每一本贴上电子标签的图书进行盘点,帮助工作人员提升工作效率,将盘点速度扩大了30倍左右。同时,它还能根据二维码技术精准定位图书位置,确保用户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图书资源,从而适用于普通图书馆。另外,智慧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打造学识渊博的虚拟人物,增强用户阅读体验,促使用户在线进行情感及知识的交流。现今智能手机的普及也能帮助智慧图书馆建立手机软件,为用户提供便捷的通行渠道,扩大智慧图书馆的应用范围[2]。
(三)优化图书馆系统
智慧图书馆系统由感知、支持、虚拟及实体空间组成,依托人工智能技术能满足用户全方位感知需求,通过各个部分的自主调节与相互配合可为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场景。感知空间主要包括多元数据的采集;而实体空间则是为用户提供直接服务的场所;支持空间是应用先进的运营理念与技术为系统提供保障;虚拟空间是建立在移动网络之上的服务环境,能够满足用户在线交流的需求。图书馆通过多种要素的融合,对用户偏好进行追踪及预测,以此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四)培养智慧型人才
智慧图书馆要想在未来发展趋势中保持稳定,就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其中主要针对于具备专业技能智能化服务人才,智能型人才可以通过深度发掘找到用户潜在的需求,并充分协调内外部关系,提高图书馆服务层次。同时,要不断提升智能型人才的创新精神及业务水平,这样才能为智能图书馆的建设增砖添瓦。此外,图书馆内部还应当采取激励制,对图书馆成员进行考核评价,以此提升馆员的服务水平,力求打造一支智慧型人才团队。
综上所述,在人工智能时代随着高科技的应用,智慧图书馆作为信息与知识交互场所,成为信息技术研究的重点领域。因此,相关人员应当摆正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态度,尊重科学、促进资源与技术的协调发展,以此打造多元化服务模式,为智慧图书馆提供重要支持,让人们享受到更加和谐且优质的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