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欣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12)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引导青年学生正确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把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奉献精神、拼搏精神等品质的养成也具有重要作用。不过在活动的实际开展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实践活动的吸引力不强;对实践地的实际贡献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探索,找到适合自身的活动模式,以不断提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活动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自1982年北京大学等高校学生利用寒假进行“百村调查”开始,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历经了37个年头,通过活动,青年学生正确地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的丰富与发展,不过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多数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鲜明,对学生有较强的引领和教育意义,但是一些活动并没有切中学生的兴趣点与兴奋点,还不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高校甚至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任务摊派到各级学生组织或者班团支部。
一些学校并不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作为任务来完成,导致所开展的活动流于形式,不够深入,甚至存在并没有开展实际的活动,摆拍照片、抄袭实践报告的现象。
多数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和地方的需求相结合,为地方的建设提支持,但一些活动更多的偏重考虑学生是否得到了锻炼,是否增长了见识,却忽略了社会实践活动对地方各项事业建设发展所做的贡献,甚至有一些活动影响和阻碍了实践地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调查显示,同学们更喜欢参加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活动,并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某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尝试开展了与艺术类专业紧密相关的实践内容,如:庆“七一”党建长廊彩绘、“大中国、我的家”美术支教、服装裁剪培训班等社会实践活动,无一不得到了学院同学的积极参与,从之前的反复动员宣传,到现在的开一次布置会即可收到很好的报名效果,很多同学都希望能够学有所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施展一番拳脚。应该说这一转变有效增强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吸引力。
某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设计开展了庆“七一”党建长廊彩绘活动,在庆“七一”党建长廊彩绘活动中,32名同学,利用8天时间,完成了近500米长的党建长廊墙绘工作。应该说活动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学习党史的过程,从遵义曙光到五四运动、翻雪山过草地、从开国大典到北京奥运、从汶川地震到神九天宫对接等等,整个“长廊”从头看起会让人感受到我们的党从起步到走向成熟的艰辛历程。在绘制的过程中,我们党的发展史、奋斗史、建设史就潜移默化的走进了同学们的心中,很多同学期望彩绘出完美的作品,深刻体会画面背后的历史故事和现实意义,应该说这一转变起到了润物无声的效果,增强了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
普遍认为,学生要能够把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直接应用到社会实际之中,才有可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才。因此,某校艺术设计专业在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尝试开展与艺术类专业紧密相关的实践内容。在活动的准备阶段,发现很多同学主动向专业老师请教专业问题,并自发的讨论活动实施方案。应该说这一转变促进了学生专业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
所学专业就是学生的优势与特长,如果能够发挥所学专业的优势与特长,服务基层的实际需求,也就实现了社会实践活动“做贡献”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