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犯罪心理及预防对策分享

2019-01-15 14:39邓茜文
山西青年 2019年15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犯罪行为人格

邓茜文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4)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其中不乏一些影响非常恶略且手段极其残忍的情况。例如著名的“马加爵”案和“药家鑫”案就激起了非常大的不良影响,也引发了社会对于大学生犯罪的关注。预防和管制大学生犯罪行为需要建立在对犯罪行为和犯罪心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要了解大学生的犯罪心理不仅要了解他犯罪的原因,更要重点还原他犯罪的心理活动历程。

一、大学生犯罪心理的产生原因

(一)因有人格方面缺陷

犯罪行为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在大学生犯罪的行为中有一部分是因为人格有缺陷、性格扭曲。同样的大环境下,大部分人都不会犯罪。但极少数的人就会因为本身的人格缺陷导致犯罪心理的产生。通过对一些大学生犯罪案例进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因为自私自利的心态和偏激情节的人格缺陷而犯案。一般自私自卑是犯罪学生对社会、周边人群以及外部环境的反应表现,偏激是对自己的情绪、行为的态度表现[1]。自私自利一般会导致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导致做出违法案件,而偏激则会导致冲动,忘记法律法规的存在蔑视生命。这两种情况不是会一定导致犯罪行为发生,但犯罪行为也必然是在两者共同影响之下实施的。

(二)不良文化的影响

当前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在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经济往来的过程中,一些各种新奇的元素和文化也在我国流行了起来。对于没有自控力的年轻大学生来说就很容易被吸引进而去产生模仿的行为。我国当代的大学生有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过着家长溺爱,一呼百应的日子。骨子里就信仰自由,不愿被传统教条所束缚。一旦接触到一些大尺度的电影或者血腥暴力的游戏、充满个人主义的文化就容易沉迷其中甚至模仿。有的甚至还以此为荣,长此以往导致价值观的缺失。

(三)家庭环境影响

除了以上几种,原生家庭的环境和父母从小的教导方式也非常重要。如果父母的教育从小就是十分严厉、古板,没有或很少有家庭的温暖,那么这种有缺陷的教导方式就会影响子女的价值观、人生观和处世态度[2]。进入社会,只会加剧他的缺陷,很难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像是之前的“北大弑母案”,作案人吴谢宇就是生长在一个父亲去世的单亲家庭。本来缺失父爱的关怀就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更不要说吴谢宇还有一个非常严厉的母亲。从小就对他的各方面要求十分严格,所以虽然吴谢宇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很聪明懂事的孩子,但内心却早已扭曲。为日后惨案的发生埋下了种子。所以父母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作用很大。

二、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针对目前不断发生的大学生犯罪事件,高校应该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在学生入校时,就要强调正确的人生观。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户外实践活动,在与社会的实际接触中让学生去感受社会,自发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还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进行一些小组合作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合作中增强团体协作的能力,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同时还可以进行心理测试,对心态出现问题的同学及时的进行疏导,提供心理帮助,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3]。

(二)增强法治的科普

高校大学生犯罪除了心理原因之外,还有就是不了解法律,蔑视法律。高校应该定期的给学生进行普法,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强化法治思维和尊重法律的理念。要让每一个大学生自觉地去遵守法律,能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也要清楚触犯法律的严重后果,时刻给自己敲响警钟,依法行事。

(三)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

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都比较差,没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积极的心态调节能力。很多时候容易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就容易冲动。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学会开导自己,或是跟好朋友倾诉一下,不要自己一个人生闷气。如果感觉自己解决不了,可以找学校的心理老师进行咨询。等待脾气过去,再去与人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

三、结语

为了很好地解决大学生犯罪的问题,首先要了解大学生犯罪心理产生的原因,其次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多开展一些法制教育的培训;所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可以在与人沟通的环境中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态。从而减少大学生犯罪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犯罪行为人格
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研究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利用“短信嗅探”技术实施网络侵财犯罪行为的定性研究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犯罪心理画像初探
漫画之页
贪污罪的心理诱因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