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蕊
(信阳师范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教育者的授课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修养。首先,树立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放在首位,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重点。其次,坚持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实践方向。将立德树人融入校内外实践活动之中,贯穿各类文化活动过程之中,通过具体的社会社会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将立德树人思想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
情感认同是学生产生情感共识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不是阶段性的教育,是贯穿人整个生命的教育。将立德树人融入学生情感认同之中,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相交融,在实现国家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其次,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不断强调修身立德的优秀品质,将社会责任体现在个人品德之中。
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新要求,这三个层面的六个要求,不仅是新时代高水平思政课教师的衡量标准,更是广大思政课教师的努力方向。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师首先具备高尚的道德。首先,作为教师自身应始终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明确自身政治立场,言行举止符合师德规范,有着热爱教育,淡泊名利的坚守。其次,学校要将师德师风作为考量的重要因素,通过树立大量教师榜样,宣传典型师德案例,倡导思政课教师树立更高的师德标准。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理念的落实,需要精于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师的引导。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要更加鲜明地凸显课堂教学的育人导向,将教师的满腹经纶转化为教书育人的灵活技能。为了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就不能仅仅依靠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更应该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技能,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影响学生,增强青少年思政课获得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课程改革效果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思政课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在保证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同时,更应该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需要,因地制宜选择教学资源,因时制宜选择教学方式。习近平同志强调,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一方面,要发展传统教学之外的新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展线上教学模式,做到线上线下双轨并行,不断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另一方面,教学内容除了基础知识之外,更要了解学生的困惑,将理论与个人需求相结合,用专业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以增强学生获得感,进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才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最佳方法。传统教学将学生困于课堂之中,使得所学知识毫无用武之地,教学与生活严重脱轨。思政课应改变传统课堂将学生困在围墙之内的做法,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加强教学资源的利用,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等校外资源,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理论知识的实践性,给学生更多锻炼的机会,在实践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