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张晓利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贾英杰主任正拥抱着肿瘤科结出壮大、辉煌“硕果”带来的成就感。
“肿瘤科犹如我的孩子。”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医37载,掌舵肿瘤科18个年头的贾英杰感慨。“18年,正是养育一个婴孩到成年的时间。”
自2001年肿瘤科成立以来,就由贾英杰一手操持。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在贾主任的呵护下,以及肿瘤科医护团队共同努力下,肿瘤科从“仅有四五个医生,18张床位”,发展为华北地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中医肿瘤综合诊疗中心之一。现有4个病区、200张床位、15间门诊,且配有微创诊疗中心、分子诊断中心、中管局分子生物学三级实验室、天津市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年门诊量超过10万人次,年出院人数达4000余人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下,贾英杰正收获着肿瘤科结出的壮大、辉煌“硕果”,并继续栽种、培育着更优质的果实。
1983年,贾英杰自天津中医学院(现天津中医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内科,开启了他的行医生涯。“当时医院并没有专门的肿瘤科,而是包含在大内科之中。”
1996年,贾英杰的执业生涯进一步延展,开始逐步趋向肿瘤专科领域发展,肿瘤科萌芽初步形成。
2001年9月11日,肿瘤科成为医院独立的科室。贾英杰被任命为肿瘤科主任。“当时科室底子薄,仅有四五个医生,18张床位左右,不容乐观。”那年贾英杰41岁,正值壮年,满怀一腔做事的热情。自此,他开始谱写肿瘤科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
“中医遇上肿瘤,需要比其他科室付出更多。”贾英杰分析,以往对中医的误解,限制了人们对中医治疗肿瘤的想象。如何向患者证明中医药治疗肿瘤大有可为,如何带领科室更好地发展,是贾英杰当时思考最多的问题。
首先,要找准学科定位。基于多年的从医经验,对患者心理、生理需求的了解,以及对现代医学肿瘤治疗模式和中医药治疗肿瘤优势的认识,“以中医为主,走中西医结合道路;以内科为主,向微创外科发展”的学科定位应运而出。在此定位的基础上,他选择了一条“错位发展”之路,主张以现代医学治疗的“短板”、束手无策的并发症为“着力点”,找准中医药治疗肿瘤“切入点”,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特色和优势。
同时,贾英杰在查阅大量古文献、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结合数十年临床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和医疗特色,创新性提出“正气内虚,毒瘀并存”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以“扶正抗癌,解毒祛瘀”为恶性肿瘤的基本治则,积极开展和引进新技术,逐步形成了多途径、多手段、多方法的“立体治疗”恶性肿瘤的医疗模式,开辟出一条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新路,在综合调理、放化疗“增效减毒”、延长带瘤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疗、预防复发转移等多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随之,肿瘤科患者群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前,送到我们科的,多是在现代医学治疗无效后,山穷水尽了才投奔过来的终末期患者。现在,很多患者在诊断初期就来到我们科,接受中西医结合的规范化治疗。”患者的转变,让贾英杰很是欣慰。
在做好定位,找准切入点的同时,贾英杰还有着敏锐的品牌意识。如何打造科室品牌呢?他认为,首先应把治疗放第一位,让疗效说话,得到患者认可才是最好的宣传;此外做疗效的同时狠抓科研,得到同行肯定、社会认可,拥有业内话语权。
如今,肿瘤科已发展为国家区域中医肿瘤诊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前列腺癌协作组组长单位、前列腺癌中医标准化研究组长单位,卫生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等。多次筹办国家级学术会议,主编《中国恶性肿瘤研究进展白皮书(2017版)》《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前列腺癌中医诊疗方案》等行业规范文书,立足华北地区,影响力辐射全国,延展至海外。
当储罐高高液位报警时联锁切断罐入口紧急切断阀,安全联锁逻辑如图3所示;当低低液位报警时联锁切断罐出口紧急切断阀并联锁停供料泵,安全联锁逻辑如图4所示,当停泵对下游装置无影响时可以联锁停,停泵逻辑在本文中不作详述;现场操作开关信号先进SIS,再由SIS发出关阀命令,所有安全联锁控制皆通过SIS完成。若在控制室SIS辅操台设置了紧急停车按钮,则联锁逻辑中还应增加紧急停车按钮DI信号。
成绩的取得,并未使贾英杰松懈。反而,他更强调优势学科是动态概念,“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贾英杰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18年来,他一直在为学科赋能、储备资源。
贾英杰深知,学科队伍是学科的第一资源,是决定学科质量的关键因素。颇爱军事的贾英杰不崇尚“孤胆英雄”,更青睐集团军作战,渴望打造一支梯队成熟的人才团队。
他的惜才、爱才全院皆知,这些年来,为肿瘤科留住了不少学霸、行业佼佼者,聚拢了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当下,肿瘤科拥有医师4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1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带出了一个优秀的团队,是我最欣慰的地方。”贾英杰告诉《中国医院院长》杂志记者。
在贾英杰看来,学科带头人的学术才能和组织才能决定着学科的兴衰。一方面,学科带头人应对党忠诚、敬畏事业,且头脑清晰、尊重人才,胸襟宽广,具有凝聚力。另一方面,作为学科带头人,要顾全大局,懂得抓大放小。
目前,肿瘤科四个病区并驾齐驱、井然有序,实施“下沉式精细化管理”。其中,病区主任是病区第一责任人;科住院岗位由两名高年资的医生轮值,24小时在科室待命,是科室各项工作的总协调。他的团队中,还设置有教学秘书、科研秘书、专科秘书、宣传秘书等,“基本形成了一个管理网”。
“队伍带起来了,大家各司其职,我反而轻松了,但是我不敢松懈,怎样使学科建设更上一层楼,与国际接轨,把中医肿瘤推向世界,是现今值得我反复深思的。”贾英杰称,若干年来,他没有看过一部电视剧。一有时间,他就在潜心研究科室发展。近年来,人才培养、科室文化氛围打造是他主抓的关键点。
对人才培养,贾英杰有的是经验谈。他分析,人才培养主要包括后备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科研人才等的培养。其中,后备学科带头人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科生存和发展的希望。中青年骨干的培养,重在医教研能力的全面提升,形成内动力。而科研人才,重在搭建创新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完善激励机制。
同时,贾英杰认为,医院的发展、科室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些关键突破的人物,人才体系的建立需要外部引进,更应向内部培养倾斜。“内部人才熟悉医院文化氛围,既可避开不必要的磨合,也可使队伍更稳定。”
而对科室文化氛围的打造,贾英杰自己就是行走的榜样。他曾因多次为患者垫付医疗费用,用医者仁心赢得患者良好口碑,荣获天津市劳模、天津市名中医、天津市“十佳”医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也曾因制作记录患者信息的小本子——“英杰备忘录”,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贾英杰的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科里的年轻人。在肿瘤科里,不少医生备有一个专门供患者拨打的手机,以备患者不时之需。同时,肿瘤科有着深厚的学术氛围。“每周五晨读,每月一次学术讲座、博士论坛、疑难病例讨论等,已是常态。”
奉献精神、主人翁精神、自主学习精神,是贾英杰为肿瘤科营造的宝贵氛围。
贾英杰认为,当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的发展,是中医最好的时代。未来,切实把中医药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是关键。学科实现全方位管理、高质量发展,患者满意度不断提升,是贾英杰对科室未来寄予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