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彤璐 雷鹏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126)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铸就教育之魂[1],基于此高校该如何培养人才?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2]如何更好地统一起来、共同发挥作用;课程思政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并且很好地反映出来,能够解决学生目前听课效率不高等学习积极性问题。比如在形势与政策等教育课程学习期间,所修人数最多,实施课堂上点名并统计数据显然是不可能的,如何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学生的现场学习信息和教育落实情况;如何实现学生对思政理论的应用性拓展训练,建立健全完备的课程思政体系结构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生源来自于全国各地,按照人机学专业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六大区域,这些充满激情的“00后”大学生性格迥异,同时学习热情很高涨,他们对未来生活和大学课堂如此向往、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但事实上“00后”大学生仍然处于青春懵懂期和人生转折期,未曾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侵袭,善良诚实,如一张白纸。此时,如何“立德树人”是最关键的,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即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教育势在必行,也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体验,对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意义重大。
高校应重视对“00后”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即人生第一节课。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在其应用性方面上下功夫。针对一些存在于思政课程教学和学习中的现象,分析引起该现象的本质原因,促使学生其他理论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以新时期为切入点,以中国梦为引领,以“四个自信”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为根本,以在政治、文化生活方面,经历探究思想政治方面的社会实践内容,扎实综合素质,紧跟国家政治形势为目标开展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应用能力,将在课程实施中对教案内容综合研究及探析。例如: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与感悟,以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十大金句为主线,画出的树形图自然要进行展示;在展示3D树形图时,针对各个任务分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引导,逐一完成问题分析、研究、知识点讨论,很多表述以及思想政治术语十分准确,写出心得、分组比赛以及评分等;应用多媒体、板书、案例、演讲比赛等教学方式相结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发芽,并且愉快成长;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立大志、听党话、跟党走,永远扎根人民、立志奉献于国家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同样会受到诸多信息的影响,不断进行换位思考,针对一门思政方面的新课程如何能够学得好、学得深、用得准等方面下功夫。例如:中国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基人、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被誉为“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和“中国航天之父”的钱学森老先生,中国原子弹和导弹的发射工作进展提前了20多年。以此案例激励学生,理解立志—爱国—奉献是如何相辅相成的。
随着知识见识的不断增长,“00后”大学生才能懂得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关于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大学生能够树立高远的志向,不断历练敢于担当、不懈努力奋斗的精神,建立积极、向上、阳光、乐观的人生追求,做到人生有为、自强不息。例如:王小谟—我国“预警机之父”,科技生涯长达半个世纪,作为多部世界先进的雷达项目包括中国第一部三坐标雷达等研制的负责人,攻坚克难,使我国拥有了整套远程警戒雷达系统、对己方执行作战任务的飞机进行指挥和引导,能够实现海上或空中目标的实时监视,并提供早期预警和进行空中指挥与管制的能力。理解知识-见识-素质三者的相互关系,提高综合素质,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根基,使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发散创新思维水平不断提高。
课程思政体系、结构建设和应用性拓展,依托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依托于中国人民的新时代和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依托于高速发展的《中国制造2025》——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用于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依托于智能技术和智慧校园的快速提升。课程思政的体系建设和结构优化,旨在督促学生不仅全程到教室,而且通过记录的方法融入其中,同时思考如何做好记录,避免玩手机等现象;做到不仅人人到课,而且每名大学生有课听、有事做。课程实施方面有方案设计,保证课程秩序良好,思政基础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得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