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芬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中国关于“政治社会化”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其交叉学科的复杂性,也导致了“政治社会化”内涵的多样性。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政治社会化是在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中,维护政治系统的稳定与统一。[1]从个体角度看,政治社会化可以通过社会政治机构影响社会大众的心理,改变社会环境,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教育下形成基本的政治认知。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基本是通过学校教育实现的,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基本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人格、政治能力等,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使自己逐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2]
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全民网络的时代已经来临,新媒体主要通过网络向社会传播信息,相较于以往通过广播、报刊、电视等手段传递信息,它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多元化等优势,方便与网民及时互动,加深问题探讨的深度与广度。[3]在此背景下,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参与到政治活动中,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试图分析这一影响,并提出解决之道。
新媒体以高效快速的信息反映渠道为特点,移动设备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手机、电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相连,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等特点使大学生可以参与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及政治感观等,由此可见,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社会的影响已不可避免。[4]
1.政治态度积极化
政治态度首先反映出青年大学生对政治生活的参与意愿,我国宪法规定只要年满18周岁,并未被剥夺政治权力的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它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标志。但是以往,由于传统新闻媒体传播速度慢、传播形式固定单一、传播内容枯燥,再加上大学生政治诉求过于理想化等原因,导致大学生的政治生活参与度不高。但是新媒体时代的特有优势恰巧弥补了传统媒体的劣势,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第一,新媒体的来临标志着中国进入信息时代,网络传播信息的速度快,内容丰富,几乎可以实现信息的同步传播,再加上网络媒体藏匿性的特点,更加可以使大学生与时事紧密相连,客观理性的发表自己的观点。第二,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形式更加多样,包括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使信息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第三,新时代的大学生正是生活在网络时代下,接触的信息内容繁杂、形式多样,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了解了世界上不同的政治理念和观点,看待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加深,其政治参与度也越来越高,追求政治权利的愿望也越来越强,大学生正在成为国家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力量。
2.政治人格完整化
政治人格本质上就是人们在政治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的总和,[5]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就是保证学生在大学期间完成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明确自己的政治角色,形成独立的政治人格。首先,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政治社会环境比较单一淳朴,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一直接受主流价值观念的引导教育,通常都有比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社会热点问题都有强烈的关注度,比较容易形成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理念。其次,大学生属于高素质人群,富有正义感,对于社会政治问题有着强烈的渴求,但是因为长期深处学校,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通常的一些政治观点可能过于理想化,无法形成系统的理论和观点,因而也不能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等媒体渠道得到大范围的传播和表达,长此以往下去学生的政治情绪难以得到宣泄和表达,也无法学以致用,将政治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最后,新媒体的出现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也为大学生的政治表达提供了一个个性化的参与平台,目前微博、微信、QQ、贴吧等都成为了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渠道,通过新媒体渠道大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分享不同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观点,培养大学生健康成熟的政治理论,释放追求自由、平等、民主、个性的政治理念,形成健康完整的政治人格。[6]
3.政治诉求准确化
政治诉求就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要求与目标。大学生因其特殊的教育环境导致其虽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因社会经验等问题,一般也难以形成系统化完整化的怔住理论,导致其政治诉求通常模糊不清。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学生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更多的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了解社会现实,理解政治追求的目的,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同时将网络传播的自由平等的精神运用到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表达准确完整的政治诉求。
1.政治态度偏执化
新媒体时代在带来知识爆炸丰富信息的同时,其中也参杂着诸多不利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负面消息,给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带来一定冲击。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强大,西方社会一直视中国为“假想敌”,一直企图通过网络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以此来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达到打击中国的目的。而大学生正处于政治观念形成的初始阶段,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不足,再加上社会经验的缺乏,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诱导,使自己的政治理念发生偏差,做出非理性的政治判断,使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发生偏移。[7]
2.政治认知模糊化
政治认知作为政治心理体系的基础,是“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自由主义、利己主义盛行,腐败现象严峻,再结合网络媒体的传播,不良人士有心诱导,容易在社会上形成一股背离主流价值观念的政治势力。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本身政治思想不够成熟,政治意思薄弱,没有完整准确的政治认知,更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诱导,对社会现实不满,对原有的政治认知产生怀疑,不知如何改变现状,从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态度,或者彻底放弃政治生活。
3.政治信仰分化
政治信仰是特定政治形态的心理基础,它是政治稳定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当一种政治秩序建立之后,为这种政治秩序服务的政治信仰随即建立。大学生在校期间一直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政治信仰“一元化”,而大学阶段又是将政治理念运用到实践的关键时刻,学生在实践当中才能形成完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新媒体背景下,各种主义盛行,再加上西方媒体别有用心的推波助澜,大学生在此环境下很难不受影响,从而对本国的政治制度产生怀疑,冲击大学生原有的政治信仰,转而向其他的腐朽思想靠拢。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身上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必须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培养,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断完善并取得进步。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不但关乎个人,与时代环境也紧密相连,针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要积极应对,提出相应对策。
环境对人影响是深远持久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大学生面临的环境除了校园、家庭之外,更重要的是社会风气的作用。优良的社会风气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保障共同富裕,消除社会不公,缓和社会矛盾,同时加大反腐力度,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风气,打击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全社会要善于利用新媒体的个各种传播手段,大力弘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以民族精神和现代精神相融合,使民族精神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在社会上形成一股优良正统的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8]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同样也是为了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政治生活当中。正是由于新媒体来临所带来的主流意识的冲击,更要求大学生在保证统一政治信仰的同时,将由此产生的政治观点、政治理念、运用到社会实践当中来,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积累生活经验,积极地投身到政治生活当中去。另外大学生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多多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的热点问题,了解政治动向,同时将最新的政治动态传播给其他民众,了解其它民众的观点和看法,将政治观点落实到民众当中去,夯实民众基础,提高政治实践能力,做一个合格的政治人。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是一个连续不断发展的过程,但是现实是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内容长期以来教条化、形式化现象严重,不能没能做到与时俱进,而且缺乏实用性。因此,我们要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性,主要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其一,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革,打破传统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将教育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为教育内容注入新的活力,使其重新焕发生命力。其二,要注意渗透式的教学,开展一些以政治为主题的团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应对社会当中的不正之风。[9]
总而言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需要政府、学校和学生本人多方面的配合,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影响有利有弊,我们要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大学生塑造完整准确的政治人格,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