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永海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299)
职业教育具有强烈的就业导向,因此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和普通大学有着明显的不同。在信息化社会背景下,职业院校学生的价值取向、职业思想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各职业院校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学生管理的优化措施,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的学生管理并不是独立性的工作,它关系到各职业高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第一,是学校的思政教育和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这是各个学校最主要的工作,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应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第二,是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其核心内容是依法治校和对学生合法权益的有效保障。在管理工作中,各学校要依照国家教育部门对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在对学生违纪行为的处理过程中做到公正、合理、规范,并且符合法律程序。第三,是学生学籍管理。目前各职业院校通过教学改革,正在逐步实施学分制和基于综合人才培养的学科深入以及资源共享,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按照学校的相关制度要求,申请选修其他专业,并且学成可以获得相应的辅修证书,从而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第四,是对学生的就业服务与指导。其内容是就业政策的落实、就业基地的构建、就业资料的采集。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实现就业。第五。是高校的奖助学金发放和勤工俭学。因为这些对于学生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这方面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校多方筹措资金,公开、公平、合理的发放,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同时扶助那些特困学生。第六,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和生活服务。高校管理者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心理诉求,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网络通话、公众号、专家讲座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心理干预,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并且在学生的生活方面提供各种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后顾之忧。
职业院校在对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把学生放在管理工作的中心位置,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教育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综合的发展。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不容乐观,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都比较缺乏,而且职业学习内驱力也相对较弱,因此职业院校的管理职能部门就要改变过去的管理理念,变过去的管理学生为现在的服务学生,管理工作要围绕着学生的切身利益,要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工作中的困难,为它们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和生活上的人文关怀。
职业院校的管理教师是学校思政教育和各项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更是学生思想的指导者,建设一支优秀的管理队伍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各学校要加强对这些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理论思想水平和思政教育业务能力。通过他们的言行示范和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同时,通过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制定自己的人生发展和职业规划。
职业院校的管理教师应该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层次划分,根据学生的归类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对于那些综合素质比较好的,有较强的职业学习内驱力以及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学生,要采用常规的已见实效的方法进行管理。而对那些综合素质较差的,自控能力又相对较弱的学生,要深入到他们中去和他们做朋友,建立基于信任基础上的沟通与交流,具体了解他们形成目前现状的根本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能够切实解决他们普遍性问题的个性化管理办法。在采取这种管理方式的过程中,特别要注重对这些学生的人文关怀,切实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困惑,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并且通过实例帮助他们分析职业发展前景和行业发展趋势,让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希望,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内驱力。
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职业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竞争会更加激烈。未来的职业市场需要的是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较高的职业素质的专业型应用人才,这就更加彰显了职业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各职业院校要站在时代的前沿,要以全球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积极优化学生管理工作的路径与方法,从而实现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