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旭
(武汉工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85)
201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到今天,我国已经成立了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的发展深化了大宗商品、技术贸易、金融汇率和服务也改革,实行无壁垒关税的自由交易,改变了传统的外贸运营模式。自贸区的快速发展需要具有高水准的具有国际贸易知识的双语人才,可以更好的在国际贸易多种场合实现英语的有效应用,实现跨文化交流。国际贸易双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应紧密结合自贸区对双语人才发展的需要,切实做好双语人才培养工作,从课程调整和设置、教师资源补充等几方面做好具体的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应紧密结合自贸区对双语人才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计中,基础英语课程与英语专业课程是分开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一般是本科阶段的一年级和二年级阶段,其主要是基础英语教育为主,采用学校统一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方式,在课程设计方面各院系并没有太多区别,主要是按照大学英语常规课时和听力课时安排,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完成基础英语教学任务。而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国际贸易专业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学生的需求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专业课主要是以商务英语为主,商务英语与公共英语之间的衔接关系不是特别明显,导致学生在学习商务英语时,将商务英语与四六级考试相结合,认为商务英语实际用处不大,影响了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与国际贸易专业需求存在不相符的情况,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在学习国际贸易专业中,在一年级、二年级阶段,其已经意识到英语对自身学习和未来就业的重要性,但在英语课程中又无法获取相关的国贸专业英语内容,导致学生学习存在滞后性,无法按学生实际需要进行学习,这也是国际贸易专业部分学生选择课外辅导班学习的主要问题。此外,因此,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基础英语和专业课程的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基础课英语课程方面,国际贸易专业的英语基础课应侧重于经济类专业知识背景,授课老师应有具体的经济学常识,在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专业基础名词,在日常的教学中多以经济学例子为背景进行教学工作帮助学生从公共英语课程中了解国际贸易的英语内容。公共英语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英语课程大纲安排应尽量与专业联系在一起,防止公共课教学缺少经济学内容,导致基础英语教育受限。在专业课方面,国际贸易的专业课主要是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内容,这些专业课程看似与英语学习的关系不是很大,但实际上,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在自贸区就业后其接触到的就业环境,涉及到的国际贸易内容都是需要英语进行沟通,因此在专业课教学方面,教师应积极尝试用英语讲解专业术语,采用中英文交互的方式开展具体教学工作,在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学生经过大一的英语教学和专业课教学模式的适应后,在大二和后续的大三、大四的专业课深造时都应做好注重中英文的交互,特别是在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等课程中,对涉外的课程中应积极采用中英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自贸区条件下国际贸易的实际工作环境,提升学生的英语实际操作能力和中英文转换的能力。最后,国际贸易课程实践课部分,教师应转变以中文教学的方式,既采用英文备课+中英讲解的教学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帮助学生了解自贸区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实际发展问题,了解企业的报关、商务谈判等内容,提升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
自贸区的快速发展对国际贸易双语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专业队伍进一步加强建设,提升教师教学的能力。目前,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教学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提升,在专业能力和语言能力方面还有所欠缺。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师的师资多来自于其他专业,如英语和经济管理专业,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老师比较欠缺,教师的专业能力无法满足国际贸易专业培养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且部分教师认为自身只需要完成自己的教学部分内容即可,没有从考虑到学科之间的衔接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断层,对知识学习衔接比较差。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不足。自贸区是一个新兴的产物,其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双语人才的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需要人才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快速融入到自贸区的工作环境当中。但从目前来看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教师对自贸区既没有深入的考查也没有对自贸区的具体工作经验,导致教师在实践课教学方面只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无法更加有效的结合自贸区发展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实践性不强,无法有效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如报关实务时,在实践课教学中教师只按照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讲解,部分的报关实务内容已经明显滞后于自贸试验区的实际发展,导致报关实务教学的内容比较基础,学生只能掌握基础的报关实务内容,进入自贸区后无法适应报关实务的内容,学生需要再次学习才可以掌握自贸区的报关实务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用人企业对学生的评价。最后,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这种思想导致一些教师只注重了科研方面和研究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以自己的研究方向内容为主进行教学,忽视了自贸区的实际人才需求,导致教学与市场需求不相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应进一步加快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做好教师的专业性提升。国际贸易专业的任职教师应积极做好内部培训工作,通过学校与自贸区的企业建立对口的关系,以教师带队的方式融入到自贸区企业发展当中,了解自贸区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实际人才需求,对自贸区企业的对外贸易和贸易流程进一步了解,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提升专业课教学的专业性。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应积极通过学校渠道深入到自贸试验区当中,通过多种方式与企业建立联系,还可以尝试以工作室的方式与企业进行联系,如承担自贸区企业英语翻译、报关等业务,通过企业实操的方式对国际贸易的学生进行锻炼。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应积极吸引社会优秀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当中。自贸区的发展和变化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同样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补充到教师队伍当中,以新鲜的血液提升国际贸易专业的发展能力。因此,国际贸易专业在招聘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高素质的人才选拔,既要注重学历,如硕士、博士,也要注重实践经验,如自贸区多年工作经验,留学背景等,通过选拔高素质的教师人才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能力,特别是英语教学能力和双语教学能力。
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要基于自贸区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进行调整和转变,是国际贸易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更符合自贸区的需求,满足自贸区人才发展的需求和人才质量需求。目前,国际贸易课程教学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双语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国际贸易课程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依然存在。国际贸易的专业课内容对学生来讲比较复杂,部分专业名词比较陌生,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基本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需要按照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思路进行学习即可,基本没有课堂的互动,学生完成课时即可,其教学目标是以考试通过为主,特别是期末考试之前,会提前对学生进行考题的讲解,帮助学生应付考试,得到理想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另一方面,这种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也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高校课程教学中,课程表都会提前公布,部分学生对课程会进行选修,课时比较分散,一般专业课在一周内只有2个课时的课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互联网发展模式下,部分课程在网络上有网课,学生通过网课已经学习了这些内容,自然不愿意在进行课堂上再次进行学习。此外,国际贸易专业中部分专业课的设计存在不合理性,实践性不强也是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不高,课程参与度不强的主要原因。
因此,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应做好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调整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做好与学生的互动,通过互动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内容的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包括微课、翻转课堂、BOPPPS教学法在内的多种教学方式,积极转变教学思想,从教学的主导者转为教学的引导者,引导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组建学习小组、案例教学等多种方式,确保学生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升师生互动的效果和质量,要进一步融合基础贸易知识和英语运用的知识和考核,做好双语教学指导。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应注重实施网络化教学,国际贸易很多专业与网络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课程的录制,积极参与慕课、微课等教学设计,做好课程设计方便学生随时调取视频进行学习,也应积极做好教育网络化,提供一系列的网络课程内容,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学习和能力提升,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解决问题。
自贸试验区的快速发展为国际贸易人才双语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课堂,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基于自贸区对双语人才的需求,做好课程改革和课程设计工作,不断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师队伍素养,进一步提升国际贸易专业双语人才的实际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自贸区的发展和人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