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议电视剧的风与派

2019-01-15 03:34盛伯骥
粤海风 2019年5期
关键词:京派流派题材

文/盛伯骥

中国电视剧至今已存在60多年了,它风行于900多万平方公里,拥有十多亿受众,面对成千上万视频平台,但它究竟有多少种风格,究竟有多少种派别,这还是个模糊概念。

然而,对于一个泱泱大国来说,如果去读懂一门媒体艺术的风与派,研究它,甚至操纵它,这恐怕不会只是理论的收获、艺术的收获和市场的收获,更多的还是媒体的收获、受众的收获以及文化的收获。

众所周知,所谓艺术与风格,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总揽了艺术的综合性特点,表达了一个文艺家在世界观、生活经历、性格气质、文化教养、才能情趣方面的与众不同。同时,也在题材选择、主题提炼、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结构布局、语言运用等方面呈现出自我的特色,形成个性与流派不可重复的印象。

因此,风格不仅是一个艺术家或艺术类别精神特性的印记,也是一个艺术门类成熟的标志。然而,如果说艺术风格也可以称为艺术家个人的款式,而艺术流派,则是指一个艺术家群体在风格上的分类,例如京剧梅派、程派,又如中国武术的南派(南拳)、北派(北腿)。虽然电视艺术是个团队感强的艺术种类,个人作用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写作等,但一个剧本、一个演员或一个题材都会让观众在个性与风格表达的前提下,感受到不同的艺术派系。

因此,中国电视剧究竟有多少流派,这些流派又具有什么风格特征,正是本文要关切的。

众所周知,地域文化是指在同一地域生活的人们,在漫长的历史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具有一种特有文化背景、文化传承和文化体系的文化现象。几十年来,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电视剧以鲜明的地域气质、风俗气场以及人文气度为基础,贴近本土群众,进行本土化创作,逐步形成“京派”“江南派”“关东派”“岭南派”“湘派”等不同风貌的电视剧派系,大大促进了我国电视剧艺术的繁荣发展。

一、“京派”剧以多类文化并重

由于地域文化对人的性格秉性有着极强的渗透作用,而且地域文化对区域文化精神的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京派”电视剧一直在贵族文化、精英文化、世俗文化、大院文化影响下进行创作,因此,“京派”剧不但以反映北京地区的地域文化风情为主,而且具有独特的语言智慧以及风趣诙谐。从《渴望》《编辑部的故事》《我爱我家》《大宅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的播出开始,逐步掀起收视热潮。不仅有《渴望》等剧当年让全国人民热追,时至今日,《正阳门下》《情满四合院》《芝麻胡同》等“京派”剧仍然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数据显示,从观众结构来看,“京派”剧的男女观众比例基本均衡,但55岁以上中老年观众对其有更多期待。同时受众学历表现以中等学历为主,如《芝麻胡同》55岁以上观众占比达到46.78%,初高中学历观众占比达到61.53%。这充分显示家长里短的故事,以浓烈的市井文化和历史文化交织,为老市民带来回忆,让新市民看到过去,从而受到平民及多阶层受众青睐。

由于京派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它也跟随时代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特别是老北京地域文化与特殊的首都政治、文化、经济地位,它仍成为我国电视剧创作中主流文化、世俗文化、精英文化以及大院文化的交融体。同时,虽然“京派”剧还有不少短板,如题材单一,手法简单,缺少时代感、创造感以及青春感等,但仍不失为我国电视剧阵容中的一个坚强堡垒。

二、“江南派”以文化多元包容性广

本文所指“江南派”,即指以上海地域特色为中心,包含江苏、浙江等沿江、沿海文化区域,交织着东西方两种文化冲撞与融合气息的电视剧流派。

从风格来看,“江南剧”以细腻、真切、流畅的笔触,贴近生活与时代,如《上海一家人》《孽债》《儿女情长》具有强烈的市民文化气息;《双面胶》《蜗居》等聚焦家庭矛盾;《欢乐颂》《上海女子图鉴》《小别离》《鸡毛飞上天》《大江大河》等剧聚焦家庭生活或反映时代变迁,不但具有极广的文化包容,还具有极大的受众包容。

数据显示,“江南剧”颇受女性、中青年、高等学历观众喜爱,如2016年《欢乐颂》在上海东方卫视播出,女性观众占比达60%,25-44岁中青年观众占比40.01%,学历表现则更加均衡。

因此,从受众构成来看,“江南派”与“京派”的受众人群各有差异。特别是从我国电视剧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受众消费变化来看,进入新时代后,都市人口的消费趣味更趋向于都市、青春、情恋等故事题材,所以“江南剧”显然更受中青年受众市场的关注。但是,也由于“江南剧”有着过浓的小资情感、都市氛围和江南味道,对于北方受众以及老年受众来说,其接受程度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

三、“关东派”接地气展示生活

本文中的“关东派”,是指充满东三省生活气息的电视剧。这类电视剧取材并反映关东人民的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充满着白山黑水式的文化意趣,充分展现和流露出东北人粗犷、豪爽的性格特征。从题材范围来看,这类电视剧主要包括历史题材和农村题材,如《篱笆·女人和狗》 《东北一家人》《刘老根》《乡村爱情》等,极力反映了北方农村物质生活和人们精神面貌变化。

如《刘老根》于2002年在央视一套播出时,男性观众占比达到53.01%,55岁以上中老年观众占比为54.12%。但是,也有数据显示,网络平台对“关东派”电视剧的受众扩张有明显的推进作用,如《乡村爱情》在网络平台播出后,观众向中青年靠拢。据优酷数据显示,在《乡村爱情11》的观众中,29岁以下的“90后”“00后”观众占比已超过48.8%,30-39岁的中青年人占比也超过46%,成为观剧主力。

四、“岭南派”以方言情趣黏合受众

“岭南派”,顾名思义是指以反映岭南地域文化和南国民俗风情为中心的电视剧,而且以粤语人群为主要创作对象。“岭南派”电视剧题材着力于时代变迁和现实生活,如《公关小姐》 《外来妹》 《情满珠江》 《英雄无悔》《外来媳妇本地郎》等剧,把镜头聚焦在当代沸腾的现实生活上,展示了南方沿海人民的新时期生活面貌和改革风采。数据显示,“岭南派”电视剧对女性、中青年观众的吸引程度较高,如持续十几年播出的粤语剧《外来媳妇本地郎》,其女性观众占比达到54.37%;而且受众的广谱性较强,对25—64岁观众均有较高的收视黏性,其中25—34岁观众占比26.48%,55—64岁观众占比20.15%。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岭南派”电视剧的生产和创作近年来风光不再,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在业内处于弱势。究其原因有三:其一,缺乏核心生产机构;其二,缺乏核心播出平台;其三,缺乏核心领军人物。此外,“岭南派”电视剧创作受港台文化影响较大,既有民生文化浓烈的一面,也有简约浮躁的一面,在当下中国电视剧高质、高投、高端的精品化氛围下,“岭南派”电视剧应认真面对客观环境,也应认真思考未来。

五、“湘派”深挖湖湘红色文化

“湘派”电视剧是指反映湖南地区人民的历史与现实生活,特别是展现近代革命与湖湘精神的一种电视剧流派。其中代表作不但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毛泽东》《长沙保卫战》《秋收起义》《刘少奇》等红色资源剧目,还有《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大明王朝》等优秀文史类剧目。由于“湘派”电视剧与早期革命历史运动较紧密相关,既有战争元素又有文史元素,故很大程度靠男性、中老年观众支持。数据显示,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在央视一套播出时,男性观众占比51.28%,55岁以上的老年观众占比达到40.13%。但是由于“湘派”电视剧的本土最大的播出平台,即湖南卫视,是一个全国最强势的青春偶像剧场,故“湘派”电视剧在播出平台上没有坚硬依托,加上创作团队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较弱,因此,“湘派”电视剧在全国电视剧市场口碑一般。

以上从地域的角度分析了我国部分电视剧的流派与风格。然而,在这些所谓的流派中,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又能使得各阶层观众热捧的还不多见,唯有“京派”电视剧与“江南派”电视剧暂以较高的艺术水准和较深思想内蕴获得市场认可。

此外,业界认为,从我国电视剧发展的轨迹来看,其风格与流派不仅仅限于地域概念,还有多种聚合也滋生出了多种流派。

首先,“网派”剧聚合形成新景观。当前,除了传统电视平台播放电视剧外,随着互联网内容营销的拓展,网络平台播出电视剧已成趋势。但是,由于网络播放终端具有便捷性、互动感和碎片化等特点,其特点有以下几点。第一,风格多面而青春。由于互联网在市场的推动下,网络剧向优质电视剧看齐,内容向精品化、类型化过渡,从而形成了通俗而新奇、青春而多彩的风格流派。据《2018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电视剧已成为网络用户最爱看的节目类型之一,经常收看电视剧的网民比例达60.4%,相比传统电视平台观众的老龄化,网络平台更趋于年轻化,“80后”及“90后”网络用户爱看电视剧的比例最高。第二,故事猎奇而新锐。无论是电视剧在网络播出,还是网络自产剧,故事猎奇而新锐已成为“网派”剧目的风格与特征。如2017年暑期档的网剧《白夜追凶》是中国首部硬汉派悬疑推理剧,该剧讲述了刑侦支队队长关宏峰为了洗脱弟弟关宏宇的杀人罪名,一路破获多起案件的故事。网剧《无证之罪》讲述的是奔忙在都市森林中的蚁族白领,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姑娘,无意间卷入了一场杀人案,成为凶案嫌犯。原本死水般的庸碌生活被瞬间打破,在警方和黑帮的双重追查下,求生的本能使人性在危机中慢慢发酵出危险的味道。网剧《河神》讲述了民国年间的天津卫水患频发,河中怪力乱神之事不绝,郭得友、顾影等人为了阻止魔古道的复辟,卷入了一桩桩离奇案件之中的故事。也正是由于这些离奇故事大量聚合,成就了“网派”电视剧自成一体,而且形成一个风格明显的派系。第三,平台广泛而丰富。由于互联网的广泛性和渗透性,使电视剧或网剧都有了广阔的受众空间。据统计,2018年多部剧在网络的播放量都达到百亿水准,如《延禧攻略》以181.81亿次的播放量夺得桂冠,《如懿传》也获得了161.54亿次的播放量。而且,对于相当一部分电视剧而言,先网后台的现象逐渐成为流行的播剧方式。不少传统电视平台开始成为网络剧的二轮播出平台,这意味着视频网站在先台后网、台网联播之后,开始反哺传统卫视。如2018年《延禧攻略》在网上爆火后,紧接着登陆浙江卫视;《天坑鹰猎》也登陆上海东方卫视周播剧场。2019年,爱奇艺推出的《破冰行动》,也以“网络剧”的身份反输到中央八套,收视率突破1.0%,豆瓣评分达到7.0分。由此可见,拥有网络电视剧和网络自制剧的“网派”体系,不但开始拥有自己的风格特征、个性符号以及派系文化,而且拥有自己的特有平台,将日渐成为视频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其次,新题材聚合酿就新风格。在研究当代电视剧流派与风格时,如果按题材划分,也不失为一种可行方法。因为一部电视剧承载着厚重的社会文化,是透视生活的一面镜子,因此,从题材聚合来审视其风格,也会成就不少流派与体系。如都市生活、反特谍战、军旅生活、军事斗争、近代传奇、时代变迁、人物传记、反腐悬疑、武侠、警匪、言情等。近年来,我国电视剧市场为反映改革开放40年的壮观场景,一批深刻提炼时代生活、生动表达时代变化的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如电视剧《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等,呈现出万千中国人与社会转型变化的大历史交汇同构的命运;再如都市生活剧《小别离》《国民大生活》等,直面书写当下社会生活;以进城务工人员为表现对象的电视剧《春天里》《福根进城》等,通过描绘一群普通人筑梦、圆梦、续梦,展现了一代改革者的成长史、创业史。这些剧目主题鲜明、人物阳光、故事劲朗,以此形成了一个有力量、有前程、有希望的影视流派。

当前,我国电视播出平台的大类题材固定化已成为风向,而且大部分聚焦在军事斗争、反特谍战、近代传奇、都市生活这四大类题材之中。据有关方面统计,这几类题材在所有频道中的播出比重居高不下,连续三年均超过10%,占总播出量60%。如都市伦理剧《都挺好》,由浙江卫视、江苏卫视联合播出,CSM数据显示总收视率达到2.28%;又如浙江卫视、上海东方卫视联播的都市生活剧《带着爸爸去留学》,收视率也达到2.05%。因此,正是由于这四类题材各自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与体系,才有了自己的目标受众、收视环境以及品牌利益。

此外,我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在近年也已形成强势流派。特别是央视平台风格的影响,为农村题材的风格形成收获大量观众。特别是2018年,农村剧的风格化在央视大获成功,如《岁岁年年柿柿红》和《初婚》等农村剧为央视增色不少。2019年上半年,又有6部农村题材新剧在央视上档,其中央视八套播出的《刘家媳妇》,以及央视一套播出的《麦香》,分别展现农村村姑、农村军嫂的人物形象,分别获得1.32%和1.1%的收视率佳绩。

总之,当前我国电视剧的各种派别兴起与出现,是电视剧事业繁荣的表现。在挖掘文化的独特性、丰富性、多样性的前提下,电视剧的风格和流派的形成,使电视剧向精品化、精致化的方向迈进,使之更具思想高度、价值向度、情感热度,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喜爱。

猜你喜欢
京派流派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俄罗斯藏学研究的主要流派及其成就
赵建忠《红学流派批评史论》序
百川何以争流
——关于戏曲流派传承的再讨论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浅析大学语文中的京派文学
当代诗词“实验体”流派与艺术风格的建构
浅论林徽因小说的淑女风范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