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排128层CT在颅脑CTA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观察

2019-01-15 01:02冯飞重庆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放射科重庆4008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5期
关键词:载瘤瘤体影像学

冯飞 重庆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放射科 (重庆 400800)

内容提要: 目的:观察颅脑CT血管(CTA)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施行CTA检查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共86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评估CTA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结果: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经手术证实,CTA检出率为96.5%(83/86);共检出动脉瘤98个,呈不规则状12个,呈梭形30个,呈囊状56个;小脑下动脉、椎动脉各1个,颈内动脉6个,大脑中动脉16个,后交通动脉28个,前交通动脉46个;CTA检查情况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64排128层CTA的检查结果可为术前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颅内动脉瘤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其发生与血管异常所致的脑血管瘤样突出有关。本病以头晕、头痛、癫痫发作为主要症状,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有效治疗是挽救颅内动脉瘤患者生命的关键。临床上,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但创伤大、费用昂贵、患者耐受性差等不足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1]。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CTA检查具有无创、可重复操作、价格低廉等特点,用于颅内动脉瘤的检测具有一定优势。对此,本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采取CTA技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检查,并经手术证实CTA诊断可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就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颅内动脉瘤诊断效果的观察,进一步证实了颅脑CTA成像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8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经手术证实,其中男性46例,女性40例;年龄30~80岁,平均(51.2±8.4)岁。临床表现:呕吐,剧烈头痛,癫痫发作,意识不清。所有患者自愿接受CTA检查,相关资料完整,无肝、肾及心肺功能异者;排除有对比剂禁忌症、合并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采用美国GE 64排128层螺旋CT机进行扫描,电压100kV,电流500mA,螺距1.2,重建层厚及间隔0.6mm。自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进行扫描,扫描前放置18号留置针管,经塑料导管接入MADRED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50~70mL,典比乐浓度为370mg/mL,注射速率4~6mL/s,再以同等速率注射生理盐水40mL,利用跟踪触发技术追踪颈动脉靶血管,阈值为100HU。相关数据完成采集后,传输至AW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最后,组织两名资深的放射科医师经不同角度对图像进行观察,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诊断的准确性。

2.结果

CTA检出颅内动脉瘤患者83例(96.5%),另外3例经DSA检查检出微小动脉瘤。动脉瘤总共检出98个,有8例为动脉瘤多发病例,最少检出2个动脉瘤,最多检出4个动脉瘤。载瘤动脉:小脑下动脉、椎动脉各1个,颈内动脉6个,大脑中动脉16个,后交通动脉28个,前交通动脉46个。CTA检查瘤体直径为3~19mm;形态特点:呈不规则状12个,呈梭形30个,呈囊状56个。影像学特征:颈部变窄、基底增宽,内部可见瘤样扩张,瘤体显示高密度对比剂均匀充盈,伴血栓形成,高密度动脉瘤瘤体与正常颅内血管相连,呈瘤蒂样。

经手术确诊,86例患者检出动脉瘤共101个,瘤体直径2.5~19.4mm;微小动脉瘤3个,小动脉瘤42个,大动脉瘤56个。载瘤动脉:小脑下动脉、椎动脉各1个,颈内动脉6个,大脑中动脉16个,后交通动脉29个,前交通动脉48个。在动脉瘤位置、大小、瘤颈结构等方面,CTA检查情况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

3.讨论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比较隐匿,一旦出现破裂,极容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出血患者的致残致死率为30%,再次出血可升高至70%左右[2]。可见,颅内动脉瘤对患者生命安全的危害较大,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有效诊治。既往以DSA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无法准确显示瘤体内部血栓形成及脑水肿情况,且对动脉瘤及其附近血管之间关系的显示不佳。亦有报道指出,DSA检查的风险性较高,可致使动脉瘤再次破裂或发生血管痉挛[3]。有研究发现,CT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与特异性较高,配合VR重建,可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准确筛查,且与DSA诊断的一致性较高[4]。CTA检查与后处理技术相配合,经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图像观察,可以明确动脉瘤与载瘤动脉之间的关系,同时对瘤体直径、瘤颈宽度进行测定,明确显示瘤体三维结构及血栓形成情况,能够为手术提供比较准确临床指导。本次研究中,CTA的检出率为96.5%,仅有3例微小动脉瘤出现误诊。

CTA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瘤体的形态特征,其图像精细、分辨率高,对瘤体与周围血管关系的显示较佳,所提供的影像学数据便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5]。颅内动脉瘤一般多见于脑底动脉环分支处,按照发生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前交通动脉、后交通动脉、颈内动脉。此次研究中,CTA检查颅内动脉瘤共98个,有46个位于前交通动脉,其次可见后交通动脉有28个。CTA配合多种重建技术可以经任意角度对瘤体形态进行观察,其不仅能够明确载瘤动脉、瘤颈宽度,还能反映动脉瘤与颅底骨性结构的关系,同时对动脉瘤大小、数目进行测定,便于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依据。有学者指出,动脉瘤大小及位置一定程度上会影响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较大直径动脉瘤的CTA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反之微小动脉瘤检查的敏感度较低;大脑前动脉、中动脉瘤体的检出率高,而后交通动脉瘤的检出率相对较低[6]。本研究CTA检出的动脉瘤直径均>3mm,而有3例动脉瘤较小,所处位置靠近颅底,显影欠佳,故出现漏诊。对此,微小动脉瘤灶的检查需结合DSA进行筛查,以此避免漏诊发生[7]。

综上所述,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及载瘤动脉的明确是颅内动脉瘤诊断及手术指导的关键,64排128层CT血管造影配合后处理技术,经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可以进一步明确动脉瘤与血管解剖、载瘤动脉的关系,亦可为动脉瘤手术提供准确的影像学参照。

猜你喜欢
载瘤瘤体影像学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载瘤动脉临时阻断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术中荧光造影定量分析
颅内小动脉瘤患者基于心动周期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及其对瘤体破裂的预测价值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Nd:YAG激光在孕期妊娠性牙龈瘤治疗中的应用
双源64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评估肝脏血管瘤血供在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
合并载瘤动脉狭窄的颅内动脉瘤破裂因素的初步分析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