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胃管置入长度对脑梗死长期鼻饲饮食患者的营养改善情况影响研究

2019-04-10 13:11孙旭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神经介入科辽宁沈阳1101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5期
关键词:胃管残留量白蛋白

孙旭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神经介入科 (辽宁 沈阳 110101)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对于脑梗死长期鼻饲饮食患者,利用不同胃管置入长度在营养改善等方面所取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医院收治的脑梗死长期鼻饲病例资料103例,以随机数字表分组。传统组49例,留置胃管长度为45~55cm;改良组54例,胃管置入长度为55~65cm。分析两组所取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营养改善情况。结果:改良组鼻饲后的血红蛋白(127.63±10.43)g/L、白蛋白(48.76±10.91)g/L、总蛋白(73.59±6.82)g/L水平和传统组(121.46±9.74)g/L、(45.49±13.17)g/L、(72.95±9.77)g/L无明显差异(P>0.05);改良组鼻饲7d的并发症率(9.26%)、回抽胃内残留量(11.04±1.25)mL明显低于传统组(18.37%)、(37.81±2.67)mL,P<0.05。结论:45~55cm或是55~65cm的置管长度,均可达到良好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目的。但将胃管置入长度设定在55~65cm范围内更有利于降低脑梗死长期鼻饲饮食患者并发症,提高置管成功率。

脑梗死常因吞咽障碍、意识障碍,难以正常经口进食。同时,疾病所带来的创伤,手术治疗所引起的应激反应,以及感染、饥饿等因素均会加重人体分解代谢,消耗人体营养,提高了营养需求量,如果未及时进行营养的供给,易造成负氮平衡,继而降低人体免疫应答能力,不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目前,鼻饲饮食是补充脑梗死长期卧床患者营养的主要治疗方式,但相比传统45~55cm的胃管长度,近年来,有研究认为,改良胃管长度会降低患者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1]。本研究对此加以探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对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入院治疗的脑梗死,并经长期鼻饲饮食维持的患者进行随机抽样回顾分析研究。纳入标准[2]:①有颅脑CT诊断史,并证实为脑梗死;②受伤至入院≤6h;③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未合并重大脏器器质病变;⑤无严重消化系统疾病。排除标准:①预计生存期低于2周者;②合并代谢疾病,对营养水平造成影响者;③接受手术治疗者;④有经鼻留置胃管禁忌证者。从中选取符合标准的103例,分成2组。改良组54例,男女各是25例和29例,年龄63~77岁,平均(71.43±1.12)岁;传统组49例,男女各是21例和28例,年龄61~79岁,平均(73.19±1.37)岁。两组人口学资料可以进行匹配,P>0.05。

1.2 方法

两组使用的鼻胃管侧面均有3个小孔,型号均为16号。在鼻胃管末端,与第3个侧孔间距是9cm。管道壁有X射线能够确认的显影线。两组均自鼻腔缓慢插入,传统组依据《基础护理学》教材,将胃管长度插入前额至剑突的体表距离,约是45~55cm;改良组参照改良法制定胃管留置长度,大约是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在55~65cm。两组其余步骤相同。即检验胃管稳固后,进行鼻饲。鼻饲匀浆膳,按照医院营养师的建议,对膳食进行合理配制。热量控制在(6.28~7.536)×106J/d的范围内,注食前后取温开水20mL冲管,每次缓慢注入300mL,鼻饲时间控制在20~30min。鼻饲注食时间依据正常生理进食时间。注食时,请注意将床头抬高30°~40°,并于注食后保持该体位30min,以防误吸及胃反流等。此外,注食前回抽胃内残留量,并对胃内残留量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鼻饲前和鼻饲7d后的营养改善情况,监测指标有血清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记录鼻饲7d后的回抽胃内残留量,统计并发症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CHISS统计学程序(2016年版)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营养改善情况的比较

鼻饲前,组间营养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鼻饲后,两组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明显升高,P<0.05,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1。

表1.组间营养改善情况(x±s,g/L)

2.2 两组并发症率和回抽胃内残留量的比较

改良组吸入性肺炎1例,呕吐2例,胃反流1例,呛咳1例,并发症率5例(9.26%),传统组呼吸困难1例,胃反流2例,胃潴留1例,呕吐1例,呛咳2例,吸入性肺炎1例,误吸1例,并发症率9例(18.37%),组间差异显著,P<0.05;改良组回抽胃内残留量(11.04±1.25)mL,传统组(37.81±2.67)mL,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对于长期卧床的脑梗死患者而言,保持良好的营养供给情况对促进免疫功能的提升,改善病情恢复,修复神经细胞的功能均有重要意义。鼻饲凭借吸收度强,价格低廉,生理适应性好的特点,在临床上较为适用,是调节脑梗死患者营养状态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关于鼻饲留置胃管长度,临床上一直众说纷纭。本研究比较了45~55cm、55~65cm两种置管长度,结果表明了,两种置管长度均具有良好的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效果,可有效补充机体白蛋白、血红蛋白等物质,但相比传统45~55cm,使用改良组的55~65cm置管长度方案在降低鼻饲后的并发症,减少回抽胃内残留量方面有明显优势[3]。这考虑是一般来说,机体鼻咽、食道长度约45~55cm,如果将置管长度设定在这个范围内,受到患者括约肌松弛,食管返流屏障能力减弱等因素影响,在患者体位较低时,易诱发食物返流,并逐步形成胃炎、肺炎等危害,而根据生理解剖学理论来说,胃由贲门到幽门,全部胃部还存在10~15cm的高度,将置管长度进行提升,能使鼻胃管末端充分到达胃内,使鼻饲内容物快速到达胃体幽门处,降低胃返流,更有助于患者排空消化,降低呛咳等并发症的产生[4]。同时,在回抽胃内残留量时,也有利于更好地检测胃残留物。因此,55~65cm的置管长度更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鼻饲饮食治疗。

猜你喜欢
胃管残留量白蛋白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明胶空心胶囊中EO和ECH的残留量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猪心脏瓣膜假体中戊二醛残留量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HPLC-MS/MS法检测花生中二嗪磷的残留量
改良式胃管固定方法的临床应用
白蛋白不可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