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2019-01-15 01:02李静云南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云南昆明6500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5期
关键词:无源高分子瓣膜

李静 云南省医疗器械检验研究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究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统计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类无源医疗器械,对这些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材料组成和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无源医疗器械主要以生物材料和医用高分子材料为主,在生物相容性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其中水凝胶、聚乙烯醇在现阶段无源医疗器械材料中应用广泛,且生物相容性优良。结论:生物相容性是无源医疗器械在设计、研发和使用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随着材料研究水平的进步,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也会得到不断地提升。

无源医疗器械材料作为一种外源性物质,如果未进行生物相容性检测,使用后可能会产生临床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二次损害。因此,对于任何无源医疗器械材料,都必须进行生物相容性的研究与检测,确保使用安全。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关于医疗器械安全性、有效性评价标准的建立,为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1]。近年来,不同材料、不同用途的无源医疗器械层出不穷,对生物相容性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方法也必须得到同步创新。

1.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监测的必要性

目前临床上所用的无源医疗器械,按照用途分类,大体包括以下几种:其一是一次性医用材料,主要有注射器、采血管、输液袋等;其二是人体植入类材料,主要有人工血管、心脏瓣膜等[2];其三是人体组织修复材料,主要有人工皮肤等;其四是医药包装高分子材料,主要有真空镀铝膜等。无源医疗器械种类的增多,也更好地满足了不同病患的使用需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无源医疗器械设计、研发、试点、应用体系。可以看出,无源医疗器械的发展有明显的两个特点:其一是材料的多样性,常用的高分子材料超过50余种;其二是使用方式的广泛性,有体外使用、植入使用等[3]。这些特点就决定了在无源医疗器械材料设计或试点阶段,必须要进行生物相容性检测,确定材料使用的安全性。

2.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现状

2.1 生物材料研究现状

无源医用材料与普通材料相比,其差异就在于必须要考虑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人体的排异功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免疫系统会主动排斥外来异物。生物相容性则能够保证无源医疗器械植物人体后,不发生排斥反应,从而达到既定的使用目的。目前符合生物相容性要求的医用生物材料类型包括:医用高聚物,如合成纤维、黏合剂等;天然高分子材料,如多肽类、白蛋白等;金属材料,如钛、金等。目前关于医用生物材料的相容性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很多材料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技术条件也比较成熟[4]。

2.2 医用高分子材料研究现状

现阶段国内医用高分子材料多达50余种,制成品类型超过300种,但是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一是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起步较晚,许多材料尚处于实验阶段,并没有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局限性较强;其二是部分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研制成本较高,前期设计与研究投入大,这也导致很多高科技含量的无源医疗器械成本居高不下,真正的医学实用价值未得到体现。

3.常用的几种无源医疗器械

3.1 心脏瓣膜

早期或者现阶段低价的心脏瓣膜,主要材料是钛合金,这类材料的优点是具有较强的机械性能,同时还能够减缓腐蚀。但是钛合金材质的心脏瓣膜,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容易出现血栓问题。而正常情况下,植入心脏瓣膜的使用时间在十几年至二十几年不等,后期钛合金材质的心脏瓣膜使用价值大幅度降低。在此基础上,几种生物瓣膜开始得到了广泛应用[5]。常用的生物瓣膜是牛源性生物瓣膜,经过生物相容性实验,降低生物瓣膜的钙化,同时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处理,不仅能够降低了生物瓣膜植入人体后的排异反应,并且在血流动力学性能上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3.2 人造血管

人造血管可以解决血管老化、栓塞等问题,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高发的背景下,人造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也不断提升。但是人造血管在使用时,容易出现血栓或局部渗出性炎症等反应,经分析是人体内的巨噬细胞对植入的人造血管产生排异反应,导致血管内膜增生,以及血管周边发生炎症。通过使用生物相容性材料,可以降低人工血管植入后的排异反应,例如北京理工大学采用丝素蛋白作为基础材料研制的人造血管,经过生物相容性研究后,将排斥反应降到了10%以下,多数患者都可以正常使用[6]。

4.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

近年来,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无源医疗器械的种类越来越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但是配套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却相对落后。国内医学领域使用的生物相容性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逐渐向国际靠拢,目前通用的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试验包括:细胞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全身急性毒性试验等[7]。在这些实验中,细胞毒性实验由于具有操作相对简便、对实验环境要求较低以及对实验对象健康损害较小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另外,像皮肤刺激实验、全身急性毒性实验等,在实验应用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生物材料个体差异,导致反应结果有较大偏差的情况,在进行生物相容性评价时,试验人员也必须多进行几次试验,消除试验误差的影响,从而得出医用高分子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的正确结果。

5.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

生物相容性评价时无源医疗器械研究和使用的基础,近年来,一方面是各类高科技含量的无源医疗器械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特别是伴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心脏瓣膜、血管支架等无源医疗器械的需求量增加;另一方面,生物相容性的评价方法也逐渐变得多样和成熟。这些都为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奠定了基础[8]。例如,目前常用的一种细胞检测法,获取人体某个器官的单个细胞,在体外进行热原检测,诱导细胞释放出一些适应热原的因子。这样在使用无源医疗器械时,细胞的适应能力更强,几乎不会出现排斥反应。这一方法目前在小白鼠、家兔等动物体内取得了良好实验效果,今后有望应用到人体。除此之外,与无源医疗器械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的配套标准、制度也在逐步建立起来,为今后该项研究的规范化进行也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6.结语

无源医疗器械材料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临床中,在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或解决患者某方面病症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设计研发和推广使用无源医疗器械材料时,生物相容性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只有经过大量的实验,确定材料生物相容性达到标准,才能投入使用,减少排异反应,保证无源医疗器械的安全性。随着生物相容性研究技术的不断成熟,也会促使越来越多的无源医疗器械投入到医学应用中。

猜你喜欢
无源高分子瓣膜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高分子介入瓣植入,是创新也是颠覆
防压疮被架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高分子防水卷材检测中的问题研究
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充液航天器大角度机动自适应无源控制
高分子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取得进展
一种三相无源逆变电源供电方案设计
基于PCH模型的航天器姿态无源控制
“烂”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