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华 林先明 唐春梓
摘要 本文介绍了缬草高效繁殖技术,主要包括繁殖田选择、糖水诱蜂、育苗床准备、盖遮阳网、育苗期管理、移栽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解决缬草结实率低、收种难、繁殖系数不高等难题以及缬草规模化繁殖优质种苗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缬草;高效;繁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3-0081-0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为败酱科缬草属植物,别名珍珠香、七里香、小救驾、巴地麻、手爪七等[1]。以干燥根茎入药,味辛、苦;性温;具有安心神、祛风湿、行气血、止痛等功能;主要用于心神不安、心悸失眠、脏臊、风湿痹痛、脘腹胀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等症[2]。恩施州及武陵山区邻近地区资源都比较丰富,主要集中于恩施、建始、巴东、鹤峰、宣恩等县(市)。缬草多野生于海拔1 500 m以上的山坡草地,是恩施州地道药材品种之一[3]。缬草根含有的主要成分为异戊酸龙脑酯的挥发油,此外还含龙脑、L-坎烯、α-派烯等派烯类成分。从缬草中提取香料,应用于高档香烟中;同时因其特殊的香味也作为植物类天然香精在食品工业中广泛应用[4]。目前,湖北省中医研究院开发并已申报国家二级新药,现已进入二期临床和生产前试制。由此可见,缬草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5]。
在自然条件下,缬草种子结实率很低且成熟期不集中、种子收集很难、极易随风飘散,发芽率很低,最高的也仅为30%。中科院武汉植物所王有为、陈倩等研究发现,缬草开花期采用放养蜜蜂进行授粉能使种子发芽率提高到70%以上。由于缬草种子细小,又极易随风飘散,因而种子收集十分困难,这就是种子繁殖规模不大的原因。利用切单芽点繁殖技术[6],虽然能扩大繁殖系数,不仅操作费工,而且繁殖系数也只有1∶4,远远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缬草自然条件下结实率很低,通过喷施糖水引诱蜜蜂采花,以增加授粉结实率,方法简便,效果显著;缬草种子成熟期不集中,种子收集很难,极易随风飘散,通过在种子成熟前及时盖纱网,可完全解决成熟种子随风飘散的难题,使其落入留种田中,减少了采种、选种和贮藏的投入。留种田作育苗田,缬草植株能起到遮荫、保湿的作用,发芽率和成苗率高,管理成本低,节约土地资源。本文介绍了缬草高效繁殖技术,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1 繁殖田选择
选择人工种植水平较高、缬草长势旺盛、株形整齐、无病虫害的田块作繁殖田,或野生环境中缬草密度较大、长势旺盛、株形整齐、无病虫害的地块作繁殖田,同时要求繁殖田为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壤土。为了增加繁殖系数,可在春季刚出苗时,用带土移栽的方式,把繁殖田以外的缬草移栽一部分到繁殖田,以增大种子产量和育苗效率。
2 糖水诱蜂
从缬草始花期开始,至盛花期结束,每隔2 d,在上午田间露水干后喷施1次含2%左右的糖水(蔗糖、葡萄糖、蜂糖均可),以引诱蜜蜂采花,增加授粉结实率。
3 育苗床准备
始花后,选晴天及时对繁殖田进行1次土地翻耕,整细土块,晒死杂草;在始花后20 d左右,或盛花期后10 d左右,缬草种子成熟前对繁殖田植株间进行精细整地、除草、施肥,作为缬草育苗床。
4 盖遮阳网
地块整好后,及时盖遮阳网(以黑色遮阳网为好,白色纱网亦可),防止成熟种子随风飘散,使其落入留种田中,自然发芽。待大部分种子成熟、脱落后即可收回遮阳网,供翌年使用。
5 育苗期管理
8月中旬种子基本出苗,可进行1次人工除草。除草后及時追施1次速效肥料(尿素75 kg/hm2或稀释沼液30 t/hm2)。隔15 d左右,视田间杂草情况再人工除草1次,除草后再及时追施1次速效肥料(尿素75 kg/hm2或稀释沼液30 t/hm2)。以后每隔15 d,视田间杂草情况人工除草1次。
6 移栽
移栽时间为11月至翌年3月,以11月前后最佳,选择苗高5 cm以上的苗作移栽苗,其余仍留在育苗田中生长。移栽方法:移栽前整地,深耕25~30 cm,整细耙平,结合翻耕施腐熟厩肥37.5 t/hm2,撒施均匀,翻入土中。再按厢宽1.2 m、沟宽0.3 m开厢后,将厢面整成瓦背形,四周开好排水沟。再在厢面上按行距30 cm开沟,在行中按20 cm距离摆苗,摆苗时要求根系伸展。
7 参考文献
[1] 方志先,廖朝林.湖北恩施药用植物志(下)[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05-406.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七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76-580.
[3] 由金文,艾伦强.恩施地区缬草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0):89.
[4] 刘鑫军,李福双,魏洪杰.缬草的利用价值和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07(2):48-49.
[5] 文黎明,张雅娟,胡兴明.恩施州宽叶缬草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7):104-105.
[6] 廖朝林,由金文.湖北恩施药用植物栽培技术[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9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