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9-01-14 09:15高国新
考试周刊 2019年91期
关键词: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教学

摘 要: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是小学生数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与思考的重点内容。基于此,本文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学教学实例,从问题提问、数形结合、情境创建、实践体验、规律探寻等方面,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一、 引言

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在知识学习、问题解答、事物理解过程中,运用观察、分析、比较、判断等思维方法的能力以及进行思考过程表达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也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过程中所需必备的能力。由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上具有先天优势。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以下是笔者基于经验总结下的几点体会,意在抛砖引玉。

二、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于问题有效提问

问题提问是问题思考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应善于通过问题提问,为小学生搭建逻辑思维产生平台,让学生在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过程中进行思维训练,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强化。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图形知识”相关教学为例,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可根据图形与图形之间存在的关联性,进行趣味性、启发性、探究性等问题的科学设计,为小学生思维发展、思维训练提供空间,实现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有效培养。就“梯形面积计算”而言,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构成梯形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分割梯形,能够将其转换为我们所学过的哪些图形?”“尝试利用以往所学图形面积计算知识,计算梯形面积?”等,激发学生问题探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使能够在问题逐步探索中,自主发现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与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存在的关联性,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的理解与记忆。就“圆柱和圆锥”而言,教师引入对照法,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并以“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问题四”……形式具体呈现。其中“问题一”是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探讨,如“阐述圆、圆柱、圆锥的定义与性质”“观察圆柱与圆锥构成要素存在的差异”等,“问题二”“问题三”“问题四”……是对“问题一”的进一步拓展,即根据圆、圆柱、圆锥之间存在的关联性,探寻面积计算关系、体积计算关系等。让学生在问题解答中进行思维的不断拓展,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于数形结合运用

数形结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是根据“数”与“形”之间存在的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形象化、具体化的图形,降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与效率。而“数”与“形”的转换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任课教师在组织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时,应善于利用数学结合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形转换过程中,以培养学生数学结合思想,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教学中,根据题目“桌子上有苹果一个、樱桃一个、西瓜一个,蛋糕一块、奶糕一块、甜饼一块,如果只允许取走一种水果与一种食物,一共有多少种取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符号(如文字相对应的图形或学生自己喜欢的数字)表示数学问题,从而将数学问题形象化、简单化处理,降低数学问题分析难度,使学生对题目具有更为清晰的认知与理解。与此同时,让学生共享数字或图形排列组合思路。在此过程中,学生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

又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预算律”相关知识教学中,如解答“花园里有玫瑰花96株,月季花是玫瑰花的3倍多3株,月季花多少株,比玫瑰花多多少株?”。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画线段”方式,理解与分析题目,确定解题思路,进行数学问题的有效解答,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四、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于情境科学创建

多数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情景的创建一方面能够增强教学活动体验性,实现学生数学知识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进行联想、想象与思考,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立足小学生兴趣点,如“游戏”“故事”“竞赛”等,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创建相应教学情境,提升教学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年、月、日”为例,教师在新知识导入过程中,利用“猜谜”游戏,即“世界上有一样东西,它是最长而又最短,最广而又最被分割,最伟大而又最渺小,最珍贵而又最被人忽略。”“一字无点又无捺,数数总共有六划,看看分明是十二,算算却有三百六”等创设教学情景。一方面有效激发学生课堂知识学习兴趣,提升学生注意力;另一方面引發学生思考,为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提供路径。又如,在学生完成“混合运算”相关知识学习后,教师为学生设计“计算拼一拼”游戏,将学生科学分组,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数字,在规定时间内,列出“总和是64”的算式,算式数量多且正确率高的小组为获胜组,给予一定奖励。在此过程中,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均得到提升。

五、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于实践活动体验

解读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发现苏教版小学数学涉及的数学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存在密切关联性。对此,教师根据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要求,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善于利用生活实例,设计教学问题与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数学与生活之间存在的关系,提高对数学学习的重视程度,加深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的相关知识时,将环保教育与数学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如纸盒、易拉罐、废旧报纸等进行图形设计。在实践操作中对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具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又如,在“认识人民币”教学中,联系“商场购物”“银行储蓄”“压岁钱”等生活现象,进行教学情境创设,一方面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生活性,另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在活动体验与问题思考过程中,获得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六、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于规律趣味探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找规律”是最易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学生通过找规律能够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巩固,也能够在规律探寻中发现新问题,获得新思路、新知识。对此,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时,应善于设置趣味性找规律问题,利用“找规律”(如找数字与数字之间规律、找图形与图形之间的规律、找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规律、事物本质之间的规律、找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规律等)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深入分析、积极探究,从而发现规律,并利用有效规律解答问题。

七、 结论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教育深化改革对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存在积极影响。对此,教师应立足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要求与内容,善于利用多样化方法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以保证培养方法应用的科学性、有效性,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整体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士永.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64-65.

[2]曹素萍.找异同、深加工:让复习教学更精彩——以“整数、小数、分数的复习”的教学为例[J].江苏教育研究,2019(Z4):107-111.

[3]王晓兵.追寻“理趣”:“核心素养”背景下重构小学数学推理教学[J].数学教学通讯,2018(13):18-19.

作者简介:

高国新,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市凤凰镇恬庄小学。

猜你喜欢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教学
浅析例题法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