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红
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围绕朗读背诵、理解内容、积累词语、运用词句、拓展实践等几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便于落实语文素养。因此,研读课后练习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极有必要的。
课后练习,通常都可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落实。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第二课《传统节日》的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题: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下面的节日,再选一两个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
端午节 清明节 元宵节 春节 重阳节中秋节
这道题重视与生活对接,向生活拓展。活动设计时要注意以运用为导向,注重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指导他们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
一位老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侧重于了解、理解文中提到的传统习俗,将“说说你是怎样过节的”作为课后的练习题,让学生轻描淡写地简单说说,显然效果不佳。
而另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分析了学情,选择了本地比较重视、活动形式丰富、学生较为熟悉的春节、清明节进行教学活动设计,落实教学目标。
1.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喜庆的是哪一个节日?
2.春节的浓浓年味至今还让我们回味无穷,文中介绍了春节的哪些习俗呢?
3.你还能说说春节有哪些习俗活动吗?同桌交流。
这样,学生在了解“贴窗花、放鞭炮”的春节习俗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补充了“贴春联、贴倒福、吃年夜饭、守岁、给压岁钱、看春节联欢晚会、走亲戚等”习俗。
1.背诵《清明》这首诗。
2.想想: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呢?
3.同学们参加过扫墓吗?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
与上一个活动不同的是,这个活动通过问题“主要准备些什么?怎么做?”引导学生学会表达。从春节习俗碎片化的回忆转向完整表达。
生1: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烈士墓前,献了花圈,还三鞠躬了。
生2:我家做了好吃的,还在家给祖宗烧了纸钱,我们全家都给祖宗磕了头。
生3:我们回到老家,到祖宗墓前除草,放上一束鲜花,爸爸在墓前说,请爷爷奶奶放心,我们一家都过得很好。
利用课后练习这个把手,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给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具体环境,将理解内容和表达巧妙融合,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不仅强化了语言文字的运用意识,而且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研读课后练习进行活动设计,必须了解教科书内容的编排特点,把握编者的意图,才能满足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需求。以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课后练习为例:
试着用上下面的词语,讲讲这个故事。
难为情 动脑筋 小心
一位老师在教学中有两个讲故事的活动设计。
课始让学生用上“一天……接着……然后……最后……”简单讲讲课文说了一个什么故事,意在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结果学生几乎没人用上老师提供的表示顺序的词语,也没人简要讲述,都是把故事完整讲下来。课中出示了老马和小马、小马和老牛、小马和小松鼠三幅图片让学生选择一个讲故事,为演故事作准备。后来再也没看到教师落实课后习题讲故事的要求。显然,这位教师进行活动设计时没有了解教科书的编排特点。
统编教材按双线组织单元,不仅在单元内的数篇课文围绕同一个语文要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而且单元和单元之间、册次和册次之间,形成了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就拿讲故事来说,二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图片和关键的句子讲一讲故事,二年级下册则体现能力训练上的螺旋上升。下册教科书中,提供了多种形式讲故事的训练,如《大象的耳朵》利用关键句,《蜘蛛开店》利用示意图,《小马过河》提供几组词语,《羿射九日》利用表格。学生在系统的训练中,既学习到复述课文的多种方法,也得到了能力的提升,为中高年级简要地复述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奠定基础。
因此,针对《小马过河》文后的这道题,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既要关注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也要注意学生即将进入中年级,将迎来学习内容、方式的较大变化。可以将讲故事的活动作如下改进:第一次讲故事用看图片的形式,继续落实上学期的要求;第二次讲故事则分行出示词语,一段一段地讲故事,最后连起来讲完整的故事。两个活动由易到难,既给学生讲故事提供了支撑,减缓了坡度,又能增强学生运用语言的意识,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这样多管齐下,为后续年级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教科书单元的架构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知识、能力、方法、习惯等要素,合理设计内容梯度,将语文素养穿插其中,力争在少而精的练习中渗透可迁移、运用的方法,逐步形成语文能力。因此,我们要注意同单元中课后练习的细微差别,活动设计时引导学生习得方法。
六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人文主题是“爱国”,语文要素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现将第六课《狼牙山五壮士》和第七课《开国大典》的课后练习进行比较:
《狼牙山五壮士》: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再讲讲这个故事。
接受任务→( )→( )→( )→跳下悬崖
课文第二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开国大典》: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读课文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这两篇课文后的练习都指向于学会概括、讲述,了解点面结合的写法。其实这就是我们活动设计的两个把手。比较后不难发现,《狼牙山五壮士》后的习题更注重方法的指导,而《开国大典》后的习题更注重方法的迁移。两篇课文的课后练习设计体现了坡度,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时要注意这两课的区别。前一课活动设计要学得比较精细,举例子,给方法,激发读书的兴趣;后一课则让学生悟得自己要从哪个角度、运用什么方法去學习;再后一课略读课文《灯光》活动设计主要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略读课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
研读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我们会发现它是课程内容、教学目标的重要的呈现方式,教师用好课后习题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即语文素养的落实。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