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2019-01-14 02:46王锦解晓政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33期
关键词:新发展理论体系

王锦 解晓政

摘  要:就现阶段的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来看,该理论体系建设起步相对较晚,而随着近年来体育竞技运动的风靡。这一运动训练理论也逐渐得到了重视,相关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来,随着相关运动理论的新发展,一些研究成果也开始出现,这些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对于指导运动训练实践教学、促进整体运动训练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本文结合运动训练学的三层理论体系确立,分析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关键词:运动训练学  理论体系  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11(c)-0036-02

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促进实践发展,在运动训练方面,通过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构建,能够为相关运动训练提供更有效的理论指导,促进运动训练整体质量的提升。研究运动训练学理论,对于了解目前运动训练中的不足,更好地完善实践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运动训练学三层次理论体系确立

针对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往往可以根据坐标轴的纵横两个维度来开展,就横向的维度分析,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包含了运动训练的原则、内容、方式方法、安排、负荷等几个方面,从纵向维度分析,运动训练学所包含的层次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即训练学、项群训练学以及专项训练学。一般来说,所有的运动项目都能够还该到的训练学可以概括为一般训练学,只在部分运动中适用的称为项群训练学,而使用一种运动的训练学称为专项训练学,对此,需要在具体的理论体系构建中,以这3个层次的理论体系构建为基础,来强化相关的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在这3个层次的理论体系中,项群训练理论一直备受关注,且在后续的应用和研究中得到了不断的充实和完善,其中的主要理论研究成果也比较多,主要包含了多标准多维度的项群组合、依复合主导竞技能力的项群划分、训练大周期划分的项群特点及相关的项群概念等,这些理论成果在后续的运动训练实践中也得到了推广应用。

1.1 主导竞技能力的项群划分

在具体的竞技运动项目运动训练中,首先要做好的是项群划分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学者田麦久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在开展项目分类中将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的划分中,主要可以分为体能主导以及技能主导,这种项群理论在后续研究中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论证和发展,综合相关专题的研究成果来看,进一步完善了复合主导竞技能力的项群理论,按照相关运动训练项目的竞技特点不同,可以对于不同的主导竞技能力来实施相信的划分。这种划分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不同项群包含的竞技项目的特点,把握竞技项目规律。以便更好地采取有效的训练理论和方法。

1.2 多标准多维度的项群组合

就经典的项群训练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开展项群划分的主要标准包括了运动员竞技能力主导因素、运动技术特点以及成绩评定指标等为依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体育运动项目中,包含了更多的分类标准,所以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项群体系的划分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进行研究中,需要按照自己建立的新的项群体系来进行研究分析。在实际的运动训练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多维度多标准来实施相关项群划分,制定相应的划分标准。

1.3 训练大周期划分的项群特点

构建三层次的训练学理论体系,从单个的训练学命题、训练原则、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都能够使用一般训练学层次来进行研究,或者在某个项群和范畴中进行研究。训练大周期划分恰当与否的判定,往往可以根据是否使得运动员在运动中实现了周期性的改变,以保证运动员在相关重要运动竞赛中的运动需要为判断标准。在面对竞技状态存在差异的运动员的表现评价中,也可以通过这种大周期的训练划分变化来进行判断。在相关的研究中,针对训练大周期划分的项群特点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工作,在不同项群中,运动员所处的竞技状态往往也是不同的,所以在划分中也要把握好这一指标分析,以此来完善相关的运动评价标准,为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整体竞技状态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方便运动员更好的掌握相关的运动技能,切实提升整体竞技状态,保持最佳的水平,避免因为竞技状态较差造成的运动发挥失准,并将大周期中的段训练作为重点内容进行组织。

2  我國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就人的行为来看,人类开展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会被具体的微观事物影响,导致他们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忘记了最初的目的。在训练活动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教练员在教学中,在开展学员训练的最初目标是为了让学员掌握相应的技术动作,但是,如果学员在过程中表现并不理想,教练员的耐心缺失,就会心情烦躁,甚至会要求学员重复几十遍的进行同一动作的联练习。而运动员的实际学习和技能掌握的好坏,和他们自身的竞技状态以及身体状态等是密切相关的,只有保持较好的运动状态和心理素质,才能够做好相应的运动,而此时学员因为反复进行训练,处于疲劳状态,因此动作也很难做好,这样继续被惩罚,就会导致学员一直做不好,而学员在这种竞技状态即使勉强完成了相关的运动和动作,但是质量也很难达到要求,这样教练员的做法和最初想要获得的结果实际上是相互矛盾的。

因此,在运动训练的相关教材中,特别针对具体的训练目标和训练活动的导向及控制作用进行分析,发展运动技能以及提升运动实际成效是运动训练的主要目标,在运动中,运动员实现自身的运动技能的变化,就能够帮助他们在竞技中获得更好的成绩,甚至赢得比赛。因此,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运动员的具体运动项目、内容以及方法、负荷等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保证整体的训练目标能够更好的实现。

运动训练目标的导向和控制对于实际的运动训练成效具有较大影响,基于经济需要原则,要求相关训练要以实战为基础的,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比赛,所以必须要围绕实战来开展训练,这样才能保证相应的目标有效实现,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在以往的运动训练学教材中,没有将训练目标放在重要位置,而在新教材中,却将训练目标的导向和控制作用放在重要位置进行教学。

此外,运动训练学理论的时空观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从辨证唯物主义来看,运动训练也包含了实践和空间的内容。但是实际上,也指出了运动训练中的合理安排的重要性,教师在运动员的训练中,需要了解的具体训练目标,并且制定相应的运动训练计划,确保相应的运动训练能够为学习提供有效的思路指导,保证运动训练的科学性。

3  结语

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指导相应的运动训练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相关运动训练学理论体系的新发展,为相关的运动训练提供了更可靠、更科学的理论指导,这样教练在开展运动训练中,才能更好地朝着运动训练目标,进行科学的运动规划和训练,确保运动量,提升整体的运动训练水平。

参考文献

[1] 段廷进,林辉.传统武术桩功促进人体平衡能力提高的相关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学理论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36(3):77-83.

[2] 包晗.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理论教学与实践——评《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J].新闻与写作,2016(7):127.

[3] 王冕.如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运动训练实践问题的能力——评《运动训练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6(2):132.

猜你喜欢
新发展理论体系
新发展理念下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研究
供给侧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
浅谈如何学好高中生物课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向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房建工程节能技术新进展
初探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再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