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黎红
摘 要:文章从“同伴互助学习”的特点、学习小组的构建和学习策略的运用等方面出发,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建立“同伴互助学习”模式、合理運用“学习三单”培养学生的“同伴互助学习”能力,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学习、深度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同伴互助;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02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4-0034-02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同伴互助学习”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分享思想、进行思维创新的场所,在教学中采用“同伴互助学习”是集同伴乃至集体智慧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以共同的学习目标为基础。在“同伴互助学习”的课堂中,学生课堂的学习目标是课堂的所有成员通过协商共同制定的,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二是以同伴之间的自主与分享为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学生是一个共同体,所有的成员都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并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下通过对话、质疑、沟通、交流等多方式进行互动,彼此分享各自的观点。
三是以同伴之间的互帮、共学为目的。作为“同伴互助学习”中的一员,每一个学生都是平等的互助、共学者,都有为其他同伴解决困难和疑惑的责任和义务。当同伴提出疑问或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其他学习伙伴要及时给予帮助,共同解决。当伙伴的意见和看法与大家不同时,其他学习伙伴要经过讨论进行协商,最终达成一致。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同伴互助学习”小组的构建
(一)互助同伴的选择及小组的结构
小学语文课堂的“同伴互助学习”的成功与否,和学习小组伙伴的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与同桌的两两一组的学习伙伴最稳定、省时、高效,到中高年级适时地把学习伙伴拓展成4~6人的同伴学习小组。同时,每一组中都根据学生的性格秉性差异,调整为优等生1~2名、中等生2~3名、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1~2名。
(二)“同伴互助学习”的约定
①入室即静,入座即学;②勇敢地说出“我不会”,并主动求助;③同伴不会时,主动问“是否需要帮助”;④同伴不懂时不要取笑,要尽力帮助;⑤别人发言时要认真听,听完再补充;⑥与别人的看法、想法不同时,要敢于提出质疑。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同伴互助学习”策略的运用
(一)建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同伴互助学习”基本模式
“同伴互助学习”的模式大体上分以下几个环节:预、导、检、思、助、展、评、延。其中,“预”就是预习,小学语文的课文篇幅较长,光靠课堂40分钟的课堂学习,学生无法全面透彻地理解课文,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导”和“检”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教学后,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思”是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把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找出重点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主问题进行思考;“助”指的是小组内同伴之间互助合作学习;“展”“评”指的是小组内达成共识后,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以及其他小组伙伴对他们的学习展示进行评价;“延”则是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根据不同的文体、文本进行适当的迁移,用课内学到的方法解决课外的延伸,以拓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二)精心设计“学习三单”——预学单、同伴互助学习单、延学单
1.精心设计“预学单”,实现课前预学
课前,首先,教师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提前设计预学单,并要求每位学生利用课前时间按照预学单的要求提前预习,扫除字词句的障碍,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并查阅课文的时代背景初步尝试理解课文表达的情感,记录下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其次,利用每天的早读时间与同伴共同朗读课文、检查生字,交流课文主要内容并形成较为完整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预习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发挥同伴集体的智慧,尝试自主解决一些较为容易的问题。再次,小组长把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不能解决的难题记录下来,带到课堂上。如在预习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预学单(见下图)。
通过这样的预学,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和发现了不懂的问题,学会了带着准备和疑问走进课堂,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既走进了课文,又跳出了课文;既节省了不必要的课堂教学时间,又形成了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把真正有挑战性、有难度、有核心价值的问题筛选出来,优化了教学。
2.巧用课堂“同伴互助学习单”,让同伴成为“同学”
“同伴互助学习单”是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课堂学习内容,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具体、深入的指导,以一个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充分经历语文学习的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自助式”的辅助工具。它的使用一般分为独立思考、同伴互助学习交流、小组汇报三个环节。
如教授《新型玻璃》这篇课文时,在进行了检查生字预习和感知大意这些基本环节之后,笔者出示课堂“同伴互助学习单”:课文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用上了哪些说明方法?(学习要求:①认真阅读课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并填写表格;②完成后和同伴进行交流。见下表)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同伴互助交流,很快就获取了文本信息,体会了说明方法和写作特点。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无须多讲,只需引导学生及时地观察、倾听并记录每一组成员的学习过程,在不同的学习小组有不同的看法时,引导各个小组成员进行思辨、交流、分享、协同,从而达成共识。
这样一来,“同伴互助学习单”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引领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落实有效合作学习 ,帮助实现知识建构,促进学习能力的不断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具体的资源,学生在完成学习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可视化、具像化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借助学习单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头脑中想到的东西,学生学到了什么程度都可以呈现在学习单上了,以更好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合理运用课后“延学单”,拓展课文学习的广度
课后“延学单”指的是在学完一篇课文后,让学生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应用课堂习得的方法进行适度迁移和必要的拓展。这样,通过使用“延学单”,学生不仅对文本的理解变得更加多元,也让文本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既拓展了学习的广度,也对实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自我建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结语
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构建与实施“同伴互助学习”策略,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自主、开放的学习平台,真正做到把学习权利还给每一位学生。通过同伴的互助、协同学习,每一位学生不管是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上,还是在协调能力、表达能力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样既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学习伙伴的共同成长,也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真实学习、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王永涛.语文新课改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任红娟,李如雪.基于对话教学的小学语文课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探究[J].学周刊,2018(4):73-77.
[3]窦桂梅,胡 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1+X课程”建构与实施[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38-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