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同伴交往冲突的有效解决策略探究

2019-01-14 02:35张吉霞
教师·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人际关系

张吉霞

摘 要:小学生社会交往的主要对象是父母、老师和同学,而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发生在校园的同伴交往是其社会交往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同伴交往冲突伴随着小学生同伴交往过程而存在,并对小学生的健康交往行为产生负面影响。文章探讨了消除小学同伴交往冲突的有效策略,对维护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小学生健康人格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并结合小学同伴交往的主要特征探讨同伴交往冲突的原因,重点探讨有效应对同伴交往沖突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同伴交往;交往冲突;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B84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4-0016-02

同伴关系是年龄相同或相近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是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当小学生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因矛盾冲突引起同伴关系失衡时,会导致同伴交往冲突的发生。同伴交往冲突一方面导致学生关系紧张,因矛盾引发一系列管理问题,影响到班级的正常管理;另一方面导致交往双方心理失衡,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者甚至会导致较为严重的心理疾病。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不管是从班级管理的角度还是学生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都应对同伴交往冲突予以高度重视,探讨解决小学生同伴交往冲突的有效策略,让小学生的同伴关系始终处于良好、健康的状态。

一、小学同伴交往的特征

(一)同伴交往小团体化

小团体化在小学生群体中十分突出,一是基于家庭住址、座次等学习与生活空间距离相近的学生容易形成小团体,他们经常同进同出,生活交集较多;二是水平相近的学生容易形成小团体,直观地体现为优生更倾向于与优生交往,后进生倾向于与后进生交往;三是兴趣相近的学生容易形成小团体,他们一起参与共同感兴趣的活动,一起参与学校社团活动等。小团体化的同伴交往人为地设置起同伴正常交往的藩篱,甚至在内部设置权力等级以及特权,这样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同时,被团体伙伴拒绝的学生容易产生遗弃感,产生孤僻、冷漠的负面心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心理成长。

(二)同伴交往同性化

关于小学生的异性交往,笔者专门开展过问卷调查,在100名被调查的学生当中,男生平均好友人数为15.8人,其中男性好友平均人数为12.5人,女性好友平均人数为3.3人;女生的平均好友人数为20.2人,其中女性好友平均人数为17.2人,男性好友平均人数为3人。可见,男女生的异性朋友的人数都仅仅只有3人左右,不足好友的五分之一,呈现出明显的同伴交往的同性化趋向。学生纷纷表示,如果和异性同学交往过于密切有可能受到非议,尽管他们知道正常的异性交往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为了不招惹是非,宁愿选择与同性同伴交往,这反而不利于学生健康性别观念的培养。

(三)同伴交往逐优化

“逐优化”是指如果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优秀,那么他们将更容易获得更多同伴的认可与接纳,尤其在学习方面,成绩拔尖的学生往往有更多的“追随者”,其中多为渴望上进的中上层学生群体,也不乏少数的学困生(其更容易被忽视与拒绝)。另外,在某一领域有特长者也更容易获得同伴认可,如篮球水平高的学生容易被篮球爱好者接纳和追随,有更明显的同伴交往优势。

整体而言,小学生的同伴交往特征具有较多的不合理性因素,容易导致人际关系失衡,为人际交往冲突埋下隐患。小学生同伴交往呈现出鲜明的年龄阶段特征,主要体现为同伴交往的小团体化、同性化与逐优化,其中部分特征具有负面化倾向,不利于健康同伴关系的形成与稳固,也对学生健康心理与个性品质的形成具有消极影响。同时,小学生人际交往的这些特征就决定了其交往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排斥与误解),成为制约其正常、健康同伴交往的因素。

二、小学同伴交往冲突的有效应对策略

同伴交往冲突对小学生之间的正常同伴交往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与阻碍,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实施科学有效的同伴交往的教育,并进行适当的行为干预,使学生之间的友谊之树永葆青春。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实施。

(一)以友情教育为契机增进同伴关系

马克思说过:“友谊总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良好的同伴交往是建立在稳固的友情基础之上的,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友谊对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才能让其用心呵护友谊之花,在同伴交往过程中给予同伴更多的理解、支持、信任和帮助,这样才能消除彼此的心理隔阂,促进友谊的发展。

友谊教育一方面可以渗透在学科教育过程中。如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拉拉手,交朋友》《我想和你们一起玩》《请帮我一下吧》《分享真快乐》《大家一起来》等,小学语文中有《送孟浩然之广陵》《小伙伴》《称赞》等,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友谊地久天长》《友谊的回声》等与友谊、同伴交往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这些知识章节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友谊对每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没有友谊的人生也是黯淡无光的人生,从而形成呵护友谊之花的情感。另一方面友谊的教育要渗透到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组织与友谊、同伴交往主题相关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倾诉一下对好朋友的心里话,分享一下自己与同伴的友谊之路,交流一下在同伴交往过程中的一些困惑,大家通过讨论的方式达成思想的一致与情感的和谐共振。

(二)消除认知偏见促进同伴交往

学生都是根据对同伴的印象与认识来决定交往行为,而认知偏见会影响到正常的学生同伴交流。正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如果仅仅以交往对象的缺点与不足来评判对方,无疑是片面的。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笔者发现,虽然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考试经常不及格,但是他们也有一些过人之处,如有的学生十分热心班级事务,主动承揽脏活、累活;有的学生艺术天赋突出,在个人才艺方面有其他学生不能比之处;有的学生为人诚信、厚道……这些都是学生个人的优势领域,不能因为交往对象某一方面的缺陷就否定全体,需要相互学习与包容。因此,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灌输学生正确、客观的择友标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以光环效应和片面观点来评价和否定交往对象,让班级成为个性张扬的场所。

(三)有效干预,开展积极的心理辅导

小学生的情感丰富而又脆弱,当其在同伴交往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常常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波动,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与生活,同时,也对他们的心理成长造成消极影响。所以,班主任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适当而及時的干预,通过谈话、书信交流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助其解除因同伴交往冲突而产生的心理阴霾,从而以阳光、开朗的心态来面对同伴、面对友谊、面对生活与学习。

学生张某(女)与吴某(女)是好友,她们是形影不离、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有一次张某告诉吴某自己的隐私部位长了块胎记,不想吴某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另外几个朋友,没过几日,班中很多同学都知道了这个“新闻”,甚至还有男生也知道了。张某又羞又怒,把吴某大骂了一通,并告诉她以后两人都不再是朋友了。吴某原只是藏掖不住和朋友“分享”了一下,没想到引来了这么大的麻烦,对好友张某感到十分抱歉。但是苦于张某一直耿耿于怀,两人的关系就闹僵了。听到吴同学的倾诉后,笔者决定作为中间人找两人谈话沟通一下。约定地点在学校操场的安静角落,吴某主动先诚恳地道歉了,但是张某还是无法接受,毕竟自己的隐私就这么公之于众了。笔者安抚张某道:“你当时把这一秘密告诉吴同学,证明你也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而且你也没有要她保密,如果有,那肯定就是吴同学的大过错了。当然,吴同学传播这条消息也不妥,应该充分考虑事情的后果。我认为胎记就是妈妈送给你的一个‘小礼物,长在哪个部位都一样,我们都不要赋予它多余的意义……”在朋友的诚挚道歉以及笔者的心理辅导下,张某慢慢原谅了朋友,不久之后,她们又正常地交往了。可见,教师在学生同伴交往冲突过程中也应该发挥积极的心理干预和引导作用,学生具有较强的亲师性,教师的疏导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四)以活动为契机升华同伴情感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在学校学习生活过程中,学生的交往空间较小,交际形式也较为单一,如果以活动的开展为契机进行同伴情感交流,则更能有效地促进与升华学生的同伴情感。课外实践活动为同伴交往提供了更加密切的渠道,学生通过一起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相互沟通交流、小组合作等,能够更加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认识到同伴互助的重要意义。因此,班主任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交往中增进对彼此的认识与了解,促进交际情感的升华。

比如春游、秋游这样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学生来到公园、森林等自然环境中,在活动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合作和研究学习,有更多互帮互助、相互分享的机会,学生的同伴情感在活动中得以增进。又如校园运动会的时候,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为自己的好友写广播加油稿,送上自己的情意,或者为自己的好友进行后勤服务,给自己的朋友提供贴心的帮助。这样,收到激励与帮助的学生会感受到来自同伴、好友的支持与关爱,这种关爱比日常的情感交流更能碰撞出友谊之火花。

综上所述,同伴交往是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同伴关系是维护同伴交往稳步发展的绳索。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冲突是无处不在也无法避免的,班主任应正视学生交往冲突,充分了解同伴交往冲突的特征与原因,给予适当而及时的同伴交往教育与指导,通过及时的干预消除同伴矛盾,扫除同伴友谊天空的阴霾,让同伴交往之路更畅通、更明朗!

参考文献:

[1]沈 青.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界,2012(7):93.

[2]叶进容.提升小学生同伴交往能力的教育对策[J].教书育人,2018(32):24.

[3]李幼穗,孙红梅.儿童孤独感与同伴关系、社会行为及社交自我知觉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7(1):84-88,51.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人际关系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微信红包传播中的用户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