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预习策略有效性研究

2019-01-14 02:26韩鸿蓉
新课程·上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预习方法

韩鸿蓉

摘 要:预习对于学生整体的学习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作用。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制定合理、科学的预习任务和预习目标之外,更要切实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有效指导,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导者,确保预习活动取得实际效果和良好质量,为具体数学知识点的更好学习提供保障。

关键词:预习任务;预习目标;预习方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课前预习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数学课堂的最有效手段。预习是学生在教师讲解之前,积极、主动地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自主学习的一种行为,其主要任务在于复习、巩固以往所学知识的同时,初步对新的内容形成大致的了解与掌握,从而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性学习。那么,如何才能确保小学生数学预习活动的效率及质量呢?

一、突出预习任务和目标,有章可循

預习目标是学生课前预习活动的具体方向,而预习任务则是学生预习活动最有效的凭借与依据。只有在充分明确预习目标及预习任务的情况下,学生才能进一步简单、清楚明了自己所要预习的内容、预习之后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所要达到的要求,也才能在具备较强预习动力与积极性的同时,真正确保自身的预习活动有章可循。因此,制定合理的预习任务与目标,是保证学生预习活动有效性的首要前提。

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及思考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制定合理的预习目标与任务,这将对学生收获良好的预习效果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与推动作用。如在“四则运算”的教学前,我向学生布置如下的预习任务与预习目标:

(1)巩固旧知:脱式计算并说明运算顺序。

①24×5÷3 ②187+24-65 ③21÷3×4 ④39-17+8

(2)探究新知: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①95-120÷3 ②25+12×6 ③185-(51+49) ④15×(27-20)

说一说:仔细对比上述题目,我发现了    。

(3)概念引导:

①在第(2)题中仍然按照从左到右的计算顺序行吗?请说明理由。

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       。

(4)纠错练习:下面计算对吗?不正确的话请你试着改正。

①14+14÷2-6   ②100-81÷9×2

=28÷2-6 =100-9×2

=14-6 =100-18

=8 =82

③25×(10-8)÷2-6

=250-8

=242

(5)盘点收获:本节课我解决了很多问题,我的收获是:           。

因为事先为学生制定了详细的预习任务及预习目标,学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任务,有章可循,就会根据任务和目标去预习、去思考,取得很好的预习效果,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预习方法指导,有法可依

在预习活动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只向学生布置预习任务,却并不对学生的预习方法等进行科学指导,这就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际预习活动中毫无头绪,无从下手,更有甚者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看一遍教材而已。很显然,这种一知半解、浮光掠影的预习方式根本收获不了良好的预习效果,对师生接下来学习活动的展开的作用微乎其微。

为了确保预习活动的效率及质量,我认为,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科学指导,让学生学会自主预习,掌握科学合理的预习方法。

⒈认真阅读教材内容

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依据,教师要教会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先对教材内容略读一遍,明白本节内容主要讲什么和涉及哪些知识点。再对教材进行精读、细读,特别要对一些数学定义、性质、法则进行认真研究与仔细斟酌。还要将预习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进行有效整理记录,并勾画出自己认为的学习重点与难点,以便在课堂学习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聆听。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前,我布置这样的预习要求:(1)读第一遍,明白本节主要学习内容;(2)读第二遍,找出本节内容的学习重点;(3)读第三遍,提出你的疑问并记录下来。

2.预习中要认真思考,虚心求教

预习活动除了要认真阅读数学教材外,还要在预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自身以往所学的知识及经验,对新接触到的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规律等进行认真的思考与钻研,明白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实现对新知识的更好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自身通过思考不能解决疑惑时,不应置之不管,而应虚心向同学、家长、老师请教,结合查阅资料、实验操作,将困扰自己的问题解决掉,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的精神与注意力思考教师课中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节内容比较抽象,布置预习时,我要求学生在家长帮助下动手拆纸盒、糊纸盒、切豆腐,在操作中认识长方体的面。

3.要适当完成预习习题

在完成预习活动之后,学生还可以适当地完成与预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题目,如书上例题,做一做和练习中的题目,帮助自己检查、巩固所预习的成果,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从而为真正数学课堂学习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正比例”时,要求学生预习后完成以下几道练习:(1)成正比例关系是两种( )的量,它们都会( ),变化的规律是( )。(2)订阅《少先队报》的份数、单价、总价三种量中,( )是一定的,( )和( )相关联。(3)因为15÷3=5,所以15和3成正比例,对吗?为什么?

4.预习要有针对性

预习除了做到读、画、做外,我针对某些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尝试操作,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

教学“圆的认识”,课前我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大小不一的圆5个,并剪下来。课上,学生有了课前动手操作的经历,我先请学生谈谈,在练习画圆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状况,什么困难,是如何解决的,还有什么困难没有解决?学生的分享很真实,有的说:“一开始画针尖扎的点总是会跑,圆就画不出来,后来多次练习,学会把针尖扎稳,重心要在针尖上,这样就不会跑了”;有的说:“一开始画总是断断续续的,不能一次把圆画出来,后来多练习就慢慢有感觉了,就能一次画出来了”;还有的说:“圆规两脚的距离要固定好,一开始没拧紧,脚会动,所以画一半两脚的距离就变了,圆就画不好了,所以圆规也不能松动。”经过交流学生掌握了画圆方法及注意事项。从学生的分享中,我悟到,有时候花很多时间去讲授和课件演示,不如学生自己经历、自己感悟来得有价值,来得印象深刻。

在探究同圆中半径长度时,一学生说到,从画圆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同圆中半径都相等了,因为画圆时我们圆规两脚要张开一定的距离,也就是半径,这个距离是不能变的,也就是半径始终都是要保持不变的,不然就画不出圆来,所以同圆中,圆的半径一定是相等的。我想要是学生课前没有反复画圆的体验,他们是很难从画圆中感悟到半径相等的。

三、组织检查反馈、交流分享,保障效果

1.制定科学有效的预习检查制度

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可以提高预习的效果。推选学习、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预习小组组长,每天按时检查小组成员的预习情况,对较差的学生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帮助指导,对预习效果好的学生奖励星星,累加到一定数量可以兑换礼物。

2.交流分享,谈收获与困惑

课前几分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由组长组织成员交流分享预习中的收获与困惑,学生间交流碰撞、取长补短。讨论结束,由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来分享预习成果。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分享梳理本课的知识点,对于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沉下去研究、分析,体会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解决突破。这样的课堂教学以学生预习为引子来开展,凸显预习的重要性,让学生的预习成果真正在课堂上得以体现,而不是走个过场,学生感受到预习的重要性,预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更强了,课堂更加生动,更加有研究氛围。如教学“三角形特性”,让学生分享画三角形的经验,把画三角形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为三角形概念的形成做好准备。

總之,教师要紧抓课前预习,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确保预习活动的实际效果与质量,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帮助和保障,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人,使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兰赠连.让小学数学预习“好吃”又有“营养”[J].贵州教育,2011(9):1.

[2]胡晓英.小学高年级数学有效化预习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2):20.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预习方法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的策略研究
抓好小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
优化语文预习设计,实现课堂效率提高
预习笔记在高中数学中的微研究
指导预习,提高学生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