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紫茵
一、中职院校声乐教学的实况剖析
(一)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抽象属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声樂教学时,并不像一些器乐类科目,有明显的章法可遵循。一般说来,在声乐科目的教学中,侧重“意会”,不可“言传”,这会增添教师授课的难度系数。声乐科目的教学并不局限于对学生歌唱技艺的传授,教师还须兼顾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育。眼下,在“全民音乐”的风潮下,声乐课堂的教学被赋予了更严苛的标准,教学的开展更需精益求精。
(二)声乐课程的授课方式刻板单调
目前,中职院校的声乐课程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声乐教学体系尚不完备,教学的方式方法较为“老派”,未做到与时代接轨。绝大多数在中职院校任职的声乐教师几乎未突出“传统”重围,做出授课革新。更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新方法、新思路会有所压制,让学生时刻紧跟自己的授课思路,不得偏离,漠视对学生声乐创新能力的培育。这会让学生对声乐课程丧失钻研热情,声乐课程的授课质量也难有保障。
(三)国内中职院校的声乐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事实上,国内的中职院校更愿意将重心放置在技工型的专业投资建设上,对艺术专业建设,相对显得“轻描淡写”。于是,众多中职院校对艺术专业的教师选聘并没有订立过高的任职门槛,组建的艺术教师职工团队质量参差不齐。声乐是一门难度系数较高的学科,教师的授课质量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教师若是水平不足,根本谈不上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
二、声乐课堂中结合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一)应用多媒体技术让声乐教学由虚转实、通俗易懂
借用多媒体技术可直观呈列出教师讲授的声乐理论,将理论由“虚”转“实”,让学生更易掌握知识,搭建系统的声乐知识网络,将声乐难点逐一分解,更加通俗易懂。例如教师讲授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的异同,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些三维立体动画图像,给学生一种生动形象的视觉对照,帮助学生解决知识重难点。对于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点,也可重点标注下来,配合生动的图像,对其开展详尽的讲授。这有益于学生加深对声乐知识的认知,提升学生对声乐钻研的热情。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师生课堂互动效应
一般说来,一节优质的声乐课,是由师生双方共同打造的。引入多媒体,师生双方均置身于多媒体声乐课堂所创设的特殊音乐氛围中。学生可借助多媒体的力量,读懂教师在课堂上所传输的声乐知识,深化声乐文化。教师借助多媒体,与学生达成互动,将学生的利弊优缺充分看清,对每位学生展开实时指导。
(三)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创造学生自主训练的氛围
一般说来,在声乐课堂中,钢琴伴奏往往是必须的。声乐课堂引入多媒体技术后,便可脱离钢琴,录制好所需不同声乐风格的各类伴奏,以及各类练声曲伴奏,满足学生的切身需要。课后学生可以将拷贝的各类伴奏脱离课堂自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演唱水平。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每位学生进行声乐作品展示时,可动用其录影功能,将展示实况记录下来,帮助学生快捷了解训练中的利弊所在,学生脱离课堂还可以将拷贝的视频对照进行自主纠正训练。教师亦可将一些声乐范本资料拷贝给学生,让他们即便脱离课堂也可自主训练,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三、声乐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行使原则
(一)教师需坚持“人为主导,技术为辅”的授课原则
一般说来,将多媒体引入到声乐课堂内,这并不代表教师的授课要将多媒体作为主导用于课堂中。多媒体发挥的是对课堂的辅佐功效,教师在授课时,切不可对多媒体技术萌生过度依赖的想法。教师必须时刻谨记声乐教学要以“人为主导,技术为辅”的原则,展开声乐课堂教学。
(二)教师要坚持目的性原则
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势必要坚持目的性原则。教师授课时要将学生“分门别类”,划分不同的声乐风格种类,对他们推行“因材施教”,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提升中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质量。
四、声乐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让声乐课堂更富有趣味性
教师进行多媒体声乐教学时,必然要对声乐知识点做出合适的拿捏,将知识点与多媒体技术实现“无缝链接”,让注入多媒体血液的声乐课程变得妙趣横生。但切忌将声乐知识体系改头换面,势必要将原汁原味的声乐文化传导给学生。为能让学生长久地对声乐课堂保持高昂的热情,作为学生的声乐知识的领航者,必须增强趣味性,激起学生对声乐课堂的钻研热情。比如,授课方式上,从黑板教学转变为动感的PPT教学,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精彩的内容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
(二)借助多媒体解决学生歌唱中的呼吸、发声问题
在中职声乐教学中,歌唱中的呼吸方法、发声方法是学生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最抽象的难题。而我们教材中的呼吸器官、歌唱器官静态图,许多学生很难理解。引用多媒体进入课堂后,我们可以把这些静态图制作成歌唱器官的生理、运动机理解剖图,例如三维立体动画,可以逼真地模拟歌唱中的发声器官、呼吸器官的运动过程,并且可以灵活放大或者缩小。这些生动又形象的展示,化无形于有形、化抽象为形象,快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借助多媒体解决学生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吐字咬字问题
教师于声乐课堂中借助多媒体平台,解决学生出现的音准、节奏问题,事半功倍。多媒体平台的介入,糅合乐器数字接口技术,可有效地编排出不同的伴奏,也可以配上打击乐器,让学生试唱,以此来训练学生的音准与节奏。更重要的是,教师亦可从人工伴奏中分离出来,严苛仔细地观摩学生演唱时的综合状态,让教学质量更优。当然,一些声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因无法轻松把控好声音形成的音准问题,教师便可将多媒体平台的部分歌唱选段截取,直击问题,并予以修正指导,令学生重新规整自身,将失准部分反复练习。所以,多媒体技术的引入,更有益教师帮助学生攻克音准、节奏、吐字咬字问题。
(四)借助多媒体解决学生处理歌曲情感问题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呼吸、发声方法,解决了音准、节奏、吐字咬字问题后,要学习的是歌曲的情感处理。声乐作品演绎得好,关键在于真情流露、以情带声,才是一种完美的表现,这样观众才会受到感染。在教学中,一部分学生不对歌曲分析了解,不知道需要表达的意思情感,以致歌唱如白开水无味。还有部分学生演唱时过分夸张,情感表达过头。这时老师需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作品的创作手法、背景、意境等,做成课件来帮助学生进入演唱状态。例如教学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教师可以把电视台拍摄的《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视频制作到课件中,视频中激情澎湃的爱国情怀很快把学生带入了激情的演唱状态。
(五)借助多媒体解决学生演绎状态问题
引入多媒体,教师能把每位学生在表演时呈现的演绎神态、作出的肢体语言等完整刻录。教师可依照学生在影像资料中的表现对学生展开中肯的评价。学生参照影像资料,结合教师给予的评价,观摩自身表演中的缺漏,作出合理的调整,认清自我,从而提升声乐素养。
望眼当下,国家对教育尤为重视。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声乐教学,确实是声乐教学上一次完美的升阶。作为当代的教师,应与时代接轨,要大胆实践课改中传输的新概念、新理念,一切教学以学生为根本,把“多媒体技术”流畅地糅合至声乐教育中,助力中职院校的声乐教学前行。
责任编辑 陈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