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辉
一、以各学科与德育教学密切融合和渗透为主要方式
1.挖掘课本中的德育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在备课与教学的过程中,深入细致地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比如,小学语文课本中讲到“孔融让梨”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名著《三国演义》,因为孔融生活的年代是我国的东汉末年,三国混战时期。可以结合这一历史背景展开讲解,激起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文学的兴趣,无形中接受古代文化的洗礼。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发掘悠久的人文传统和丰厚的文化积淀,能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校的美好情感,从而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人生、认识社会、感受现实,增长生存、发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
2.进行多元化课程设计
中小学可以加强德育课程建设,使原先单一的德育课堂向多元化发展。例如:可以把传统班会课改为少先队活动课,每一课可以设计一个主题,争取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通过充满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叩击学生心灵,激励其奋发向上的精神。
同时也可以开设人文阅读鉴赏课,增设读书月、读书周、知识竞赛等相关扩展知识面的活动,引领学生博览中外名著,品评古今文学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养。
其次可以开发更多的活动课程,通过丰富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坚韧的意志。课外活动时间,中小学校可以组织学校的文学社、管乐团、书画社、英语角、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等兴趣小组,开展有声有色的课外活动。
3.发挥教学评价的功能
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评价具有导向、激励、制约功能,可以制定一系列符合当代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课程评价标准,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按照“有机渗透”的原则科学地进行评价。通過课堂评价的导向,最大限度地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开拓眼界。
二、以创新的德育环境为依托,注重榜样式熏陶
1.建设美好校园环境——深耕细作
学校应当注重凸显校园环境的美育功能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只有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才可以培育出为国家做贡献的人才。“孟母三迁”的故事就很好地说明了环境对学习育人的影响。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可见环境对人成长的影响。
很多学校在校园建设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值得分享与借鉴。例如,当你走进我们的校园,就会注意到,学校教学楼的楼道里设置了许多书架。各楼层的“迷你书架”,是孩子们课余时最好的去处;最引人注目的是我们校长的“故事区”,校长每周会亲自精心准备给全校的师生讲丰富多彩的故事。同时,学校实验室、计算机室、美术室、录音室、图书室、管乐团练习室等全天开放;楼道的墙壁上张贴着学生的美术作品,各班走廊的特色墙就是一面“会说话的墙壁”。整洁、优美、和谐的校园环境贴近学生生活,陶冶学生美好情操,提高了学生的品格修养与审美追求。
2.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耳濡目染
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花结果的阳光。”法国作家卢梭也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是旗帜,学生则如影随形;教师是路标,学生会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否则,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看在学生的眼里,刻在学生的心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真心关爱每个学生;在生活中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学生耳濡目染,人文素养便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三、德育内容切忌空洞,应落到实处
晚清名人曾国藩的《笔记》中有一篇题为《才德》的文章,谈到品德道德情操的标准。文章说:“司马温公说:才德俱全,叫做圣人;才德全无,叫做愚人;德超过才,叫做君子;才超过德,叫做小人。我说德和才不可偏重,才好比是水,在德的润泽之下,才能作载货运物、灌溉田地之用。才好比是木,在德的作用下将曲取直,才能作舟船、栋梁之用。德若是水的源泉,才就能使水起波澜。德若是木的根,才就能使木枝叶繁茂。”
因此,德育内容应该结合实际,把教学融入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去,有效地进行情景教学,以使效果落到实处。
四、德育教学应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首创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这一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强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正是这一伟大的思想,使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但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当今的教育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在当前新时代思想背景下,学校更要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切实实施“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
所以教师更应该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多对每个孩子的个性进行观察、了解、记录和沟通,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德育,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五、双管齐下,家校密切配合
教师除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之外,还应当与家长进行密切配合,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做到双管齐下。比如:定期召开家长会,定期进行家访等,增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德育将会事半功倍。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而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所以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特别是孩子的少年时代。所以,为了对孩子的一生负责,家长们需要学习教育孩子的艺术,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德育创新工作也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复杂工作,学校、教师及家长三方需要为此不懈努力。在抓德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德育实践活动,运用丰富的方式将它们有机结合在一起,并灵活运用,增强德育的感染力与吸引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责任编辑晁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