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旗 姚春梅
(开封市中心医院 开封 4750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的一种危急重大疾病,经常会与其他疾病合并发生,在临床上的各个亚临床专业科室都有涉及,现在在ICU病房里经常发生,但该病的发病原因和机制不是特别清晰,在临床治疗方面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因此使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1]。近期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2~3],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是由于机体内的炎性因子导致的炎症反应与氧化性的肺损伤联合作用,从而加重了组织细胞的损害,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本研究探讨利用血必净和乌司他丁联合使用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体内炎性因子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从而为研究机体 的炎症反应奠定基础。
选取我院 2015 年 6 月~2017年7月确诊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9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按照2011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欧洲重症医学会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组对本病提出的诊断标准对疾病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分期诊断,并利用其它的一些相关生化试验和影像学检查进行最终的确诊。90例患者中男性为49例,女41例,年龄43~67岁,平均年龄(54.3±13.5)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只给予血必净治疗组和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0~65岁,平均年龄为(51.3±12.5);血必净组男 17例,女 13 例,年龄 43~69岁,平均年龄(56.2±12.4)岁;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组中男18例,女 12例,年龄 45~67岁,平均年龄(56.1±11.3)岁。排除药物过敏患者、心、肝、肾功能受到严重损伤的患者和有意识障碍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主要包括休克治疗、抗感染以及局部外科病变的治疗等,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在早期注射糖皮质激素,从而保持机体液体和电解质的酸碱平衡,同时加强营养治疗等一些其他综合治疗措施。血必净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利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将50ml的血必净粉末用100ml的生理盐水进行溶解,然后静脉滴注,每天注射2次,连续治疗7d。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在基础治疗和血必净治疗的的基础上,使用4×105U浓度的乌司他丁药物,利用的5%葡萄糖溶液进行溶解,通过静脉持续微量的进入,每天注射2次,连续治疗7d。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治疗7d后的在空腹状态下载清晨利用EDTA抗凝管通过静脉采血2ml,放在4℃冰箱静置30min,然后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取离心管内的上层血清,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TNF-α和IL-6水平。
治疗前血必净和联合治疗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与血必净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组别例数瘤坏死因子-α(ng/L)白介素-6(ng/L)治疗前治疗7d后治疗前治疗7d后对照组30288.75±73.2381.23±12.35202.98±27.6361.46±11.94血必净组30292.16±81.69136.98±21.73a200.21±27.3982.97±19.32c联合组30294.85±88.82158.36±52.54b198.25±34.12139.46±27.65d
注:与对照组治疗7d后比较,aP=0.009,bP=0.012,cP=0.037,dP=0.028。
现在很多研究者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报道称引起此病的原因主要是脓毒症,致病机制主要为由于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导致的急性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通气和血流的比例严重失调[4],机体产生的顽固性低氧血症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病死率一直处于很高的主要原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是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时重要的促进炎性反应的炎症因子,其体内的浓度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呈正相关的关系。另外,肿瘤坏死因子-α能对体内的多种细胞产生作用,还可以诱导白介素-1、白介素-6和白介素-8等一些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因此,如果阻断体内炎症介质的作用不但可以提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效果,也可以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严重症状的出现。
血必净注射液组方包括丹参、红花、当归、芍药和赤芍等多种中药材的提取物,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保护内皮细胞受到损伤、去除内毒素、减少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和改善机体微循环和组织灌注的作用。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可以有效降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从而表明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血必净联合乌司他丁可有效减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炎症反应,从而值得临床工作中多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