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锋 滕红林
(温州医科大学脊柱外科 温州 325000)
目前在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临床骨科疾病之一就是高能量Pilon,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高处坠落与车祸等,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压缩以及粉碎性骨折,损害了人体的负重轴线[2],在高能量Pilon骨折发生时会带来比较严重的损伤现象。3D打印技术在骨科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价值。本文以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对其运用3D所能够取得的治疗效果,具体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结果如下所示。
本次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对象是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0例Pilon骨折患者,50例患者都经过了X线片检查满足Pilon制定的诊断标准。按照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内都包含25例患者。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9人,女性患者7人,患者年龄在22~55岁,平均年龄是(41.5±3.5)岁;根据Ruedi-Augower分型标准进行分类,Ⅱ型骨折具有13例,Ⅲ骨折患者具有12例;患者受伤到住院治疗时间是14~20d,平均天数是(18.5±3.5)d。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年龄在21~53岁,平均年龄分布在(40.5±3.5)岁;Ⅱ型骨折与Ⅲ骨折患者分别具有15例与10例;患者受伤到住院治疗时间是19~28d,平均天数是(23.5±4.5)d。在性别、年龄与病程发展上两组试验对象满足P>0.05的差异条件,无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行患肢跟骨牵引,并进行药物消肿止痛治疗,同时对于年龄在55岁以上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与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CT平扫,评估骨折与踝关节移位情况,并将数据传入到mimics10软件之中,并建立相应的三维实体骨折模型,同时进行不同的标识工作。对照组根据术前CT评估情况确定手术方案;观察组将得到的影像数据转化导入3D打印机,制作1∶1实体3D骨折模型,通过依据骨折形态与移位情况进行模拟手术工作。对患者依据影像学检查进行基于手术设计方案选择与骨折形态的手术入路选择,比较常见的路径是胫骨远端前内侧与前正中入路。观察组患者置入3D实体模型塑形的解剖钢板,对照组患者使用的是常规的手术方式复原骨块,并进行内固定物的固定工作。
经过以上的手术方式之后,从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等指标上对两组患者进行数据的采集与记录工作,术后复查X线,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AOFAS 踝-足功能量表评分:优90~100分;良75~89分;可50~74分;差<50分。骨折复位放射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无内、外踝向内侧或外侧移位,无成角移位内外踝纵向移位小于1mm,大后侧碎片向近侧移位小于2mm无距骨移位;复位可:无内、外踝向内侧或外侧移位,无成角移位踝向后移位2~5mm,大后侧碎片向近侧移位2~5mm,无距骨移位;复位差:任何内、外踝向内侧或外侧移位,外踝向后移位大于5mm或后踝移位大于5mm,距骨移位。
在出血量与手术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实验方式能够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减少术中手术创伤,见表1。
表1 在手术出血量与手术时间上两组患者的对比分析
组别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in)观察组89.3±6.85122.35±10.20对照组110.55±11.24180.55±17.65t5.6412.659P0.0210.022
在术后复位评估可见观察组与对照复位满意率相当,在但解剖复位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在患肢复位程度方面两组数据的对比分析[n(%)]
组别解剖复位一般复位较差服务观察组20(80.0%)4(16.0%)1(4.0%)对照组16(64%)8(32.0%)1(4.0%)χ23.2626.5982.684P0.0210.0320.032
在术后踝关节的活动指标方面观察组患者早期活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后期两组患者踝关节功能相当(P>0.05),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在术后踝关节指标上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分)
目前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是高能量Pilon骨折,属于一种比较严重的骨折类型之一[3],会导致患者出现骨量丢失、关节软骨原发性损伤以及骨质血供被破坏的现象[4],并使其在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具有很高的致残率。进行Pilon骨折治疗具有很大的难度,传统医学上一般是运用CT技术与X线片对患者进行辅助性检查,这种方式的运用能够有效呈现出患者的骨折块移位情况,但是难以对此进行直观与立体地展示与表达,由此在手术执行精准性与评估情况不够精确,影响了手术的成功率,采用3D打印技术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3D打印技术基于三维数字能够实现快速成型,运用的是塑料/金属材质,在人体骨骼的塑造上能够以1:1的比例实现,能够充分展现患者的骨骼变形情况与病变位置,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采用的是逐层打印方式,能够有效构造出与人体骨骼大小相同的人体骨骼系统,能够从直观上与立体上充分体现出人体骨骼的大小、位置情况,为医师对病情的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促使医师在手术之前可以充分模拟出患者身体情况,从而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演练备案方式,为手术的进行提供理论支撑依据,直观地反应出治疗效果,对治疗效果进行直观性而综合性地评价,如此为医师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本研究过程中,在出血量与手术时间上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实验方式能够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减少术中手术创伤。在术后复位评估上,可见观察组合对照复位满意率相当,在但解剖复位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能达到满意的踝关节功能评价(P>0.05),但早期活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使患者尽早进行踝关节功能康复锻炼。
综上所述,把3D打印技术运用到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手术过程中的血量以及手术时间能够有效缩短,此外还能够促进患者骨折复位程度的提升,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有效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