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主要智库的中国研究

2019-01-14 02:05谢文泽
关键词:中巴巴西贸易

李 慧 谢文泽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北京 100007)

巴西是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简称“拉美地区”)的第一大国,G20(二十国集团)成员国和金砖国家之一。目前,巴西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2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迅速提高以及中巴两国关系的快速发展,巴西学界日益重视中国研究,尤其是瓦加斯基金会、应用经济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等主要智库。根据这些研究机构的中国研究现状,本文将重点分析和介绍瓦基斯基金会和应用经济研究所的研究状况,简要介绍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中国研究。

一、中国是巴西三大主要智库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对象国

巴西智库数量较多,在其国内外影响力较大的主要智库中,中国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瓦加斯基金会、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和应用经济研究所。中国是这三家机构国际问题研究的重要对象国,其中瓦加斯基金会的官方网站已设中文版。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组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中巴西智库有93家,位居世界第11位,[1]其中瓦加斯基金会在全球173家(含美国)主要智库中排名第7位。在中美洲和南美洲80家主要智库中,瓦加斯基金会居第1位,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居第3位,应用经济研究所居第10位。

瓦加斯基金会约有20位学者关注中国研究。基金会有两大主要研究机构,分别是位于圣保罗的瓦加斯基金会圣保罗经济学院和位于里约热内卢的瓦加斯基金会巴西经济研究所。前者侧重于多边视角的中巴经贸关系研究,后者侧重于双边视角的经贸合作研究。瓦加斯基金会的中国研究成果大多刊登在经济研究所的月刊《经济形势》和圣保罗经济学院的月刊《农业商务》这两份杂志上。这两份刊物也是基金会发表文章较多的杂志,《经济形势》的发行量为12万多份,《农业商务》的发行量为5万多份。

应用经济研究所内设七个研究部,中国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与政治关系研究部和宏观经济政策研究部,研究成果有书、研究报告和论文等,主要以研究报告为主,但是多为内部研究报告,公开发表的较少。主要学者包括卢西亚娜·阿西奥利(Luciana Acioly)、马尔克斯·辛德拉(Marcos Antonio Mecedora Cintra)、安德烈·阿尔维斯(André Gustavo Alves)、马塞洛·若泽·布拉格·那恩伯格(Marcelo Nonnenberg)、里卡多·巴塞莱特(Ricardo Ginicolo Bacelette)和罗德里格·德莫赖斯(Rodrigo Fracalossi de Moraes)等。中国研究相关的论文类成果主要汇集在《学术争鸣》和《世界时间》这两份刊物上。其中,前者是政策研究报告,后者是2009年创刊的论文期刊(半年刊)。

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创建于1998年,成立之后迅速发展为一个推动和举办高层及国际会议的平台。中心设有中国项目研究组,主要成员包括前巴西驻华大使路易斯·奥古斯托·德卡斯特罗·内维斯(Luis Augusto de Castro Neves)、巴西中国企业家委员会前执行秘书长朱莉娅·迪亚斯·莱特(Julia Dias Leite)、前巴西驻华大使罗伯特·阿布德努(Roberto Abdenur)等。2017年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曾围绕国际战略版图中的中国、中美关系和中国政治经济形势举办了三次座谈会。除了新闻简报及研究报告等常规成果发布形式以外,多媒体视频是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重要的学术公开方式,在其官网上刊登了大量时事热点专家访谈节目。该机构论文类的中国研究成果较少,而涉及中国的视频访谈专家主要来自巴西各大智库及政府单位,为此下文将不对访谈中的中国相关议题与基本观点展开叙述。

二、瓦加斯基金会多种视角的中国研究及其对中国定位的转变历程

(一)瓦加斯会的中国研究发展历程

根据瓦加斯基金会官网的电子文献,我们可以看到基金会的中国研究起步较早,上世纪七十年代已出现中国相关文章。八九十年代,已有不少中国研究的成果,研究主题围绕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以及中巴关系的发展。例如,1972年《国外形势》上发表的文章《中国与国际贸易》;1979年的《中国的现代化》。特斯拉(Ib Teixeira)先后发表了多篇研究中国经济改革的文章,例如1986年《经济形势》上发表的《中国对定价说不》。1993年巴西当代历史文献研究中心的研究员莱蒂西亚·皮内罗(Letícia Pinheiro)在《历史研究》上发表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建交:决策进程分析》一文,指出经贸合作和多元化外交是巴西与中国恢复邦交的两大根本动力。[2]

这个时期,基金会学者们对中国的理解大多较为客观,但是也有部分抱有偏见或对意识形态错误判断的研究成果,如1991年第11期《经济形势》刊登了特斯拉一篇题为《共产主义在中国死亡》的文章,指出资本主义的工厂正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迅速发展,中国正在崛起为“亚洲新小虎”;1999年又发表了《中国是亚洲的资本主义大国》一文。另外,有文章认为中国正在由国有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但私有产权制度尚不清晰,国家也仍然比较贫穷,等等。[3]

2000年以来,随着中巴双边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尤其是2009年中国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瓦加斯基金会从事中国研究的学者及科研成果均大幅增加。2000年以来,瓦加斯基金会的各类期刊累计发表关于中国的论文和文章200多篇,其中30%左右是由基金会的学者撰写的,绝大部分文章以中巴经贸关系和经贸合作为主题。以下列表摘录了近年来瓦加斯基金会的部分中国研究成果,虽然篇幅有限无法囊括全部研究内容,但是呈现出了瓦加斯基金会学者近年来中国研究的角度与议题的变化,及其对华基本认识和理解的演进过程,并将以维拉·托斯腾森(Vera Thorstensen)和丽娅·佩雷拉(Lia Valls Pereira)两位学者的研究内容及历程为代表展开叙述。

瓦加斯基金会部分学者的中巴关系研究成果以维拉·托斯腾森(Vera Thorstensen,1995~2010年曾担任巴西驻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组经济顾问,期间曾有7年时间担任世界贸易组织原产地规则委员会主任)为学术带头人的圣保罗经济学院全球贸易和投资中心重点从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多边贸易角度研究和分析中巴双边贸易关系。以丽娅·佩雷拉(Lia Valls Pereira)为学术带头人的巴西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室重点研究中巴双边贸易的发展状况、前景分析以及对巴西的影响。

年份成果题目作者发表刊物成果形式1972中国与国际贸易不详国外形势一般文章1979中国的现代化不详国外形势一般文章1985中国经济改革卢克·德·沃尔夫(Luc De Wulf)金融与发展一般文章1986中国对定价说不IB·特斯拉经济形势一般文章1991共产主义在中国死亡IB·特斯拉经济形势一般1993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建交:决策进程分析莱蒂西亚·皮内罗历史研究论文1998中国是亚洲的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形势2006中国的竞争与巴西的损失丽娅·佩雷拉经济形势一般文章2007中国是威胁还是盟友:错误的选择丽娅·佩雷拉巴西对外贸易一般文章2012WTO中的“金砖国家”维拉·托斯腾森等IPEA专著2012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2016年的选择维拉·托斯腾森巴西对外贸易论文2013WTO———市场和非市场经济体:中国的混合案例维拉·托斯腾森拉美国际贸易法论文2014巴西与新优惠贸易协议维拉·托斯腾森等IPEA专著2014中国在贸易平衡中的作用还不够丽娅·佩雷拉经济形势论文2015中国导致的巴西出口损失丽娅·佩雷拉经济形势一般文章2015中国对巴西经济增长的风险是什么丽娅·佩雷拉经济形势论文2017巴西、中国双边议程中的贸易与投资丽娅·佩雷拉巴西对外贸易一般文章2017中国:贸易协定的战略丽娅·佩雷拉巴西对外贸易一般文章2018巴西-中国经济关系:从贸易到投资丽娅·佩雷拉中国全球投资指南—对巴西的影响论文

(二)多边视角的中巴经贸关系研究

维拉·托斯腾森是世界贸易组织多边贸易体制和磋商机制的支持者。2010年以来,维拉·托斯腾森、丹尼尔·拉莫斯(Daniel Ramos)、卡罗里娜·穆勒(Carolina Muller)、费尔南妲·贝托拉西妮(Fernanda Bertolaccini)等为主要成员的研究团队陆续发表了一些成果。面对“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困境,“跨大西洋投资和贸易伙伴关系协议(TTI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等超级自贸协定谈判,这些学者一方面主张WTO应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居中心位置,另一方面建议巴西政府与主要贸易伙伴签订优惠贸易协定。

1. WTO是中巴双边经贸关系的主要磋商和协调机制

维拉·托斯腾森等学者2012出版的《WTO中的“金砖国家”》[4]一书以及2012年、2013年先后发表的《认可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2016年的选择》[5]《WTO——市场和非市场经济体:中国的混合案例》[6]两篇论文,从WTO、“金砖国家”等多边视角系统分析了中巴双边经贸关系,认为自加入WTO以来,一方面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改变了国际贸易和经济格局;另一方面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对WTO贸易规则产生了巨大影响,如关于非市场经济体的界定、非市场经济体的入世承诺与兑现、针对非市场经济体的贸易保护措施,等等。维拉·托斯腾森等人甚至认为,“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入世有关。

(1)中国是“非完全市场经济体”。中国与巴西之间的贸易争端较多,巴西对中国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或制裁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入世承诺书的第15条。按照巴西方面的理解,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充分完善,是一个非完全市场经济体,2016年以后巴西仍然可以依据国内有关法律,参照WTO“非市场经济体”待遇,对中国商品发起反倾销调查或制裁。

(2)中巴两国应共同促成多哈回合谈判,并实现WTO的升级。世界贸易组织有161个成员国,其中有121个国家被排除在“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协议”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之外,而这些国家基本上都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角度,还是从“金砖国家”的角度,中巴两国一方面应积极推进多哈回合进程,力争达成协议;另一方面适时推出WTO的“升级版”。第一轮升级可以把服务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纳入WTO的多边贸易规则,第二轮升级将多边贸易规则扩展至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劳工政策、投资政策、竞争政策等方面。

2. 中国是巴西在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地区)的首选优惠贸易协议伙伴

2014年维拉·托斯腾森与她的研究团队出版了《巴西与新优惠贸易协议》[7]一书,认为巴西应该与欧盟、美国、中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签订优惠贸易协议,以促进巴西的出口和经济增长。欧盟、美国、中国、印度、南非、韩国、日本、加拿大、墨西哥、俄罗斯以及南美地区是巴西的主要贸易伙伴,与欧盟签订优惠贸易协议,巴西的受惠程度最大,其次是美国,最后是中国。

维拉·托斯腾森带领的研究团队对中国与巴西的自由贸易按照两种假设条件进行了量化分析。假设条件1为:中国全面取消巴西农产品和工业品关税,巴西取消中国100%的农产品关税和70%的工业品关税;假设条件2为:在假设条件1的基础上,中巴两国相互取消25%的非关税壁垒。假设条件1的评估结果是:巴西的出口增加1.6%,进口增加1.8%;假设条件2的评估结果是:巴西的出口增加3.1%,进口增加3.2%。大豆、菜籽油、小麦、肉类产品等受益较多,纺织、机械设备、电子等制造业行业受到的冲击较大。

(三)双边视角的中巴经贸合作研究

2006年以来巴西经济研究所的丽娅·佩雷拉、费尔南多·韦洛索(Fernando Veloso)、索兰姬·蒙得罗(Solange Monteiro)、李维奥·瑞贝罗(Livio Ribeiro)等学者仅在《经济形势》上就发表论文或文章30余篇,其中丽娅·佩雷拉撰写的文章近20篇。

1. 持续研究和评估中国出口增长对巴西外贸的影响,认为中国挤占了巴西的国际市场空间

丽娅·佩雷拉在《中国的竞争与巴西的损失(2006年)》一文中指出,1999~2004年受中国出口增长的影响,巴西向美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减少了11%, 向智利、阿根廷、墨西哥的出口分别减少了29.2%、14.1%和11.1%。《中国的竞争与巴西的损失:发生了什么变化?》(2008年)一文指出,2003~2007年巴西向美国的出口减少了32.2亿美元左右,约占巴西对美出口总额的1%;向欧盟的出口减少了28亿美元,约占对欧出口总额的0.9%;向阿根廷的出口减少了10.4亿美元,约占对阿出口总额的0.35%。

2009~2015年丽娅·佩雷拉先后在《经济形势》上发表系列论文,持续研究和评估中国对巴西国际市场空间的挤占效应。2015年《中国导致的巴西出口损失》一文指出,2000~2013年中国的出口占全球总出口的比重由3.9%提高至11.7%,巴西的这一比重则相应地降低了;2008~2013年高科技产品日益成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商品,在此期间巴西向美国、欧盟和南美地区其他国家出口的同类产品分别减少了30%、37%和30%。

2. 对中巴双边经贸合作的态度由敌视转变为重视,认为中国对巴西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2007年丽娅·佩雷拉在其《中国是威胁还是盟友:错误的选择》一文指出,由于中国的商品大量进入巴西,巴西同中国的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如2003年巴西的对华贸易顺差约为23.85亿美元,2007年前7个月的逆差约为3.93亿美元,因此,巴西将中国作为贸易盟友的外交政策是错误的,中国是巴西的威胁,巴西不应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2014年丽娅·佩雷拉在其《中国在贸易平衡中的作用还不够》一文中指出,2009年以来中国是巴西外贸顺差的主要来源国之一,仅次于南美地区其他国家,但是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就将对巴西的出口和贸易平衡产生不利影响;在其2015年9月的《中国对巴西经济增长的风险是什么?》一文中指出,巴西对中国的出口占巴西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足3%,但中国是巴西铁矿石、大豆、石油等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进口需求增加在产品价格、巴西国内投资、巴西出口收入三方面对巴西有重要影响。

2017年丽娅·佩雷拉在其《巴西、中国双边议程中的贸易与投资》一文中指出,巴西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增强,这体现在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之间,巴西对华出口从23%增加到26%。相比之下,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所占的份额仅从11.8%增加到12%,第三大出口市场阿根廷从7.2%增加到7.7%。针对巴西对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的局面,文章指出应该增加巴西出口产品的多样性,提高制成品比重,这就需要巴西制定一项能够让中国人感兴趣的项目策略。《中国:贸易协定的战略》一文指出,自2009年开始,中国成为巴西最大的出口国,但是时至今日出口产品目录仍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就2017年而言,83%的出口产品为大豆、铁矿石和石油。在双边层面,中国已经与澳大利亚、韩国、智利、新加坡、哥斯达黎加等10个国家签署了双边自贸协定。在多边层面,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成员国,目前中国正在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ECP,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6国)谈判。此外,在次区域层面与欧亚经济联盟、海湾合作委员会达成了经贸合作协议。中国在双边、多边、次区域层面的战略举措会对中巴两国双边经贸关系产生一定影响。中国为了保证所需的资源供应,确保能源和食品安全,正在建立一张优先协议网络。面对中国的新形势以及中国对巴西经济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巴西需要明确相应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战略举措是中长期的,巴西虽然近期正在经历政治和经济动荡,但是有必要开始与社会各界进行对话,以便将中国变成推动国家自身发展的积极力量。

2018年,在《中国全球投资指南——对巴西的影响》一书中丽娅·佩雷拉撰写了论文《巴西-中国经济关系:从贸易到投资》。文中,作者探讨了签署中巴贸易或投资协定的必要性,对中巴关系变化以及两国贸易政策调整是否产生了更高程度的制度化需求进行了分析。她指出,在新形势下,巴西应考虑与中国签署投资协定。但是与贸易往来有所区别的是,投资流动要求更透明的规则,因为这些决策将对巴西经济产生长期的战略影响。此外,丽娅教授关注到中美贸易问题,并于五月份攥写了相关文章《中国—美国贸易战》。

3. 关注中国经济形势,尤其是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转型

索兰姬·蒙得罗是《经济形势》的编辑,自2011年以来在该刊物上编辑了10余篇关于中国的专稿,2015年5月的《宏观中国》一文指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为了保持增长速度,中国政府将增加公共投资,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面临着发展服务业和增加高质量就业机会的挑战。2015年9月14日李维奥·瑞贝罗在经济形势季度研讨会上做了题为《中国:经济转型和减速》的发言,认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消费占GDP的比重超过投资”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表现,2015~202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趋于降低,但将始终保持在6.0%以上。[8]

三、劳工党政府时期,应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研究迅猛发展

从公开资料看,应用经济研究所的中国研究起步较晚,在劳工党政府执政时期发展迅猛。应用经济研究所网站上公开刊登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几部中国专题的学术著作及少量论文。近年来的主要学术著作有《新全球格局下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影响》和《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和地缘政治发展视角》。鉴于文献资料来源的局限性,本部分只能对研究所公开发表的书籍及《学术争鸣》《世界时间》两份刊物上刊登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

2011年是应用经济研究所中国研究的一个分水岭,此前公开的文献中中国研究成果较少,从2011年劳工党迪尔马政府时期开始,中国研究比重开始明显增加。2011年以前,公开发表的少量文献主要刊登在《学术争鸣》上,研究议题围绕中国对外贸易展开,如《巴西、印度和中国的反倾销政策》《巴西和中国出口的质量和区别:世界市场和拉美市场的近期演变》。

从迪尔马时期开始,其中国研究不仅成果数量大幅增加,还出版了专著,议题也更为广泛,从中国对外贸易转向金砖国家角度的研究,包含国际合作、产业政策、制度创新和对外投资等领域。2011年,研究所出版了《新全球格局下的中国:政治和经济影响》[9]一书,主编为罗德里格·莱奥(Rodrigo Pimentel Ferreira Leão)等学者。该书以中国的对外关系为主线,主要目的是理解中国在21世纪世界新秩序中的角色以及对一些地区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全书分为8章,分别论述了中国与美国、欧洲、亚洲、印度、俄罗斯、非洲、拉美和巴西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

同期,发表于《学术争鸣》与《世界时间》上的中国研究成果也开始增多。《世界时间》2009年创刊,2011年起期刊上才开始逐渐出现中国问题研究的论文。《学术争鸣》上的中国研究论文从2012年开始增加,该刊物上发表了约20篇中国研究报告,例如《中国与邻国的贸易关系》《印度与中国发展的国际合作》《中国、印度和巴西药业、汽车和纺织业的工业政策》《创新政策和国家能力对比:巴西、中国和阿根廷》《中国与邻国地区协议的监管概况》,等等。2015年,研究所出版了专著《转型中的中国:经济和地缘政治发展视角》[10],主编为马赫科斯·克林特拉(Marcos Antonio Macedo Cintra)等人。该书分为4个部分,依次分别为制造业崛起,投资、能源和财富集中,金融、科技创新,军事权力。在制造业部分,该书指出了三方面内容:一是中国试图细化一些政策来促进领先企业的创建和出口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从而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二是面对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国政府开始支持国有石油公司的国际化以获得油田,签署贸易协议,扩大能源生产;三是中国货币、信贷和汇率政策具有高度自主性,这种发展模式要求货币和银行系统主要基于国内需要发挥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世界时间》的上下两期均以中国为专题。其中上半年的1月刊以中国-巴西关系为主题,下半年的7月刊以中国-拉丁美洲关系为主题。[11]中巴关系方面,主要议题涉及能源、粮食、贸易和投资。《能源安全:中巴战略联盟》一文指出,中巴两国在石油和新能源方面目前达成的协议甚少,受限于两国的能源贸易。建议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推动中巴双边合作应包含创新和工业领域的合作。《巴西向中国供应粮食还是中国将吞掉巴西?》一文指出,巴西为了满足向中国供给农产品做出了相应建设(巴西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供应国之一),却没有获得很多中国投资,甚至让中国认为巴西没有需求,而将投资转向澳大利亚等竞争性国家。《巴中经济关系: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流动分析》一文指出,中巴经济关系发展主要依靠贸易和投资,虽促进了宏观经济的增长,但也阻碍了巴西生产结构的调整。《巴中伙伴关系与美国》一文认为,中国和巴西在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其他论坛上,与巴西的结盟多于与美国的结盟。中国的崛起对美巴关系形成一定冲击。中拉关系方面,议题涉及贸易、投资、双边及多边关系。《拉美与中国的贸易投资关系(2000-2012):新的依附形式?》认为,中拉贸易和投资模式出现了令人担忧的趋势,似乎又建立起了一种“中心-外围”关系。一方面,可能使拉美重新走向初级产品出口导向模式。另一方面,中国对拉投资主要集中在原材料上,对技术型企业投资甚少。《中国投资拉美的政治视角》一文认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建立联系时充分考虑了各种非经济因素,拉美各国政治因素在双边关系中起着根本作用。《中国和拉美:从机遇到挑战》认为随着中拉贸易额逐年增长,双边关系的发展模式开始让人担忧。一方面,中国作为贸易和金融伙伴的重要地位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拉美对中国贸易、投资和借贷的依赖性越来越强。[12]

四、对巴西主要智库中国研究的几点思考

首先,这几家主要智库学者在一些对华问题上的立场保持一致。一方面,这些智库的学者均支持巴西对华采取的反倾销措施,例如丽娅·佩雷拉在其《中国是威胁还是盟友:错误的选择》一文指出,中国的服装、鞋等商品大量涌入巴西,对巴西的同行产业造成了损害,巴西政府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维拉·托斯腾森在其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多次指出,即使巴西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根据自己对中国入世承诺书的理解和国内有关法律,巴西仍然可以对中国商品继续采取针对“非市场经济体”的反倾销制裁措施。另一方面,为给“中国威胁论”推波助澜,面对巴西出口份额的下降和部分工业制成品丧失国际竞争力等问题,丽娅·佩雷拉等学者虽然口头上承认问题出自巴西自身,但在其文章中却将相当大部分责任归咎于中国。

其次,巴西主要智库对中巴经贸关系与合作的研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将中国视为制订多边贸易规则的“后来者”,担心中国会将巴西挤出“中心位置”。巴西是“关税及贸易总协定(1947~1994年)”和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的创始成员国,长期以来自认为一直居于多边贸易谈判的“中心位置”,而中国于2001年才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因此,学者们认为巴西在多边贸易谈判方面的经验远比中国丰富。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国际影响力迅速提高,中国不仅是WTO的最大受益国,而且在WTO谈判中也日益活跃,大有取代巴西之势。

第二,欧美情结较浓,在双边贸易制度安排方面主张“先欧美、后中国”。面对WTO谈判陷入僵局和TTIP、TPP的谈判进程不断推进,维拉·托斯腾森、丽娅·佩雷拉等学者认识到巴西应该调整贸易战略。丽娅·佩雷拉在其2015年6月的《巴西贸易议程新方向》[13]一文指出,巴西应忽略顾及南方共同市场的约束而寻求新的贸易协议,欧盟、美国、太平洋联盟(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墨西哥4国为创始成员国,成立于2012年)是巴西优先考虑签订贸易协定的对象,虽然美国是巴西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但与中国不同,美国主要从巴西进口工业制成品。维拉·托斯腾森等学者也有类似的看法,认为巴西与欧盟、美国签订贸易优惠协议的受惠程度要高于中国。

第三,对投资、金融合作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基础设施、产能合作等已成为中巴双边经贸合作的重点领域,中国、巴西、秘鲁三国关于巴西—秘鲁两洋铁路的可行研究按计划于2016年上半年完成,中国国家电网在巴西取得了显著成就并宣布2020年前增加投资40多亿美元,等等。瓦加斯基金会有不少学者长期研究基础设施投资、产业政策等问题,由于缺乏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一方面对于中国在巴西基础设施、加工制造业、农业等领域的投资和金融合作表示怀疑;另一方面,就如何落实中巴两国的一系列双边投资和金融合作协议,感到难以研究。

第四,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崛起仍抱有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深化中国与巴西的经贸合作,尤其希望中国能够增加从巴西的进口和在巴西的投资。另一方面,担心巴西过于依赖中国。这种矛盾心态在瓦加斯基金会、应用经济研究所的学者中较为普遍。

第五,开始重视和开展与中国学者的联合研究。2013年瓦加斯基金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订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2018年3月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签订了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瓦加斯基金会巴西经济研究所于2013年、2015年先后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复旦大学开展合作,分别以“中等收入陷阱”“城市化与基础设施”为主题进行联合研究,研究成果(学术专著)在中国用中文出版,在巴西用葡萄文出版。这些合作对促进相互了解和认识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

结语

瓦加斯基金会、应用经济研究所、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是巴西主要智库中对中国问题研究相对较为集中的机构,但是除此之外,巴西仍有很多专注中国研究的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近年来,随着中国自身国力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巴西学者对中国的认识和定位更趋客观、务实和理性,其中对中巴双边经贸合作态度的转变是较为明显的体现。

猜你喜欢
中巴巴西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中巴纺织贸易投资新方向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中国电信建成首条中巴陆地直达光缆
贸易统计
中巴建交
巴西战舞
贸易统计
2014巴西世界杯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