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教育之文脉 扬书院之精神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书院文化的创新与实践

2019-01-14 07:47
江苏教育 2019年66期
关键词:书院苏州办学

唐 敏

作为承袭书院办学文化的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以下简称苏州一中),是一所以建校历史悠久、学生素质全面、办学效益卓著、校友英才辈出而蜚声遐迩的名校,也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母校,现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学校。学校深谙书院文化的精髓,秉承“自加压力,自主发展”的办学精神,以“正谊明道”为校训,以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身心和谐、习惯良好的现代栋梁之材”为育人目标,像做科研一样办教育,在传承与创新、反思与突破中不断攀登教育新高。

一、从书院到新学:追溯苏州一中文化根脉

苏州,历来是读书研学之地。1805 年,苏州一些具有开明思想的地方官员为了改变治学风气、教育风气,培养对朝廷有用的人才,由两江总督铁保和江苏巡抚汪志伊在沧浪亭北面的可园创办正谊书院,其办学宗旨是“以培养士气,正人心”。从1805 年到1902 年,正谊书院不到一百年的时间,共经历了18 位掌院人,皆为名仕鸿儒。在江南的书院中,正谊书院以倡导西学,注重教育手段的革新而为人瞩目,在全国都享有盛名。1832 年(道光十二年),道光皇帝御赐金匾“正谊明道”以表彰正谊书院的办学功绩。1907 年,通过苏州士绅筹款,在正谊书院基础上,创办了苏州第一所公立学堂——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之后,经历时代变迁,在1952 年8 月,成立“苏州市第一中学”。2016 年4 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苏州市第一中学更名为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校。

正谊明道,出自汉代大学者董仲舒“正其谊(义)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意思是:只要是符合正义的、道义的、规律的事情,我们都要不遗余力地去做。作为一直沿袭的校训,“正谊明道”清晰地表达了和表明了教育者要昭示科学与真理的使命以及为了教育理想前赴后继的决心。纵观“双百书院”的办学历程,可以说是反映中国近代教育、映射文化传统的鲜活写照。

二、传承书院文化基因,赋予时代内涵与价值

苏州一中继承书院办学传统和文化精神,以环境赋能、立德树人、课程育人,彰显书院文化之博大精深,同时不断为优秀办学传统注入新生代理念,使之与现代教育之间有机融合。

1.环境赋能:让校园充溢书院风、民国范。

历代书院大多选址在风光秀美的山水之间,注重环境和美育的结合。苏州一中位于苏州古城核心区,布局合理美观,建筑粉墙黛瓦,彰显园林风格、书院风范和民国风采。2013 年苏州市财政投资9000 多万元进行校园整体改造,并于2015 年5 月正式投入使用,学校教学楼及教师办公楼建筑面积共13864 平方米,体现了浓郁的民国风格与苏式风格的巧妙结合,彰显古老书院风范。校园四季花团锦簇,树木如荫,校友和毕业生捐赠的纪念品添景加彩,镇校之宝“千年紫藤”和有着百年历史的元和县衙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江苏省中小学吴文化课程基地古色古香,STEM 课程实践基地科技感十足,整个校园古朴清新,集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构成了曲折迂回、步移景换,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和谐画面。校园的紫藤是苏州一中的代表,学校借景寓教,以“紫藤”为主题开展了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四月的紫藤文化艺术节涵盖了摄影、文学和诗歌朗诵,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的“紫藤雅集”更是苏城书画界的盛宴。紫藤下,各界文人、书画家云集,传统文化在这里上演一幕幕的精彩,给学生带来了美和文化的双重享受。校园优美的环境和文化底蕴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场,学生生活、学习在其中,时刻感受到环境传递的美学和文化,不仅获得心灵的愉悦、审美的陶冶,更能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获得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信心,激发学习的动力。

2.立德树人:打造全方位、浸润式德育网络。

书院之办学宗旨讲求“德业并重,以德为先”,尤其强调道德对育人的作用,强调道德与学问并进,甚至把道德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苏州一中以习惯教育为抓手、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为载体、生涯规划为引领,形成了立体化全方位的德育体系。习惯教育引入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德育管理的外化和内化有机结合,通过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吴文化基地设立等创设了文化浸润的情感场,创造多元的展示舞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江苏省首批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打造圣陶育人团队”,开发德育课程体系、锻造专业育人队伍,整合多方资源,发挥网络新技术,实现德育工作的全覆盖。由苏州一中率先创立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依据学生自我发现、自我审视的能力,创设学生自我管理平台,实现从他律走向自律。多维度、多元化的浸润德育模式,从课堂到管理、从课程到活动、从习惯到生涯、从实体校园到社区网络,苏州一中真正做到德育为首,引领全局,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集体、苏州市德育示范学校等,圣陶书院班张文暄同学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3.课程育人:构建特色化、个性化课程体系。

书院文化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古往今来,书院与书院之间、学者之间、师生之间都可以相互辩论攻诘,即自由为学,允许不同学派的学者自由讲学,进行学术争鸣,兼容并蓄;倡导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难论辩,注重启发思维,解决疑难,重视自由独立的学术精神。而这,正是书院精神的核心所在。

结合新时期基础教育的需求,学校勇于尝试,开设圣陶书院班作为书院精神和办学模式的试点,书院班与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办学,依托大学学科、资源和技术优势,在课程模式、自主学习上进行实践探索。学校为不同兴趣天赋、学习能力的学生开设“自主学习特需课程”探索,在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上区别对待,通过社团、小组式合作、拓展课程等方式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发展特长,往上衔接大学先修内容,横向发展思维广度,勇于多种尝试。书院班学生在学科竞赛、专利申请、社团活动等各个层面全面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同时,本着“质量第一、教为不教”的理念,学校积极拓展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空间,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作为第一课堂即知识传播的主阵地,学校致力于研究学科特点,结合学情研究,利用现代化手段提升个性化、精准性,切实落实“有效”二字,真正做到减负高效。作为着重培养研究创新能力的第二课堂,学校整合多方资源,努力构建本土化、特色化的校本课程。除了一贯开设的30 余门校本选修课和研究性学习之外,利用江苏省吴文化课程基地、STEM课程实践基地等,结合校外资源,以项目学习的方式推进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第一课堂是基础,第二课堂为补充、延伸、拓展,两者相辅相成,融合共生,动态平衡,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4.名师引领:成就科研型、专业化师资队伍。

书院在历史上承担着繁荣文化、推动教育发展的作用,往往是当地教育界的一面旗帜,独具匠心的名师、独树一帜的课程、独占鳌头的成绩往往是书院办学的一大特色。作为一所百年名校,苏州一中无论是教育理念、德育管理还是教学课堂,教师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

承袭书院品质,苏州一中在名师引领下,在学校办学理念与目标、领导与管理品质、课程与教学改革、科研与师生发展、家校社区合作互动等领域呈现出区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之处。笔者作为江苏省化学特级教师,兼有专家型教师和科研型校长双重身份,在笔者的带领和辐射之下,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形成有制度保障、有细化评价的名师工作室运作模式,逐渐培养起一支以科研型校长领衔、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骨干、中青年教师为主力、年轻教师崭露头角的专业队伍,无论是教师的学历还是教学技能都在同类学校中位于前列。

正如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中国书院学会会长朱汉民教授论述的那样:“书院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创新和传播高深学问,产生了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书院精神,这是一种经过千余年的传承与创新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价值取向。”苏州一中,作为具有书院历史渊源的现代学校,秉承传统文化和精神,积极寻求传统与现代办学的有机融合,科研兴校、突破创新,在书院文化的传承和实践中成就历史名校的一次次辉煌!

猜你喜欢
书院苏州办学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南书院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