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南京农产品加工业提档升级

2019-01-14 19:03王素琴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委员会
江苏农村经济 2019年1期
关键词:加工业龙头企业加工

王素琴/江苏省南京市农业委员会

江苏省南京市围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主线,立足带动产业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的“双带”目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实力增强。南京市目前进入名录家庭农场2700多家、农民合作社3900多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9家,已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个,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2018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超过1600亿元。

特色加工业稳步发展。盐水鸭是南京传统美食产品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已有盐水鸭加工企业100多家,从业人员10多万人,日产卤鸭40万只以上,年加工产值超过100亿元。雨花茶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目前全市茶叶加工企业近100家,年生产雨花茶600吨左右,产值近3亿元,保持稳步发展的态势。南京桂花鸭(集团)有限公司、南京樱桃鸭业有限公司获得了全国主食加工示范企业称号。

农产品加工形态不断拓宽。溧水区以“四梅”深加工引领果品加工产业发展,开发的“青梅酒、青梅精、黑莓汁、蓝莓汁”等加工产品广受好评,2018年度实现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直接带动农户4700多户。把握休闲旅游市场不断扩大的趋势,手撕凤鱼、鸭附件趣味食品、樱桃小黑系列气调锁鲜包装产品、黑莓咀嚼片等休闲食品市场销售良好,成为南京有名的休闲食品。

企业科研投入不断提高。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逐年增加科研投入,年科研总投入超过4亿元。南京卫岗乳业有限公司与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申请国家专利19项,制订4项地方标准和23项产品标准,开发并上市32个新型乳制品,获省、部级科技奖项5项。

带动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生产、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等产业深度融合,催生出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南京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业电商蓬勃发展。2018年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2500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70亿元;全市农业电商主体数量达3500多个,2018年农业电商交易额70多亿元。

尚有难题亟待破解

生产要素制约比较突出。加工企业建设生产附属设施用地紧张,用电优惠政策难以落实。省里要求对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但目前个别区只对在产地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实行农业生产电价,而在园区开展农产品初加工的,没有实行农业生产电价。生产原料与加工需求矛盾突出,目前南京部分龙头企业,原料基地不在本市,制约着加工业发展。

龙头企业负担日益加重。农产品加工企业运营成本上升较快。企业平均税赋占销售收入的8%~10%,而利润仅为销售收入的3%~5%。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为13%,销项税为17%。各类原料价格、能源、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

用工难和人才缺乏并行。随着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被城市吸引,农业企业所处的农村环境“人难招”和“留不住”现象严重。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现代农业需求,影响农业企业和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和质量。

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企业缺乏产品自主开发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设备简陋,劳动生产率较低,制约了产品的升级和质量的提升。

改革创新推动转型升级

推进政策落实,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的实施意见,建立和完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加强部门间协作,形成合力,为龙头企业提供财税、金融、设施用地、水电等优惠政策服务,积极推动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建议进一步明确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政策范围;把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项目用地,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和销项税4个点不能抵扣问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培育壮大主体,大力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多渠道支持各类主体发展壮大,特别要加强龙头企业培育,鼓励工商资本投资,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共同打造现代农业的“航空母舰”,推动主体之间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参与、融入产业链条,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农产品加工科技水平。加快科技创新步伐,龙头企业要围绕烘干储藏、冷链物流、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等薄弱环节,加强技术研发。强化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农产品加工技术,支持科技人员通过成果入股创办领办加工企业。鼓励企业间或与高校科研单位之间加强技术合作与交流,学习吸收先进成果,增强企业自我创新能力。

加快人才培养,切实改善人才短缺问题。通过实施学费补贴、住房补贴等政策,引进一批经营管理队伍、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生产能手和技能人才。支持大中专院校开设农产品加工、食品科学相关专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业企业工作。相关部门主动为农业企业开展定期专业技术职称培训和评定,为人才队伍素质提升提供平台。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和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

优化布局,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重点区域聚集发展。推进加工与产地结合,在大宗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打造一批标准化原料基地,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围绕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把原料生产、展示销售有机结合,培育一批前后相连、上下衔接的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结合市场消费新需求,培育一批主食、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和净菜加工等企业。

积极推进协同融合,创新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开展农产品及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试点工作,实现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不断挖掘农产品加工潜力、提升增值空间。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为纽带,向产业上下游跨界发展,打造农业供给全产业链。创新模式和业态,将农产品加工业纳入“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培育发展网络化、智能化、精细化现代加工新模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教育、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农商直供、加工体验、中央厨房等新业态。□

猜你喜欢
加工业龙头企业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与农民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