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现状及思考

2019-01-14 15:56刘克明
江苏教育 2019年67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刘克明

在核心素养已成为全社会共识的今天,历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已经成为历史教师关注和探究的焦点。而历史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家国情怀资源。那么,究竟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为历史教学服务,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家国情怀培养得最具特色的是美国。20 世纪60 年代,美国有30 个州的法律明文规定,学校必须开设本州的历史课程,强化学生对本土的感情。20 世纪末美国各州相继出台了各自的课程标准,得克萨斯州和新墨西哥州规定,每个中学生至少要学习1 学期该州的历史。美国学术团体布拉德利委员会所设计的《中学社会学科课程》规定,七年级学习的内容主要是乡土史,强调家国情怀的培养。英国在20 世纪70 年代以后对传统模式的历史课程进行了反思,掀起了“新历史科”运动,要求研究身边的历史。日本的历史教育中也广泛要求培养学生爱国爱家的责任担当,尤其是1998 年经过修改后的历史学习内容,充实了有关家乡历史和生活方面的学习内容,通过对地区历史的调查活动,增强学生对地区的热爱之情,结合本地区历史现象理解日本的历史,等等。综上,这些国家的家国情怀都在历史教育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培养。

而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家国情怀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一些青少年对国情现状漠不关心,不关注和不参与公共事务;缺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不够;缺乏对家庭、社会与国家的责任感;缺乏人生规划和远大理想,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对“国家”“民族”概念模糊,把爱国曲解为狭隘的“抵制外货”等。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巨大冲击。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交流与融合,也出现了冲突和碰撞。多元的世界文化对学生造成了爆炸式冲击,价值观尚未稳固、判断力较弱的青少年学生容易受到影响。其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不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家国情怀的载体,是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重要标志。但目前,我们的中小学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往往缺乏足够认同与重视,其教育效果不容乐观。第三,家国情怀教育的内容存在偏差,其内容往往存在空洞说教、脱离学情等问题。有些教育工作者也未能立足当下,没有及时更新知识系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内容。第四,家国情怀教育的方式滞后。家国情怀教育应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感同身受地理解家国观念。并且,当下的家国情怀教育大多是单向灌输,以教师的教为主,缺乏学生的探究和体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

本组稿件的几篇文章很有代表性,作者大多来自一线的教师或者教研员,就如何把“家国情怀”这个重要的历史学科素养落地生根,谈了自己的体会和实践:有从课程资源开发中提炼培育家国情怀的措施,有从探究五个历史学科素养的关联中设法提升家国情怀素养,有从初中历史教学及初高中衔接的微型话题中落地家国同构,更有从全局的角度宏观地观察家国情怀,从而提醒广大教师——家国情怀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狭小地域,世界意识是其必要的前提,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家国情怀还应以现代文明为准绳,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这组文章虽无华丽辞藻,却因来自教育教学的实践而充满真情实感,反映了一线教师对落实核心素养的独特思考,这种思考有别于课标制定者和专家学者的理论关切,更具有历史学科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家国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筑梦家国的最美姿态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组诗)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