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 勇
“健康公平性相关研究”专栏导读
段 勇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 所长
衡量社会公正和公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国民的健康公平性。追求健康公平已成为现阶段中国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热点话题。健康公平性分为健康状况公平和卫生保健公平。健康状况公平是指所有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都应尽可能地获得平等的机会以达到良好状态,即健康状况均衡地分布在所有人群中,不同人群的健康水平也基本相似或相等。卫生保健公平涉及卫生服务提供公平、卫生服务筹资公平、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等。
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收入水平、就业状况等都是影响健康状况公平的重要因素。提高健康公平性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为改进健康不公平的程度,首先,应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个人是否拥有良好的健康状况与其是否有正确的健康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应通过健康教育,增加全民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促进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其次,应关注重点人群的健康需求。重点人群包括贫困人口、农村人群、女性、高龄者、失业或无业者、慢性病患者等。最后,应建立公平有效的卫生保健系统,如调整卫生资源的配置模式,保证不同地区的人口对于卫生资源的物质可及性。目前,我国实施的健康扶贫工程实质上也是促进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健康公平性的战略措施。
本期专栏的7篇文章有来自美国、中国上海等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研究,也有来自我国云南省、青海省等西部贫困地区的调查;有对健康公平性研究的综合性回顾和分析,也有对健康素养、服药保障等具体问题的研究;有应用性研究,也有方法学的探索;有结合健康扶贫工程的调查,也有拓展性的政策研究。专栏文章涉及面广、研究深入、精彩纷呈,值得借鉴。
《2018年云南省深度贫困县居民健康素养现状》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问卷,对云南省26个深度贫困县的8,750名居民进行大样本调查,获取了深度贫困地区居民总体健康素养水平和3个方面(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及6类问题(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慢性病防治、基本医疗、健康信息、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的现状数据,分析了影响深度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各类因素,提出了提升贫困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针对性建议。健康素养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与个体的发病率、死亡率、健康水平、人均期望寿命、生命质量等高度相关。掌握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制定健康扶贫政策提供科学依据,进而促进贫困地区居民的健康素养。这也是实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务院扶贫办印发的《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目标,促进深度贫困地区健康公平性的关键措施之一。
《2017年四川省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现状分析》通过对四川省15~69周岁的1,438名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研究了四川省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现状。研究发现,为提升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应关注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传染病和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的提高,应重点关注低文化程度、低收入的人群。农村居民因其收入水平、文化水平、卫生资源的可获得性、医疗费用负担方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是健康公平中的弱势群体。掌握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制定健康扶贫政策、促进农村地区健康公平性提供科学依据。
《怒江州、迪庆州健康扶贫工作中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思考》一文,从供方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云南省怒江州、迪庆州的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需方的角度分析了两州的基本情况和当地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现状;从政策引导、能力培养、项目倾斜、因地制宜、建立沟通协调机制等5方面总结了从省级层面形成整体合力、有效助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搭建健康科普平台、进一步加强人员能力培养、围绕已有的实施方案及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开展监测和评估等策略性建议。怒江州、迪庆州是国家“三州三区”重点扶贫区域和云南省的深度贫困地区。促进两州居民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能力,提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健康意识,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将极大地助力推进国家的健康扶贫工程,促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健康公平性。文章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并总结了实践中取得的经验。这对于类似地区今后开展健康教育扶贫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区域精神残疾人服药保障机制的研究》通过分析精神卫生信息网络、残疾人管理信息系统、HIS系统中的相关信息和社会学研究对服药补助方案进行研究。研究构建了精神残疾人服药保障机制,提高了患者的规律服药率,促进了患者的社区康复。文章是关于城市中的弱势群体的健康扶贫研究,介绍了在城市中如何通过部门合作、政策倾斜、信息支持、特殊补助等措施,避免慢病、重病群体“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促进城市弱势群体的健康公平性。
《少数民族地区健康教育方法多样性探讨——以青海省农牧区为例》在分析青海省多民族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多种语言文字、与民族习俗和宗教活动结合、根据人群文化教育特点和不同地域特征开展的多样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小手拉大手”和“健康教育万里行”两个成功的健康传播活动作为范例,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应根据当地语言文字、宗教习俗、文化教育水平以及地区人口分布特点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样性的健康教育”。文章突出展示了健康教育活动应注重文化适应性,应与当地的宗教习俗、传统媒体等紧密结合的特点,对其他少数民族地区的健康教育工作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美国健康不平等现象及相应对策》是一篇综述性文章。文章以美国卫生与社会服务部对健康不平等的明确定义,即“与社会、经济和环境劣势紧密相连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健康差异”为出发点,梳理了美国近年来在健康不平等方面所做的研究;从社会地位与收入差异、种族族裔差异、性取向差异、教育差异、残疾失能、年龄差异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导致健康不平等的原因;从资源浪费、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健康损害等方面分析了健康不平等造成的影响。文章还系统展现了美国联邦政府、部分州政府、社会团体、专业机构等为降低健康不平等所采取的措施、取得的进展、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目标等。文章为我们加深对健康不平等内涵的理解,采取针对性的策略措施促进中国的健康公平性,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和借鉴。
《基于集中指数和水平不平等指数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研究——以上海市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CHNS数据分析为例》以集中指数和水平不平等指数为评价指标,在标准化卫生服务需求估计的基础上,对上海地区的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经济水平的上海市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和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上海地区卫生资源的配置还不能够真正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存在水平不平等;卫生服务利用实际上更好地满足了高收入群体的卫生服务需求。研究健康公平性的评价指标众多,主要有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差异指数、集中指数等。这些评价指标的测量相对复杂。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如何通过集中指数来研究健康不平等的过程、步骤等,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10.16117/j.cnki.31-1974/r.201902001